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成:我的未来不是梦
文/袁 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始终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袁保成
这是我三年前第一次采访陕西省白水县烽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保成先生时,他给我说的一段话。
初次见到袁先生,感到他根本不像煤老板。在我的记忆中,煤老板大都是说话粗声大气,打扮珠光宝气,出手大方阔气,打眼一看一身土气,再看一身霸气……总之就是这个印象。可袁先生却一下子颠覆了我对煤矿企业家的印象。
那是2008年腊月的一天,受报社领导委派,我驱车来到位于白水县城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烽源煤业公司。当时,路很不好走,到处坑坑洼洼,颠簸不平。一过运煤汽车粉尘遮天敝日,路人满面煤灰,骂声四起。行至矿区,到处黑水横流,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脏乱景象。见到袁先生本人,我却愣了:头戴一顶红色安全盔,身穿蓝色工作服,人长得虽高却又瘦又黑,说话不温不火。这哪像一个老板!
通过进一步采访,我渐渐对这位不像老板的煤矿企业家产生一种敬幕之意。他是从一无所有的穷苦人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袁保成先生生于1965年,是土生土长的白水人,自幼在煤矿长大。以前是蒲白矿务局南桥煤矿的一名工人,在井下工作时他以肯下力气、肯动脑筋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始终把煤矿当成自己的家,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后来,国家体制改革,袁保成同样面临下岗的严峻现实。他毅然脱下工作服,上街摆地摊卖青菜,看惯了旁人的眉高眼低。后来又改行贩运煤炭,风里雨里四处奔跑好几年,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在四处碰壁之后,袁保成静下心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之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从亲朋好友处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自己承包了一个年产不到3万吨的民营小煤矿。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面对千疮百孔、无序开采的现状,他深感压力巨大。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随后,他亲自下井,把以前在井下工作的能力再次充分发挥在自己的矿区。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他超人的毅力支撑下,一个濒临关闭的小煤窑又“活”了过来。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走过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平凡的企业家,为了自己的梦想,吃过多少苦头,有过多少辛酸。单从他朴实的外表来看,谁也看不出来,站在面前的竟然是一位身价数千万的企业家。
“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我圆了自己的梦,接下来就要圆大家的梦,让贫困学子的未来也不再是梦!”——袁保成
这是两年前在一次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捐资大会上,袁保成又一次吐露的心声。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烽源煤业所在的村庄,记者走访了当地的老百姓。只要一提起袁保成,老百姓好像个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袁保成近几年来为当地的苏家村慷慨捐资50万元修建通村路,为冯家河捐资35万元修建村道,为牛坡嘴捐献8万元用于修建村道,投资15万元铺修了杨河至张河的3公里道路。对这逾百万元的村庄道路捐资,老百姓交口称赞。听沿途老百姓说,在没有修水泥路面之前,每条村道只要一下雨就会泥泞不堪,根本无法通行。特别在农忙和收获季节,眼看着成熟的庄稼和苹果要烂在田间地头。大家虽心如刀绞,却无计可施。如今,袁保成的慷慨捐资,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世世代代的出行难问题,圆了大家走出穷山沟的梦想。
“有困难,找保成!”在当地老百姓看来,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袁保成,他总是会出手相助的。庄户人家出个大学生,常常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终于有出息了,忧的是要面对好几万元的学费。袁保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主动出面帮忙资助这些因为家境贫寒而无力就读的孩子们。为了尽快将此事落到实处,他对近几年来村里考上二本以上的学生家进行一一摸底,每年定期给孩子们资助全年学费。几年下来,受他资助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好多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当记者问及此事时,袁保成轻轻一笑。在他看来,自己现在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尽一份能力,来回报社会。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钱上大学,而今,可以把自己的大学梦想通过这些孩子来实现。
在苏家村,当地村民告诉笔者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有一位媒体记者拿着举报信件前来调查,村里人个个义愤填膺,都说袁总是个大好人,做人不能昧良心!结果这位想捞点油水的小报记者,只好悻悻离去。
村民们说起一个更为意外的事实:从2008年至2011年,袁保成先后为当地合疗资助23万元,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大难题。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不由竖起大拇指,说是袁保成延续他的生命。
几年来,袁保成先后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500余万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未来不再是梦!”站在土梁上,望着远处,袁保成如是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