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青年群体特征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了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塑造了千差万别、特质各异的企业,同时也使企业青年群体出现了特征的分化。本课题是在对延安市的一些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若干特征比较明显的青年群体进行了分折比较,研究了企业主要青年群体的发展特征,对针对性地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青年工人呈现知识型群体与传统体力型群体并存结构
青年工人始终是企业青年中的一支重要群体。在以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中国,产业工人始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年工人又在其中占到半数以上的比例。在目前企业中,青年工人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青年群体。因此,研究青年工人群体非常重要。
1、知识型青年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总体而言,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公企业,青年工人知识化进程在加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一般本地青年工人的文化程度均在中专、技校以上,大学、大专学历和在读的比例较高。今天的青年工人不仅仅是操作型的,也是技术和管理的参与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组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的日益深化,青年工人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渠道越来越多,岗位对人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除了本职岗位业务技术外,许多人在学习管理、财会、计算机和外语等一些通用知识。
2、传统体力型青工群体仍然是企业的主体。青工知识化群体只是刚刚形成雏形,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岗位上.青工知识化程度较高。传统体力型青工群体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会与知识化的青工群体并存发展。传统体力型青工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来务工青年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企业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的,一般都是外来务工青年。比如,开采、钻井、建筑施工第一线;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劳动强度较高但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二是受教育程度低,且再学习的意识比较差,机会也较少。
二、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呈现出稳定与流动二重性
现在的企业非常重视新入企业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这一群体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储备一批后备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的潜在流动意识和实际的流动率,却没有因为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而下降。据调查,大部分企业大学生在毕业五年内稳定和流动两大趋势并存。稳定性较强的新入企业大学毕业生群体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迫切希望早日融入企业文化。这一群体作好了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的准备,因此希望早日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自身今后的成长发展。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认识青年群体的特征分化,针对性开展工作。目前,各级各类组织针对青年开展的工作不少。从共青团组织的角度看,必须改变计划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以单一的组织渠道覆盖广大青年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建立各类社团和中介组织,去覆盖、影响和服务广大青年,体现青年的社会价值。
2、协调社会资源,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根据当前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仅仅依靠传统的团组织的资源去服务青年的成长发展,已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必须形成协调社会资源的机制,切实为青年提供有形的服务。
3、放宽视野,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工作模式。当前的青年工作固然有其特长和优势,但也有其不足和缺陷。我们的青年组织必须广泛地与各国青年组织取得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他人之长,克自身之短。
4、全面推进企业青年群体素质建设。素质建设问题盘根错节,解决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带来的问题都看成是青年的问题,也不应简单用上一辈人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青年。青年群体对平等、公正、民主的正确理解;有利于青年群体积累管理别人和被别人管理的经验,领导与服从的经验;有利于培养能上能下的青年群体健康心理;这不仅是培养青年干部的手段,更是培养青年群体民主意识、合作精神和锻炼沟通与协调能力的过程。
5、尊重企业青年群体创新精神,建立学习型企业。在现代社会,知识型青年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成为企业建立学习组织的主体,他们可以广泛带动大部分职工,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信息自愿的共享,使企业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改善和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引领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