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之勁風必將激勵“文化強國”建設
人所共知,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了 “文化強國”的之戰略。
得知上述消息的第一時間,筆者作為一個志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渴望中華民族早日全面復興之學人,當即就寫了一篇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亟需厘清中華傳統文化》的評論文章。該文被中國網、求是理論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經營網、台灣網、四川在線和每日甘肅網等多家媒體發表﹔並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亟需厘清中華傳統文化》一文還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刊《求是》雜志主辦的理論宣傳研究平台求是理論網評為“優秀文章”。
家喻戶曉,在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正確指引下,中國各地普遍掀起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熱潮”。
然而,實事求是地講,盡管全國有的地方圍繞“文化強國”這面旗幟做了大量的務實工作,可也有不少地方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把“文化強國”戰略之落實問題搞成了文件形式、口頭傳達,或者面子工程。
譬如,2012年10月中旬,筆者前往湖南省張家界講學期間,就有基層黨委書記等領導講道,他們感覺某些層面的上級領導對 “文化強國”的建設不像中央那樣地高度重視,結果搞得他們左右為難,盡管他們也依照“文化強國”的戰略思想,於其轄區在弘揚“孝道文化”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具體工作。
其實,正像中華孝文化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張家界市國學教育研究會會長昌發軍所講,“孝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一直是無數炎黃子孫的行動指南和傳統美德,始終是給力我們中華民族不斷繁衍生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生命源泉。”
而且,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
既然如此,那麼這近一年來,在“文化強國”戰略之落實方面,為何會有那麼多問題呢?——直言不諱地講,有的地方領導是抱著觀望的態度面對“文化強國”之戰略的落實問題。
但是,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而且,胡錦濤同志還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顯而易見,對未來中國具有巨大指導作用的十八大報告,於“文化強國”之戰略的落實問題來說,無疑是一股勁風。換言之,“十八大”之勁風必將激勵“文化強國”建設。(文/羅豎一)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