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代表参加两会背负的更多是责任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代表参加两会 2013-03-06 11:00:48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参加两会的主体。做人民选举的人大代表和人民推荐的政协委员,就是人民的“传声筒”,要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相较于荣誉而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帽子戴在头上,所背负的更多是责任。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参加两会的主体。做人民选举的人大代表和人民推荐的政协委员,就是人民的“传声筒”,要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相较于荣誉而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帽子戴在头上,所背负的更多是责任。参会,投票,提交议案提案,都不仅仅代表个人行为,古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今有“受民之托,为民代言”。

    因此,代表人民参加两会,就要有参会的意识,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权责明晰。像那些缺席会议的,与会“学习”的,交空白议案提案的,以及议案提案注水的代表和委员,就缺乏“参会”意识,既然如此,还不如让那些更有参政议政意识的人来代表民意。

    参政议政应带着质疑,有自己的思想,不可人云亦云,一味盲从。有质疑的意识才能形成观点上的博弈,协商才能充分,决策才能体现人民的智慧。议案提案应有建设性和可执行性,虽说不至于呕心沥血,但也要凝结心血。扛起这份责任,就要担当这份使命。虽然不同社会背景的代表会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认知,不同界别的委员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术业有专攻,但议案提案到底花了多少心思却是一目了然的事。有的内容难登大雅之堂当真不是代表委员的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后,还有一系列后续工作,如建议实施的社会效果,如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都需要追踪与监督。

    上述所谓参与、责任、监督等意识,概言之就是公民意识,这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基本素养。近几年的两会,我们也能不时听到代表委员质询官员的声音,这是公民意识成长的信号。围绕公共议题展开理性的、非支配性的公共辩论,将建构起广泛的公共领域,对于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促进民主法治建设都大有裨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