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科技创新呼唤"制度伯乐"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科技创新呼唤制度 2013-03-16 10:11:04
日前,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阳明高在谈到国人的创新问题时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本质上要依靠年轻人,为促进国人创新,首先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日前,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欧阳明高在谈到国人的创新问题时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本质上要依靠年轻人,为促进国人创新,首先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中国人不能创新”的印象,是中国教育、科技、社会氛围、体制环境综合造成的。但从本质上讲,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没有问题。

    讲到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真让我辈惭愧。巍巍中华几千年发明创造的璀璨成果,如今只能供我们回忆。而当下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体制,造就了现在这些愁眉苦脸的科研人,他们读本科读硕士读博士,过五关斩六将才入行,发论文出专著评职称,报课题申项目争头衔。情况好的,做出点成绩,一辈子受益,情况不好的,就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由于无法因材施教,而埋没了一批人,消磨了一批人,所幸披荆斩棘得以崭露头角的一批人,大多数也都在碌碌奔忙中流于平庸。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因为论文课题挂钩职称待遇,行政权力主导资源配置,清苦的实验室变身浮华的名利场,科学精神不再。呜呼哀哉!世无伯乐,故鲜有千里马。虽有名马,祗辱于“学历学位”之手,骈死于“职称课题”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我们总在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文凭”、“资历”、“专业”这些条条框框组合起来,却是数不尽的“格”,制约了千万人才。正如欧阳明高所建议,首先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我以为,人才培养不仅仅指教育模式,还包括科研岗位的准入、科研工作的环境等影响人才成长的一系列因素。今天我们谈科技创新呼唤 “制度伯乐”,实际上就是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使用机制,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千里马”能够冲破樊篱,脱颖而出,尽情驰骋。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