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保委:教育培训谨慎报名
晨报记者江华报道 昨天市消保委对外发布消费提示称,近期接到的教育培训相关投诉增多。对此,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加强事前防范,并为消费者自我维权支招。
■陷阱一:退费承诺不足信
消费者姜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家培训机构的英语培训广告,便通过网络登记了个人信息。几天后,他接到该机构的电话,请他去面谈。面谈时,业务员称课程开始后14天内可无条件退费。在无条件退费的保证下,姜先生签下了价值3万多的培训合同。开课后,姜先生因工作原因无法再去上课提出退费要求。不料,商家迟迟无答复。
市消保委提醒:目前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缺乏诚信。消费者应该理性选择培训班,不要看到相关商家承诺无条件退费、退班就冲动报名,避免“报班容易退班难”的尴尬。
■陷阱二:师资名不副实
消费者郭女士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报名参加某培训机构的寒假数学补习班。咨询时,该机构声称授课老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并且都是名牌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郭女士当即支付了近2000元的培训费。不料,补习过程中授课老师不但不能抓好课堂纪律,而且教授的加减算术屡有错误,培训质量与商家宣传大相径庭。
市消保委提醒:目前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种类繁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在选择教育培训班时,消费者对于教学场地、师资力量等一定要先期实地查看、了解。
■陷阱三:“霸王条款”有猫腻
消费者朱小姐参加一家进修中心举办的商务英语培训班。由于该中心招生情况不佳,拖延了2个月再开课,朱小姐表示要全额退费。商家称,根据培训合同约定,消费者正常付费报名上课,校方不能按时开课的,必须扣除相关学杂费后退还部分款项。
市消保委提醒:目前,有部分培训机构为免除自身义务、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预先在《培训合同》、《学员手册》等中加入“学员报名交费后,不办理退费手续”等“霸王条款”,并且在签订合同时不请消费者注意,也不进行相关说明。有部分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不留意此类细节,使事后维权的难度大大增加。消费者在签订培训合同时要看清内容再签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