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这十年,内蒙古科技新第一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十年内蒙古科技 2012-11-02 11:28:00
如果说改革开放唤醒了内蒙古沉睡千年的地下资源,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蒙古包走向蓝色的海洋。那么,这十年,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内蒙古科技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一大批国际国内首创成果在草原诞生,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成果在草原绽放。

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

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

内蒙古玉米高产试验田

内蒙古玉米高产试验田

    ●世界首次发现介于ES和IPS间的新型干细胞,使动物干细胞基础研究获重要进展

    ●建成国内首家异地干细胞医学工程技术中心,肿瘤靶向细胞治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绘制完成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被科学家们誉为“天骄一号”

    ●世界首创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开创大型新能源电站风光互补的先河

    ●自主研制出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打破国外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垄断

    如果说改革开放唤醒了内蒙古沉睡千年的地下资源,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蒙古包走向蓝色的海洋。那么,这十年,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内蒙古科技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一大批国际国内首创成果在草原诞生,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成果在草原绽放。

    世界首次发现介于ES和IPS间的新型干细胞

    内蒙古大学李喜和博士与英国剑桥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一种介于胚胎干细胞(ES)和成体干细胞(IPS)之间的新型干细胞。该研究利用小鼠发育早期的外胚叶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开辟特殊培育方法成功建立新型干细胞系rESC,并提出了理论模型。这项研究将干细胞在人类医疗和动物生殖产业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这十年,内蒙古在生物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国内首家异地孵化器——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建成了国内首家异地干细胞医学工程技术中心,肿瘤靶向细胞治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实现了人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制备;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被科学家们誉为“天骄一号”,标志着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人类遗传学及医学健康研究进入基因组水平;世界首例蒙古羊、蒙古牛、蒙古马和阿拉善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标志着我国的地方畜种研究进入基因组水平;世界首例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产生供体公绵羊诞生,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世界首例转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诞生,为培育“低乳糖奶牛”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世界首例能产生奥米伽-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其奥米伽-3脂肪酸含量较普通牛有大幅度的提升;世界规模最大的绒山羊转基因克隆工程成功培育出绒山羊12只,我国最大规模的转基因克隆绵羊成功培育出25只,我国首例、世界第二例鹿茸高产马鹿成功克隆3头,转基因与克隆技术的群体突破,标志着内蒙古转基因克隆技术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新的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技术工艺比美国的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奶牛性控精液生产成本降低一半,性控准确率93%以上,已向美国等7个畜牧发达国家转让;我国第一个益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国内最大的益生菌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生产基地在呼和浩特建成并形成年产100吨生产能力。

    世界首创新型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材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李保卫率领的团队利用白云鄂博尾矿、钢渣、铁渣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制并生产出一种同时具备玻璃陶瓷与金属性能的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材。这种新型微晶玻璃的形成在于白云鄂博矿的特殊性,是多金属联合作用的结果。课题组通过探索铁、铌、稀土等元素在微晶玻璃制备过程中的综合作用机理,详细研究退火、晶化热处理制度与玻璃软化、晶化制度等系统全面的工艺参数,建立了各种工艺参数与微晶玻璃变形缺陷之间的关系,优化形成了微晶玻璃管材成型工艺,开发出适合生产微晶玻璃管材成套建设及装备。包头市天龙混凝土公司试用该管材,其管道使用寿命提高了3—4倍。

    这十年,内蒙古在再生资源开发方面成效卓著:化学法预脱硅及碱石灰烧结法工艺技术;碱溶法提取氧化铝,彻底碳分工艺和母液提取金属镓技术,这两项技术开辟了国内外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新途径,总体技术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世界首次将介电电泳技术放大应用于膜分离领域,一举实现稀土萃取分离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水生成的盐酸和氨水可再利用。

    世界首创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魏毅立世界首创太阳能热风发电技术,开创了大型新能源电站风光互补的先河。太阳能热风发电是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基础上,增设可控进风口,这样不仅太阳能发电,风能也可发电,太阳能、风能还可混合发电。目前,在乌海市建成了世界首个200kW沙漠太阳能热风发电站。

    这十年,内蒙古在新能源和煤炭利用方面颇有建树:世界首台微风条件下也可发电的双电枢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在包头市白云鄂博并网发电;掌握了偏航驱动器关键技术,使大型风力发电机机组箱体、齿轮、轴等结构设计及工艺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条物理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中试线建成;国内首条10万吨/年非粮油脂生物基柴油生产线,产出我国第一桶高标号柴油;世界最大规模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工程优化集成了多个自主创新技术和工艺路线,工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我国首次建立一套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研究和生产系统,其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褐煤提取锗工艺,其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纯煤及超纯油水煤浆生产工艺及技术属国内首创;煤制富勒烯技术填补了我国煤燃烧生产富勒烯的空白。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世界最大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制出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挤压工艺和压机制造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工艺、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该成果产业化之后,使国际市场耐高温高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价格降低50%以上,每年为国家节省外汇上百亿元。

    这十年,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生机盎然:世界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永磁磁共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磁共振系统的常规临床诊断图像达到了超导系统的水平,而其价格仅为超导系统的1/3;矿井连采配套用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送距离世界最长(2950米),与传统的皮带机相比,传动效率提高15%,安装效率提高200%以上,综合价格成本降低103万元;150吨、260吨、220吨三代自主品牌的电动轮矿用车问世,一举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并出口欧美亚洲国家;首创新型直线电机管道运输系统攻克了我国矿区运输的技术瓶颈,被誉为第六种运输方式;国内首创深层探地雷达技术,探测深度达到70米左右,可满足多领域对深层地下目标的探测需求;全功能数控车床配套的动力卡盘和油缸的关键技术替代了进口的产品;国内首创全自动气吸式精量铺膜播种机,吸籽盘实现了完全密封,播种精度接近100%,所有作业一次完成。

    ■延伸链接

    科技创新风采夺目

    这十年,内蒙古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在创新中升级、崛起,百姓在创新中受益,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成果。

    国内首次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硫酸伪麻黄素。其中,以苯丙酮为起始原料的生产工艺属世界首创,新的盐析法使收率提高30%。

    山羊绒纺织品研发生产产业基地规模世界最大。首创纳米防水防油防污羊绒制品加工技术、适合羊绒制品数码印染的特殊前处理技术,羊绒制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引领世界潮流。

    满足时速200公里和350公里客运专线的高速铁路用百米重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其中在京沪高铁建设中共铺设里程800公里,占全线钢轨量60%。

    金峰炉熔炼法问世,比国际先进炉型节省2—3亿元,吨铜(阳极铜)综合能耗由原来的850公斤下降到266.3公斤标准煤,铜熔炼直收率达97.5%,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第一套大方坯连铸机动态轻压下成套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轧带钢后置式“超快速”冷却设备,开创了短流程生产低成本热轧双相钢的技术先河,增加了高附加值热轧产品品种,产品和生产工艺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内率先采用锻造镗孔方法生产高压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首次采用激光制备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涂层材料,成功实施与球墨铸铁轧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性能钕铁硼多级辐射环及器件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微特电机、数控机械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品提供了优质高能的钕铁硼辐射部件。

    国内首创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完整地解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存在的巨大传热不可逆损失以及余热不能利用两个主要问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首创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发酵设备,有机物成颗粒饲料,沼气发电,已经在5个城镇推广。

    内蒙古玉米新品种接连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单产最高纪录。百亩高产试验,最高单产每亩1342.8公斤。创东北和内蒙古春玉米历史最高纪录。在万亩连片示范田上,又创造了每亩平均产量1002.1公斤的万亩连片高产纪录,居国内领先水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