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该将农村的"空心"充"实"了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农村空心充实 2013-03-16 10:37:46
广西的三位“村官”全国人大代表指出,当地外出打工者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那些本来处于弱势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被迫留守,在日渐空心化的农村里显得越发弱势,谁来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

     果不其然,农村留守人员又成为两会的热点。广西的三位“村官”全国人大代表指出,当地外出打工者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那些本来处于弱势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被迫留守,在日渐空心化的农村里显得越发弱势,谁来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

    中国人自古以家庭为中心,然而,现在的农村却难觅完整之家,除了一年春节时的半月短聚,农村家庭多处于儿童难见父母、妻子难见丈夫、双亲难见子女的残缺状态。2.6亿农民工常年漂泊在外,并不是不重视家庭,相反,这正是他们为家庭考虑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尽管这个选择显得有些无奈。

    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不及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牛羊逐水草而居,农民为了谋生自然会涌入城市。那些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很难支撑不断上涨的生活开支,何况土地本身越来越受到侵蚀。农村空心化的背后,实质是农民收入的空心化。农民收入方式太单一、可支配性收入过低,为了谋取对生活的更大支配力,不得不外出打工,甚而忍受着伦理和道德上的自责。

    人走地荒,于是,农业部担心农村无人种田、教育部忧虑农村教育乏人、民政部发愁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的空心化使传统中国最稳固的社会体系出现真空,农民不再固守于无法带给他们希望的土地,在城与乡之间进退维谷:城市不够尊重他们的权益,农村无法保障他们的生活。

    其实,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和心理问题不难解决,还给他们一个健康完整的家庭即是,但难的是,这个家庭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尊严。因此,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使农民在家里头寻得出路:如果家里头有出路,谁会抛下家庭去打工?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持续加强,但要将这个“空心”充“实”,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实业、实体以及落入实地的政策和资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但如何将文件落实,将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起让农民感到踏实的农业经营实体和实业,是我们亟须关注的。

    我们有着最朴实勤恳和最易于满足的农民,他们甘于付出,处境再苦但仍心存希望,一次又一次地为政府给他们描绘的蓝图而鼓掌和遥望,现在,该是我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