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界"抄袭"泛滥 擅自抓取他人数据或涉侵权
近日,在腾讯、网易、奇虎三家互联网公司口水仗厮杀正酣之际,大众点评网指出网易新上线的生活信息服务类客户端大量抄袭其网站上的内容,利用技术手段抓取其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信息重合度高达97%以上,而网易则称属正常抓取,未停止该行为。临近第12个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擅自抓取他人数据是否侵权”这一争论,又一次摆在了“抄袭”泛滥的中国互联网界面前。
擅自抓取他人数据涉及不正当竞争
4月16日,大众点评对外称网易新上线的移动客户端产品“饭饭”大量抄袭了其商户信息,甚至连网友上传的错误标点符号也一并抄袭过去了。
而网易有道运营副总裁金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称网易只是通过搜索引擎“抓取”了大众点评的数据。大众点评资深副总裁龙伟则表示,这些商户数据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公开数据,不容随意抓取。
2011年7月,爱帮网大量抄袭大众点评网站内容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属不正当竞争,并被判赔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法庭最高额。法院认为大众点评网上的用户点评和商户信息,是其通过合法途径吸引用户注册、发表或者搜集、整理而来,能为其带来合法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给予保护。
在互联网行业之外,还有“中国导航电子地图第一案”之称的“道道通”状告“凯立德”抄袭一案胜诉。同样是公开的POI和路名信息,却是由“道道通”所属瑞图万方耗资数亿,花费4年多时间收集而成,但“凯立德”公司通过简单的复制、抄袭而成的同类产品却随之上市,连瑞图万方布下的防范暗记也一并抄去了。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数据是否公开,聚合在一起有价值的数据都是被抓取方付出了各种形式的努力创造起来的,未经允许直接抓取用于获取商业利益,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
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就曾指出,未经允许抓取信息的做法,可能涉及到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
“搜索”等技术不是“挡箭牌”
据了解,以上被诉的诸家公司均是通过搜索引擎等技术行为进行的数据抓取。但众所周知,搜索引擎的功能在于自动抓取、收集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按设定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建立索引以方便信息查找。其作用旨在搜索引擎所在的网站与存在信息的目标网站间建立通道,以提高用户访问效率。
就技术本身而言,并不违法。但技术的合法性并不表明网站在使用该技术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对于垂直搜索服务的提供者来说,如果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通过技术手段抓取、收集数据,对来源网站产生了市场替代,则将构成对来源网站的不正当竞争”,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于国富律师曾撰文写到,同时他指出,“搜索”不是“挡箭牌”,以巧取豪夺为商业模式,是不可取的。
据了解,数据库的使用在国外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保护机制,如果需要使用他人数据库信息则需要通过对方授权。(记者 姜虹)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