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草根式科研做强一所学校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根式科研做强学校 2013-04-13 18:09:03
在经济欠发达的鲁西莘县,一所成立不过十多年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由当初的600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人;教师最初学历连专科水平都没有完全达到,却从这里走出了20名清华北大生;今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

  吕丁学校长与学生在一起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秦冠藏 李超

  在经济欠发达的鲁西莘县,一所成立不过十多年的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由当初的600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人;教师最初学历连专科水平都没有完全达到,却从这里走出了20名清华北大生;今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

  这所在当地风生水起的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靠什么力量赢得如此快速发展——

  采访中,校长吕丁学告诉记者,学校能够快速发展,是与对教师的教科研引领分不开的。

  科教研上去了,学校才有可能办出水平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不仅使初出茅庐的吕丁学从此与教科研结缘,更使他在接手莘县实验高中后,带领全校教师让一所年轻的高中逐渐成长起来。

    2002年2月,主管教学工作的吕丁学制定了科研强校方案。他说,学校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发展,用教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他带领教师确立了许多角度小、周期短、内容实的课题,如学生课堂“走神”探析、心理偏差学生教育、把握严格与民主之度、破解学生网瘾、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等生推动策略、尝试分层训练等进行研究。作为副校长,吕丁学当时担任一个班的数学课,他经常和教师一起剖析问题、听课评课、反思总结、提炼升华。渐渐地,教师们觉得,眼光亮了、头脑活了、工作有滋味了。

  2008年8月,吕丁学担任校长。此时,山东素质教育新政不断冲击着普通高中长期单一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只有升学率,过不了明天。”吕丁学深思熟虑后,坚定地对教师说:“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还是要通过教科研才能解决。”

  “新时期普通高中的定位与功能”是吕丁学上任后向全校教职工提出的第一个课题。学校不仅要求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还要出研究成果。

  如何让教师树立多样化成才观念?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如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如何开设校本课程?都是这个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吕丁学请专家来校做报告,带领教师去名校考察,召开研讨会,搞社会调查,走访学生家长,向高校征求建议,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新时期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

  一位教师说,参与课题研究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明确了,脚步也踏实了。“教育科研,应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更应是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不能靠管、卡、压。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自然会吸收、消化和改变。”吕丁学对此深有体会。

  明知教科研难,偏向难处行

  一段时间以来,山东省一直在抓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每所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吕丁学对此没有畏难。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他为全校教师确立了一个新课题——“三结合高效课堂研究”。教师们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专家指导、教学研讨、课后反思、调查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每学期,学校集中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三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深入推进、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一年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观。教师总是洋溢着澎湃的激情;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兴趣盎然。全校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评课记录、案例反思等,装订成册,形成2立方米多的“书垛”。吕丁学看到教师们这些散发着墨香的手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天,一封学生来信让吕丁学的脸色凝重起来。原来是几个学生联名写信告班主任的状,而且话说得很难听。经过细致了解后得知,原来这位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师生关系搞得非常僵。这种现象引起了吕丁学的深思: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会有好的教育质量?怎么会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于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被确立为全校科研课题,吕丁学为课题总主持人。

  学校以学科组和处室为单位,设立了20多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如师生交流平台的建立与实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管理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课程设置与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等。教师们分别从学校管理、校园活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师德修养、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问题。

  课题组将研究过程的成果和结题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分享。一位工作不到两年的教师说,看了这些研究成果,好像一下子成长了10年。

  有一段时间,学校一些年龄并不算大但职称到头的“老教师”表现出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状态,工作不思进取,在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学校曾从奖惩制度、聘任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约束,但收效甚微。

  吕丁学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有针对性地确立一个课题,让这些教师参与其中,岂不是一个改变的过程?

  于是,“老教师激情永驻的策略探究”课题被正式立项。吕丁学带着几位“老教师”通过调查、比较、访谈、案例研究等方式,分析老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收集老教师宝刀不老的秘诀,归纳各校激发老教师职业情感的措施。有位老教师激动地对吕丁学说,这个课题研究,唤醒了他沉睡的激情,他还要再干20年。

  从此,这项课题被确立为学校40岁以上教师人人都必须要参与的一项研究任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