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最牛班委”炫耀教育的“最牛功利”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最牛班委炫耀功力 2012-05-16 17:22:59
跨入了公务员这一行列,就隐喻着种种优厚待遇、甚至是强势特权的时候,哪所高校若能创造出“最牛班委”的“公考神话”,自然也就成了令外界刮目相看和趋之若鹜的首选方向———广告做得好,哪有咱们的学生“公考”考得牛更显实在!

  近日,全国和江苏省的公务员面试结果出炉,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行政管理班的6名班委集体高分考上公务员,分别被省市国税局、工商局、人口计生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录取,成为南师大最受人瞩目的班委集体,被称为“最牛班委”。(《扬子晚报》5月15日)

  “最牛班委”炫耀着教育的“最牛功利”

  教育为了什么?高校培养什么?就算答案总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恐怕也不可能打出“为了多出公务员”的狭隘旗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所以会热传“最牛班委”的特大喜讯,无非也是现实语境跟教育屈服所嫁接出来的“功利果实”。当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心知肚明,跨入了公务员这一行列,就隐喻着种种优厚待遇、甚至是强势特权的时候,哪所高校若能创造出“最牛班委”的“公考神话”,自然也就成了令外界刮目相看和趋之若鹜的首选方向———广告做得好,哪有咱们的学生“公考”考得牛更显实在!□司马童

  最牛班委,有毒的励志鸡汤

  对比之下,所谓“最牛班委”,其实更适合用探幽析微的社会视角来观察。它令人惊叹,甚至成为媒体竞相传播的内容,本质上其实不过是说出了两个 “真实的大学”:一个是“就业的大学”,在多数人越来越刻板成见的认知中,衡量大学教育成效的标准就是就业,好的就业形势被简单化地与大学教育画上等号;二是“失去自我的大学”,大学生活本应该是自由之地,是个性成长的土壤,但从“最牛班委”的经历中不难发现,这一切与他们无缘,他们甚至在大一就将自己与公务员考试的风车捆绑在了一起,继而为这单一目标“拼搏”到大四。

  虽有工具理性,却无价值理性,正因为如此,“最牛班委”纵然可能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励志鸡汤,但它无疑是“有毒”的。客观的事实是,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愈加增大,缘于基层工作经验匮乏、高分低行政技能的缘故,许多省部级以上的公务员岗位已经不再对应届学生开放,与此同时,这六位班委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学生干部经历与提前性努力。倘若更多的后来学生遵循这样的轨迹,可能既会失去正常的大学价值熏陶与帮助———和六位班委一样,他们没有过多时间参与到与公务员考试无关的活动;也极可能会最终折戟沙场———公务员招录的高门槛走向基本决定了这一点。□王聃

  “最牛班委”不应过度解读

  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进行“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进行“分配性努力”,却真的能够得逞。这对经济发展不是好事。

  还有一点,当更多的人宁愿破釜沉舟也要挺进公务员的行列,这就意味着权力在不断过度集中。权力的过度集中就会干预到社会其他领域的健康正常发展。“谁离权力越近,就越会产生巨大利润与回报”的理念已经侵扰人心。

  因此,对于“最牛班委”不应过分炫耀夸大,这恰恰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真正去认真反思的地方,那就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该如何创造出一种人才资源合理优化分配的社会结构,让“三百六十行中行行都出状元”,这才是一个社会的“牛”气所在。□谭相彬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