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云岭科技春来早

——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李纪恒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云岭科技春来早 2013-03-12 10:23:57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历时23年,研发了包括血脂类、糖类、蛋白类、离子类、肾功类、酶类、色素类等23种无毒并具有发明专利的临床一线生化试剂。

本报记者 马波

    ■科技名片

    ●昆明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树立中国品牌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历时23年,研发了包括血脂类、糖类、蛋白类、离子类、肾功类、酶类、色素类等23种无毒并具有发明专利的临床一线生化试剂。每种试剂通过为期3年、11项国际公认的美国临床实验室EP9-A标准和方法进行性能验证,其中9种体外诊断重要试剂,已在全国29个省市约1300余家医院广泛应用,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树立起中国人自己的生化试剂产品品牌。

    ●楚雄

    “楚粳28号”创亩产世界纪录

    “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水稻育种专家李开斌研究员及其团队研究的超级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为170天左右,适宜海拔1500—1940米的稻区种植,在“滇中温暖稻区”、滇东北昭通、滇西北迪庆及四川凉山州稻区广泛种植,稻米品质达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创造了亩产1002.11公斤的世界纪录。

    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兴滇”是目的

    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是今后5年云南GDP实现由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的根本保障,是提高云南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育科技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进一步突出科教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促进科教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这个时节的昆明,山茶开了,迎春花开了,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五华山也一派春意盎然。

    2月18日,春节长假结束的第三天,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就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云南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是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深化认识,研究制定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的思路措施,促进云南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这也正是本报记者想向李纪恒省长请教的话题。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实现教育科技赶超

    这个话题,李纪恒回答得干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决定国家、区域兴衰的第一要素和决胜未来的战略聚焦点。任何国家和地区如不能加快实现教育和科技的赶超,必将在新一轮发展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当前,云南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对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全省上下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是今后5年GDP实现由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的根本保障,是提高云南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育科技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进一步突出科教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科教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李纪恒说,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都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加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08年—2012年)以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深入推进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重点行业和企业重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八大工程,云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教兴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教育基础作用显著增强。义务教育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71%,中小学办学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4%,高等学校达到68所,高等教育质量稳健提升;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二是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355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40家,专利授权量达到3672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962件),形成一批重要科研成果,部分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建立一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7%,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三是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总数达330余万人,共引进高端科技人才68人、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713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68人、选拔培育省级创新团队101个,在滇两院院士达11名。201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指数38.08%,比2008年的34.16%提高了3.92个百分点;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9.73%,比2008年的46.94%提高了2.79个百分点。可以说,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推动科教兴滇战略

    下一步该如何推动科教兴滇战略迈出新步伐?

    李纪恒认为,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兴滇”是目的。必须聚焦教育第一基础,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云南省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为云南省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聚集一批高素质人才;必须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打通政产学研金等各领域科技资源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必须聚焦人才第一资源,营造真正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和加速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造就千百万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必须聚焦创新第一驱动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文化,形成千军万马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企业遍地开花的浓厚氛围;必须聚焦“兴滇”第一目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教育促进云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全面开创云南改革发展新局面。

    李纪恒进一步介绍了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重点:一是要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遴选龙头企业,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聚集优势创新资源突破关键环节,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培育一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地。二是要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上下功夫。每年筛选并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进行重点推广。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转化科技成果,支持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激励和风险补偿。搭建科技成果对接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交流和互动,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尤其是到中小企业挂职。鼓励省外有信誉的科技中介机构来云南省开展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三是要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云南省设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鼓励国内外研发机构与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同

    地方政府间的互动合作。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一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结合体。加快昆明、玉溪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创新型园区。四是要在培养造就创新高素质人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作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为回报,加快国内外科技人才与智力的引进,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吸引、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要加大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素质科技企业家。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智力源头的作用,注重领军人物和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五是要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拓展创新投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优先支持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际基金和战略投资者,发展股权投资、中小企业债券,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努力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李纪恒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和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科教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教兴滇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宣传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成果。要进一步鼓励和调动广大科教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悉,云南省正积极筹备在今年上半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看来,今年云南春来早,云南科技也春风拂面。

新起点上寻求更大跨越

本报记者 马波

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建成1万吨/年高品质海绵钛生产线,并且攻克了高品质海绵钛生产工艺技术,其超软钛生产工艺和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建成1万吨/年高品质海绵钛生产线,并且攻克了高品质海绵钛生产工艺技术,其超软钛生产工艺和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思路

上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计划圆满完成,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刚刚开启,云南科技站在节点上。

2月26日,云南省召开2013年科技工作会议,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表示,今后5年,云南省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抢抓国家桥头堡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围绕“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这一战略主线,为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云南提供重要保障。

其主要目标包括6个方面:

一是产出翻番。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新增年销售收入80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000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

二是跨位跃升。全省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5%;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1.0%。云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进入西部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三是成果倍增。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600项以上,推动5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00个以上;新增专利申请量40000件,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12000件、授权量6000件,到2017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登记科技成果突破4000项。

四是夯实载体。力争再增加国家高新区1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15个。建成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区。到2017年,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00家,优质种业基地500个,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50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50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争取建成5个国家级和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五是平台支撑。力争建成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实验动物种质中心;新增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东盟国家共建5个联合实验室。

六是集聚人才。选拔培养10名科技领军人才,引进高端科技人才50名,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技术创新人才500名,扶持培养高层次创业人才50名,培育省级创新团队50个以上,建设10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典型案例

    “创新是一座熔炉,进步似脱胎换骨。国际领先水平的‘一炉三段’直接炼铅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是我国铅冶炼史上的重大突破。一场清洁生产、‘绿色’冶金革命,将从此拉开序幕。”

    这是2月26日晚召开的2012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颁奖晚会上,“一炉三段”直接炼铅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赢得的颁奖词。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研究开发并产业化应用了顶吹炉“一炉三段”直接炼铅工艺技术,配套研发了低浓度SO2尾气制取硫酸、铅电解精炼等关键技术,在云南省个旧市建成了年产电铅10万吨、硫酸9万吨,副产白银160吨、铜锍含铜1355吨、铋140吨、铅锌烟尘含锌10000吨,年销售收入约25亿元的产业化示范工厂。

    之所以说“一炉三段”开启“绿色”冶金革命,原因在于其几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

    项目开发建成了世界上首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在一座顶吹炉内完成硫化铅精矿氧化熔炼脱硫、还原熔炼生产粗铅、渣烟化回收锌三段作业的铅冶炼工厂。在一座冶金炉内完成了其他工艺需要三座冶金炉完成的氧化、还原、烟化3个熔炼过程,做到了经济技术指标先进、节能环保好、熔炼效率高。

    成功集成应用了有机胺液吸收—解析技术,创造性地用于SO2非稳态的铅冶炼工艺烟气制酸系统,解决了三段熔炼的烟气SO2平衡问题,实现了非稳态SO2稳定制取硫酸。

    开发了节能、高效的炉前粗铅精炼工艺技术。开发了铅电解残极洗涤、阴极输送、阴极板洗涤和抽棒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工艺技术,大幅提高了铅电解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冶金炉余热,开发建设了饱和蒸汽发电系统,既实现了余热的充分利用,又减少了废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全厂使用先进水处理技术进行污酸污水处理、生活废水处理和生产废水深度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水达到使用标准,全部回用。

    项目投产以来的结果表明,年处理硫化铅精矿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粗铅回收率大于97.5%,银入粗铅率大于96.5%,终渣含铅小于1%,含锌小于3%;粗铅冶炼综合能耗低于260kgce/t;硫的捕集率大于99%,硫利用率大于98%,尾气排放SO2浓度小于200mg/Nm3,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科技新政

    从今年开始,云南将启动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计划包括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六大工程。

    一是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围绕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实施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在具有云南特色、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领域,实施科技大品牌战略,重点开发和培育工业领域重大新产品、高原特色农业重大新产品、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新产品。

    三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围绕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农业、民生科技产业发展。

    四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五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组建云南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构建培育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组建若干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科技支撑平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六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培养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人才培引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构建人才高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