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徐岫茹:暑期家教,将孩子修理一新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徐岫茹暑期家教 2012-07-07 14:38:13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围绕孩子如何过暑假的问题,总是令家长很纠结:要不要让孩子上辅导补课班?是否上培训、培优班?是否带孩子去旅游?暑假玩疯了怎么收心?如何应对学习不够好的孩子,可能利用假期将孩子“修理一新”吗?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围绕孩子如何过暑假的问题,总是令家长很纠结:要不要让孩子上辅导补课班?是否上培训、培优班?是否带孩子去旅游?暑假玩疯了怎么收心?如何应对学习不够好的孩子,可能利用假期将孩子“修理一新”吗? 

   科学健康的“暑假观念”

  暑假到来,这是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却都是喜忧参半。  孩子多么希望利用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充分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但想到繁重的暑假作业和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各类学习辅导、培训,就感到索然无味。

  父母们呢,一方面想在放假期间让孩子歇口气,补补睡眠,调整身心;但另一方面又担忧孩子玩疯了浪费时间,开学收心难呀;总得让孩子参加些有益活动,学习更不能放松,要有点收获,不然,若是放弃学习、作业完不成,到开学时问题又来了……  每年都讨论暑假怎么过,这不仅是一个时间安排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看来,树立一个科学健康的“暑假观念”,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如何在暑假里让孩子收获健康和快乐的硕果,应看作是“主旋律”。如何过暑假,还牵涉到是否能够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让孩子过一个心旷神怡的愉快假期,以利于孩子新学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正视和预防“辅导班综合症”  在近年来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遇到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和学生咨询过与参加辅导班有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实例:

  个案一:暑假里,父母给10岁的小亮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可小亮没有兴趣,他倒是特别愿意同留学归国的表姐一起说说英语。可是,小亮每周三次被爸爸“押送”去英语班。因爸爸工作忙,常常是把他送到上课的地方,就去上班了,下课时再来接他。于是,小亮就耍小聪明,等爸爸一走,他趁老师不注意就溜出去玩,等快到下课时再来等爸爸。小亮频频“违规”,终于被辅导班老师告状,小亮只好“供认不讳”。爸爸带小亮来做心理咨询:这孩子这样跟我耍心眼,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

  个案二:初二女生小捷,从上幼儿园时开始,前后共参加过十几种辅导班,尤其是暑假,平均每个暑假参加三四个辅导班,比平时还忙碌,什么书法、英语、钢琴、舞蹈、奥数、作文、象棋等等,有的学习内容自己都记不清了。  如今,小捷戴上了深度近视眼镜,她又瘦又矮,身体发育不如同龄人。最近,她学习时经常头痛,想睡觉,成绩也下降了,可到了晚上该睡觉时又异常兴奋,很难入睡……“我得了什么病?这样下去还怎么学习?”――小捷来找心理医生咨询。

  诸如此类的实例屡见不鲜,这都可称之为“辅导班综合症”,其主要表现是:因参与各类课外辅导班或培训、补习班等,所引起的中小学生的紧张、焦虑、逃避、厌倦、烦恼等情绪障碍,或是身心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等。

  社会上课外辅导班增多,说明了家长们家教观念增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舍得智力投资,开发孩子的智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受到重视,可得到培养与引导,潜能得到发挥。

  但参与课外辅导、补习、培训如果过多,或是不符合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就容易造成许多负面的后果。其主要表现是:

  (1)可能是孩子的父母一厢情愿,是望子成龙的表现;  (2)又可能是攀比心理的产物,有一定盲目性;

  (3)参加课外辅导过多,剥夺了孩子自由活动、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时间,骑虎难下,增加了心理压力;

  (4)参加课外辅导,常需要考试、升级、比赛等,增加孩子身心压力,对健康不利,侵占了孩子大量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

  (5)家长多半没有和孩子商量,也较少了解辅导班的具体情况,对孩子的个性与兴趣尊重不够,常常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侵害了孩子的合法权益;

  (6)有些辅导班出于商业目的,敷衍了事,不讲究效益和授课质量,白白耗费了孩子和父母的时间与精力,又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所以,要预防和消除“辅导班综合症”,我们建议家长应注意以下原则:

  (1)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补习要适度,条件是:符合孩子的个性与兴趣,要与孩子商量,征得孩子同意;占用时间不可过多,例如对中小学生,每周课外辅导最好小学生不超过2小时,中学生不超过3小时。

  (2)不一定追求过级、比赛和获奖证书等,关键在于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尤其注意不应该因为追求孩子学习成绩必须得高分,而参加辅导班,这样会给孩子很大心理压力,经常会适得其反。

  (3)若是家长陪同孩子辅导,应是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而家长不可只是强制和监督。

  (4)家长应支持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不参加辅导班是不是比别人吃亏?那可不一定,就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如果能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自己主动参加某些社会活动,与同龄人共同探索和钻研知识,或是从互联网上学习和查询知识,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且可能比参加某些辅导补习效果更好,如今孩子学习课外知识与成材的渠道是多元化的。  (5)一旦孩子同意参与课外辅导或补习,需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帮助孩子了解和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参与辅导,防止半途而废。

  近期,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超过12小时,例如,北京的小学生每天学习12.7小时,这是比每天工作8小时的成人负担还要繁重得多,其中除了学校课业负担过重的因素,也必然与学生参加各类课外辅导班有关。

  近期,多家媒体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如果不能保障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难道今天我们还要制造新一代的“东亚病夫”吗?  国外儿童暑期活动可借鉴  在如今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也应该借鉴国外中小学生过暑假的一些做法。《国际周刊》发表过一组文章:《看国外孩子的美妙暑假!》其中介绍了美、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南非等国家孩子的暑假生活。简介其中两个实例,可作为我国父母和孩子的参考。

  实例一:“我的暑假我做主!”――印度中小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假期。记者一连走访了新德里5所学校,发现情况大同小异。1/3学生外出旅游,1/3学生参加夏令营,1/3学生半天在家帮助家务,半天在户外打板球。

  “暑假不仅要玩,更要玩个痛快。”印度新德里现代学校的校长库玛先生经常这样鼓励学生。他对记者说,英语中有句谚语,叫做“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会变傻”。课堂上使劲学,假期里使劲玩,是一个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需要的不是只知道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一个不会玩的人是成不了这样的人才的。”

  实例二:且听一位日本小学生的暑假计划:日本有一项传统的暑假作业叫做“自主研究”,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有这个惯例了。学生自己制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开学之后把家长都召集起来,学生轮流展示研究成果。去年我做了一个各种卡通人物的海报,班里同学有的写出了《东北旅行记》、有的用毛笔抄了10页《般若经》、有的画了幅油画、有的做了30种昆虫标本……今年我准备观察蝌蚪怎样变成青蛙,蝌蚪已捉来了,老妈给我买了个数码摄像机,开学之后交一个小纪录片,肯定有趣。

  一位台湾男孩的暑期生活 

 十几年前,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我认识了来自台湾的男孩小陈。他的父母来到大陆投资办企业,因而小陈随父母来到大陆上中小学。在多年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陈是如何过暑假的。小陈利用暑假主要做三件事:打工、旅游和做义工。

  暑假里,小陈曾在父母的企业里打工,也在心理诊所、台商公司等处打过工;他因为喜欢影视剧的表演,曾在海峡两岸的诸多影视剧拍摄中担任过一些配角或群众演员。  小陈说他最喜欢的工作还是在船上当实习水手和副驾驶,因为有些亲友从事海峡两岸的贸易,小陈得以在货船上打工。他从16岁开始,就学会了驾驶货船,多次在暑假期间穿越台湾海峡,天气好时需要数小时,风浪大时,一个来回约需一昼夜的时间。小陈在海上航行时,也曾多次打手机与我通话,讲述他在航海中的冒险经历和许多有趣的故事……

  假期回台湾看望亲人,小陈同时就会安排自己在社区、医院、环保组织、消防机构、红十字会等处做义工;在台湾,青少年做义工是暑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并是学习成绩的一部分,各部门都会主动提供机会。

  小陈大学毕业后,已是一名心理门诊的医生,他还经常通过电话和邮件与我讨论问题。他曾自豪地说:“每年暑假我会有大约20天左右去旅行,无论国内外的旅游费用,都是我自己打工挣来的,从来没有向父母伸手要过钱。”大学毕业时的小陈,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旅游和“游学”,他还以暑假旅行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出版了一本书呢!

  珍惜梦想 丰富头脑  国际夏令营近年持续升温,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发展,逐渐成为暑期夏令营市场的新宠。它的最大特色是“游教结合,寓教于游”。每年中小学暑假的开始,标志着暑期旅游热潮的真正到来。为能在火热的暑期旅游市场上占得一份先机,各旅行社早已是摩拳擦掌,纷纷打出夏令营这一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充满诱惑的“法宝”,不少旅行社还利用暑期组织各种“修学游”。  若是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暑假参加一个国际夏令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最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考察目标,避免只是走马观花看热闹。

  但是,据知情者透露,这类修学游,往往是“游的分量重,学的分量轻”,其价格又比同一线路的普通旅游报价高出不少,“夏令营”三个字俨然成为让家长大掏腰包的“噱头”。应警惕的是,高价夏令营也未必物有所值,平均下来,国际夏令营每周的费用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如果一个孩子出国“游学”个把月,需要三四万元,可能相当于一家三口半年多的生活费,是否值得呢?恐怕也是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的。因而,也劝父母们量力而行。

  北京某中学一位曾经参加过一项“修学游”的女孩告诉记者,自己本打算通过修学游提高英语水平,但由于时间太短,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唯一的收获就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有了一点儿了解,这是一般旅游都能做到的。一位英语老师更是坦言,英语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通过短短的一周大幅提高英语水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大学生说出自己上中学时的暑假经历:他也曾经几次跟父母“泡蘑菇”,希望参加国际夏令营,以便提高英语水平。但当时他的爷爷、奶奶患重病相继住院,家里根本没有钱送他出国游。无奈的他,在暑假就邀上几个小伙伴,坚持每天去离家不远的一个免票公园,在那里的“英语角”练习英语会话,几年下来英语口语水平大大提高,还结识了不少国内外的朋友。如今,他已经是某外语大学的高材生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暑假梦想”,父母们不妨与孩子一起认真讨论一下,究竟如何过暑假,才可做到:既能够“圆梦”,又可以充分休息放松,并丰富自己的头脑。

  我们是否应该遵循这样的假期生活观念,即:充分放松,强身健心;适度学习,丰富内涵;开阔眼界,物有所值;珍惜时间,充实快乐。这样便可以使孩子在假期生活中得到充电加油的机会,真正健康快乐;孩子就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迎接新学期的生活。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