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跨越国界的创新实践

——中澳科技合作40年回眸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跨越国界创新 2013-03-28 12:36:33
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数十位专家和官员齐聚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共同见证中澳国际轻金属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科技网讯 日前,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数十位专家和官员齐聚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共同见证中澳国际轻金属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澳大利亚是矿业大国,在金属尤其是轻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利用方面世界领先。有专家评价,中澳国际轻金属合作研究中心的建立,必将对促进两国在轻金属,尤其是铝、镍、钛等合金材料的合作研究以及市场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强强联合的平台,正是去年年底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签署的共建6个合作研究中心之一。

    “自1980年签署中澳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32年来,中澳科技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合作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以联合发表论文数计,我国已成为澳方国际科技领域第三大合作伙伴。”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40年发展,中澳科技合作促进了双边关系、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澳科技合作历久弥新

    既解决两国各自发展问题,又共同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2012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议会大厦灯火辉煌。火红的灯笼,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在这里举行的中澳建交40周年大型庆祝晚宴,处处都洋溢着中国元素。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旨演讲。她表示,中澳双方将共同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维护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让中澳友好事业薪火相传。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指出,澳中两国利益深度融合,联系日益紧密,澳政府视中国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真正持久的朋友。中澳两国官员就进一步提升双方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追忆往昔,畅谈未来。

    在刘延东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中国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与澳方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澳大利亚工业、创新、科研与高等教育部关于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的声明》,双方确定将再次共同出资1000万澳元共建6个联合研究中心,继续深化合作。

    “这次访澳之行成果丰硕,中澳双方共同发出致力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一系列合作协议将付诸实施。”一位参与访问的工作人员透露。

    其实,中澳科技合作源远流长。自1972年12月中澳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科教合作蓬勃发展,互利合作成果显著,成为中澳双边关系的突出亮点。

    1980年5月,中澳两国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定》,中方执行部门是科技部,澳方是工业、创新、科研与高等教育部;1989年,两国又签署《中澳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两个协议,双方建立科技联委会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设立科技合作特别基金。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国科技合作日渐升温。2000年1月,科技部与澳工业、科学和资源部签署《关于建立中澳科技合作特别资金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出资50万澳元支持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随后,资助额度不断增加,自2004年起,双方每年分别出资200万澳元,在两国联合征集和评审合作研究项目。

    中澳科教发展各有优势,互补性强。澳大利亚在农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正在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对科技和人才支撑提出了全方位要求,并有广大的产业应用市场。

    4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中澳关系播下科技合作的种子如今已经长大成参天大树。目前科技合作特别基金已投资2800万澳元,支持133个合作项目。

    现在,两国合作增长潜力巨大,双方在高水平的合作中,既解决两国发展过程中各自面临的问题,又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

    以人才为纽带形成产学研全产业链

    政府搭台,人才唱戏,已成制度保障

    12月11日,新南威尔士州,阳光和煦。尽管日程安排很紧,刘延东还是在访澳期间抽出时间参观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中心。

    说起这个光伏中心,也许并不为大多数国人熟知。但谈及它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谓声名赫赫。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许多领军人物都是该中心培养的学生,并曾在该中心从事过早期的研究工作。两国的一些企业和高等院校逐渐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研发在澳洲,制造在中国,销售在全球,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该中心正是中澳科技人才交流、双方互利共赢的一个缩影。政府搭台,人才唱戏,已形成制度保障。200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澳期间,双方签署《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双方隔年分别选派重点领域的优秀青年专家赴对方国交流,现有近60位双方青年科学家实现互访。

    其实,本次访澳签署声明之前,中澳就已通过特别资金支持了双方6个联合研究中心,中澳功能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就是中澳科技“联姻”的成果之一。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该中心揭牌。

    这个由澳国立大学与我国江苏大学牵头,双边多所高校共同参与的研究中心,聚集了中澳双方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吸引了优秀年轻学者,成为利用全球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典范。

    科技合作促进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

    瞄准新兴产业,促进两国间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

    中澳科技合作的另一大特点,是两国积极部署新兴产业,通过建设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两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建立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国与国之间产学研用等各类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良性循环。

    截至2010年,两国政府成立了干细胞、基因表型组学、轻合金、水资源、未来无线通讯和功能分子材料6个联合研究中心。我国科学家还与澳方合作建设地区科学研究重要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使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序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此外,2011年4月26日,吉拉德访华期间,双方宣布成立“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承诺在未来3年内共同出资1800万澳元,资助双边科技合作。

    同年8月2日,第八届中国—澳大利亚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澳方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管理谅解备忘录》。

    在本次签署的备忘录中,双方阐明基金将继续支持战略性科技合作,建立更多的机构间长期伙伴关系;基金将主要用于在优先领域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和建设联合研究中心,优先领域包括农业与生物科学、新能源、环保、新材料、信息通讯技术、采矿、天文学等;基金还将用于推动产学研联盟合作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加强双方科技人员交流。

    此外,双方在林业、畜牧业、稀土、遥感、环保、生物、基础科学研究、气候变化和能源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2009年2月,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山林火灾,中科院等单位向澳方提供卫星数据资料。

    同时,科技合作也促进了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地和海外旅游收入来源地。

    携手向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发力

    首倡共建国际大科学工程SKA

    不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大科学工程方面,中澳合作也亮点频现。

    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它由多国政府及国家研究机构联合筹资,全球约20个国家70个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该工程将致力于回答关于宇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场作用、引力本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作为SKA项目首倡国之一,我国在SKA发起、工程概念提出、台址选择、国际合作推进及高性能天线设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4所承担的相关项目合同,得到了澳方及SKA组织的高度评价。有专家指出,参与此次合作也是提升我国天文、相关高技术乃至国际科技地位的难得机遇。

    40年弹指一挥间,两国在科技合作方面不断扩大,“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已成为中澳的共识和实践。(记者 陈磊 付丽丽)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