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孙见坤:“国学才子”的本科生活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孙见坤国学才子 2012-11-03 09:39:42
“孙见坤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他对《山海经》的注释水平和见解,甚至高于在读的研究生。我们几个对他面试后意见一致,觉得是个可造之才。”——

  导师卫广来和孙见坤在一起

  背景回顾

  “孙见坤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他对《山海经》的注释水平和见解,甚至高于在读的研究生。我们几个对他面试后意见一致,觉得是个可造之才。”——这是2009年底参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后,历史系教授章清对孙见坤的评价。在此之前,他的文章《性质及成书年代考》,在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设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相当于笔试)中,成为3000多名考生中的两个一等奖获得者之一,他被列入了当年复旦大学5%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名单,只要高考达到一本线,复旦就可以录取。

  孙见坤的高考成绩比一本线低了6分。复旦仍愿破格录取,但陕西招办严格按照分数线,将他的档案投到山西大学法学院,由此引发了持续数月的舆论关注。

  21岁的孙见坤今年已是山西大学3年级的学生了。这位在2010年高考中被媒体聚焦的国学才子,在山西大学的两年中是怎样成长的?山大培养特殊人才的探索能否给其他高校带来启迪?不久前,记者前往山西大学进行了采访。

  3件事留下孙见坤

  接到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后,孙见坤哭了。

  父母与山大联系,希望能将他调到历史系。从教学副校长行龙那里得到“定心丸”之后,他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学校。山西大学为孙见坤做了3件事:1、避免不必要的外界干扰,创造安心学习的环境;2、选择有利于发展他天分的学院和专业;3、安排最合适的人做他的导师。

  得知开学那天新生报到处可能有大批记者,学校派人到校外接上见坤及父母,直接来到办公楼。从那以后的两年里,学院领导不知接到过多少要求采访孙见坤的电话,除了很少几次学院经过评估,特批采访之外,绝大部分都谢绝了。采访中,孙见坤对山大为他创造的学习环境深表感激。

  就在这一天,行龙副校长,教务处处长、文史哲各学院及初民学院院长,在会议室对孙见坤进行了面试。大家认为:他的国学天赋和水准同龄人难以企及,但基础还欠扎实,建议他到初民学院文科班学习。

  成立于2009年的初民学院以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邓初民的名字命名,是山西省高校开设的第一个跨学科教育的精英学院。文科班前两年核心课程包括:中外通史、中外文学史、中外哲学史、文史哲经典导读。后两年自选专业,进入学科班就读。孙见坤及父母当即决定就上初民学院文科班。

  当初孙见坤之所以把山西大学作为高考第二志愿,是因为这里有他仰慕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关门弟子姚奠中先生。他知道,有这样一位大师在,学校就会有一种令学人陶醉的气场:一种治学传统、学术氛围和一个卓而不群的学术团队。实践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初民班实行4年全程导师制,学校为孙见坤指定的导师卫广来教授,师承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和章太炎弟子山东大学史学名家王仲荦先生。卫广来本人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质量高,他的学术著作《汉魏晋皇权嬗代》,在香港高校与几位大师级学者的专著一同被列为重要参考书;自2001年学校实行学生评教以来,卫广来连续10年20个学期名列第一。

  为孙见坤设计“3步走”

  学校规定初民学院的导师每月与学生见面一次,而卫广来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时也海阔天空地聊。孙见坤在卫广来指导的9名学生中是很爱提问的一个,这是他的习惯。中学时,他就曾与陈寅恪的女儿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用文言文通信,对《陈寅恪集》编辑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意见,书信往来中,陈美延一度以为孙见坤是位年长的学者。如今在导师卫广来面前,他的问题一部分涉及史料,另一部分是对学者观点的质疑,征求老师意见。在这样的接触中卫广来进一步感到,见坤不仅知道典籍的学术源流;对典籍的得失也有了解;尤其可贵的是从不盲从,有独立判断能力。卫广来对这个学生的评价是:“为人诚恳,学习勤奋,19岁就能写出《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不是偶然的。”

  在此基础上,卫广来为孙见坤做出“三步走”的培养方案——

  第一步,为期两年。重点内容包括:开发学术意识,提升学术素养,完成《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的后期工作。卫广来解释说:坚持论从史出,精密考证,实证精神,是搞史学的人必须领悟的学术内涵;提升学术素养的关键是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文史哲都要达到专业水准,有此学养史学研究方有可能走得远。

  第二步,为期一年。重点拓宽学术视野,习得“以专求通”的治学方法,公开发表专题论文。

  第三步,形成自己的学术道路。卫广来为见坤设计的学术道路是:由语言入科学、儒学、艺术,由科学、儒学、艺术入史学,最后归宿在史学。他认为,语言能力(起码包括古汉语、英语)不过关,做不出第一流的研究;科学知识不必达到专业水平,但要有一定的素养;儒学是经学,中国政治是儒学政治,不深入了解儒学,没法研究中国古代史;没有艺术修养,没有欣赏书画、戏曲、音乐的能力,史学研究的写作,在结构、语言、意境方面都不行。卫广来说:“知识结构关系到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力是否长久,好的学者除非身体不行了,应该越往后越精彩。”

  在“3步走”的计划中,孙见坤以令导师满意的表现走完了第一步。其中《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新世界出版社已于去年出版,并将此书归入“木铎文库学术丛刊”。该书出版前,出版社委托卫广来教授负责学术审定。他为见坤的第一本专著写道:“本书对《五藏山经》进行全面笺注,对书中的地理方位、山川河流、动植物、矿产资源乃至地鬼山神都作了详尽而合理的考释,不但广泛参考传世文献和前人成果,而且还结合实地考察、民俗方言和考古成果,是严谨而扎实的学术著作,特别是对《五藏山经》中形形色色‘山神’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该书出版后,学校召开学术座谈会。历史学、地理学教授、博士和校领导与见坤一起交流了对该书的看法,内容涉及成功与不足。

  记者问及卫广来对孙见坤人品学品的培养,卫广来说“一要学会为别人考虑,二要长期积累。对他来说,有这两点就够了。”问及他对当年方舟子批评孙见坤“博文涉嫌抄袭”风波的看法,卫广来说:“当时他是个中学生,还没有经过学术训练嘛,小娃娃,慢慢来。”

    继续探索培养偏才

  记者问孙见坤的第一个问题是:“入校两年,对山西大学有何看法?”他说:“这所学校的内在比外在要好很多,硬件虽然比其他大学有明显差距,但没有太多的干扰,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听说有一次外地有个学术讨论会邀你参加,卫老师没让你去?”记者问。

  “卫老师觉得那个学术会的水平不会太高,认为我现在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到处开会发言。他常给我们讲有些年少成名,为名所累的学人的教训。”

  但是孙见坤每月去北大听课,卫广来和学校都支持。那是2009年孙建坤在中央电视台“开心学国学”知识竞赛中获得季军,奖励是每月有一个周末两天到北大乾元国学教室免费听课。授课内容包括经典文本、经典研读。授课教授有楼宇烈、陈鼓应、余敦康、张学智等名家,拓展课程包括中医、考古、西方哲学、美学。两天的学习再加来回路上时间,会耽误一些本校课程,但导师和学院都开绿灯。

  问及在山大的学习对他完成《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是否有帮助?他说:“卫老师的中国古代史、白平老师的古代汉语、宁俊伟老师的中国哲学史等课程都有帮助,有时听着听着就会产生联想。”他对导师卫广来的学术民主非常佩服:“他是搞政治史的,但并不鼓励学生跟他做,倒是总提醒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我的兴趣在思想文化史,将来我会朝这方面发展。”

  学院领导为了让见坤这样有特殊天分的学生健康成长,尽量去特殊化,但也有网开一面的时候:大二时开计算机课(VB),他感到学的很困难,申请免修。管晓刚院长等经过研究予以特批,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的后期工作。

  8岁读钱穆《中国史学名著》,12岁读王国维《人间词话》,14岁读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6岁读段懋堂《说文注》……最初似懂非懂,但却乐此不疲,长久浸润其中,见坤深得滋养。原以为到了大学自学的时间会非常多,但实际上初民学院的课程非常密集,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大二结束。学校认为,为了保证学科结构的合理,在打基础阶段,这是需要的;卫广来也认为,对于孙见坤,加强知识的系统性非常重要。见坤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完成课业更加认真,同时以加倍的勤奋,坚持着自由读书的习惯。

  两年下来大家对孙见坤的成长都很满意。辅导员马婧原来担心他不合群的问题基本没发生。军训时他给宿舍伙伴说古,开始是宿舍里的同学听,后来别宿舍同学也来听;先是文科班的同学来听,后来理科班的同学也挤进来听。虽然兴趣在史学,他对现实问题也很关心,经常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网络上的热点问题。他对记者说:“这是受儒学影响。”

  学校的活动他也积极:文艺演出、上台演讲、拓展训练……只有一次,马老师请他参加学校辩论赛,他拒绝了。记者问为什么?他说:“辩论赛不是为真理而辩,也不是为自己认同的观点而辩,纯粹是为输赢而辩,有时为战胜对方只能诡辩!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作为一家之言,马婧尊重他的看法。

  让见坤为难的是英语:兴趣和成绩总上不来,时不时还“开红灯”,他说自己有“英语学习障碍”。问他怕不怕将来影响考研?他无奈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记者 宋晓梦)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