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收到祖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截至19日17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度过了24小时。至此,他们的“天宫”生活度过了完整的一天。
与地面的昼夜更替不同,这短短的24小时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已经经历了16次日出日落。这是因为天宫一号每一个半小时就绕地球飞行一圈,航天员每90分钟就经历一“昼夜”。
尽管如此,航天员在“天宫”中的作息,依旧按照北京时间进行。“进入组合体运行阶段后,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将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任刘伟波说,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按天地同步原则安排任务,白天进行工作,夜晚以休息为主,有助于航天员保持健康。
刘伟波介绍,航天员在太空的作息问题,早在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就引发了探讨。“太空一个‘昼夜’90分钟,人的作息时间是一次循环好还是多次循环好?研究表明,在近地轨道的飞行中,保持人固有的生物钟效率最高、健康状况最好。”
未来几天,航天员还将在“天宫”开展载人环境维护操作、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性试验等工作,这些工作也同样按照天地同步原则安排进行。(记者 赵薇孙彦新)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19日15时46分,神舟九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成功接收祖国第一封电子邮件。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
北京飞控中心按计划将精心选编的包括图片、文档、视频在内的数据包,通过专用的软硬件平台向天宫一号发送。稍后,航天员在终端显示系统看到了来自地面的第一封邮件。
据介绍,这是地面第一次以邮件的形式向航天员传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航天员不但能随时接收地面发送的飞行计划、文本信息,还能接收新的视频、音乐、图片等资料,极大地方便、丰富了航天员的太空工作和生活。
在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宫的第一天,3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了目标飞行器照料与管理,并展开了相关空间科学实验。(记者 田兆运王玉山)
中国科技网讯19日15时1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完成了交会对接后的第一次轨道维持,结果表明,轨道维持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飞控大厅大屏幕中的实时三维动画可以看到,天宫一号尾部喷出桔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3名航天员身着蓝色的工作服,将自己固定在限位器上。约7秒钟后,组合体又进入了平稳的飞行状态。
据介绍,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将视情进行2次轨道维持,今日进行了第一次,目的是为了确保飞船返回时其轨迹能准确经过着陆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唐歌实介绍,交会对接完后,两目标实现刚性连接,飞控模式由交会对接时两目标关联控制转为组合体控制,由天宫承担整个组合体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由于组合体结构复杂,在轨道预报模型中需要考虑更为细节的轨道力学模型,北京中心轨道分析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仿真试算分析,开发出了较为精细的轨道预报分析软件,为准确实施轨道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另悉,在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宫的第一天,3名航天员协同配合进行了目标飞行器照料与管理,并展开了相关空间科学实验。15时46分,航天员乘组成功接收祖国第一封电子邮件。首次开展的天地电子邮件传输试验获得成功。(通讯员 谢波姜宁记者 付毅飞)
《科技日报》(2012-6-20 一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