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网络”批量上市带来隆重的阴影
2011年12月26日,曾有消息称人民网、新华网已经计划在上海交易所准备进行IPO。此外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华生在线、四川在线等共10家官方的媒体网站也要登陆A股。9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人民网的发行申请,官网军团已然打响了上市的“第一枪”,这支庞大的队伍将竞相杀入资本市场。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红色网络”的批量上市会带来什么?
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这批企业的上市至少会带来如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红色网络”掀开了2012年IPO的序幕,对股市必然有所打压。这在对市场形成一种暗示,只要是政府想推动的公司,其上市之路依旧是一帆风顺,这种情况在今年不会有太大改观。从去年到今年,无论是“国家队”入场护盘的动作,还是社保基金和养老金救市的消息,都未能让中国A股“见底”,可见广大投资者对素有“圈钱市”之称的A股市场失望至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总理称决意要提振股市信心,盘面才出现了罕见的上升态势,人民网选择此时上市,机遇把握的不可谓不准。但一个人民网身后还有众多其他官网,这批官网身后还有多家央企等待整体上市。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如何能让资本市场修养生息?如此密集的入市动作,怎不会使投资者心惊肉跳?元气未复的A股市场恐怕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其次,“红色网络”批量上市,这给官方网站抢占舆论阵地、加入互联网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是社会资金的支持。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单从招股说明书来看,人民网的股东阵容可谓超级豪华,《人民日报》持有其66.01%股份。此外股东还有国企巨头--中石化、中国电信、中移动、中国联通等等,都是极有分量的“中”字头大佬。而其客户要么是财政部,要么是地方政府,还有就是国有企业,这其实相当于直接或间接的在拿纳税人的钱在办公司。现在上市集资,就是干脆拿社会资金来做“公家”的事了。“红色网站”的股东呼风唤雨、其客户财大气粗,如果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大众股东和普通民众的利益,那么这些“红色网站”将如何保证能够维护其言论的公允性?
再次,“红色网络”既然想做上市公司,就应该按市场方式行事,自己学会从市场中赚钱。但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资料显示,财政部连续4年都是人民网的第一大客户,2010年为承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服务支付7000多万人民币。财政部不是盈利机构,其收入从哪来?难道是拿纳税人的钱补贴上市,之后再圈股民的钱?此外,人民网还享受着令其他企业眼红的“税收福利”。2010年和2011年1-6月,人民网享受税收政策优惠金额合计分别为2024.88万元和905.68万元,分别占当期税前利润总额的25.68%和29.93%。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免征企业所得税,为此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还专门发过文。此外,人民网此次募集资金中超过2亿元是用于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软件等无形资产。而在购置明细中,其宣称拟花费40万元购买40台iPhone、iPad等设备,均价为1万元,而这些设备顶级配置的市面价格也不过7000元。
从披露的内容来看,人民网吃的还是“公家饭”,业务上不仅没什么竞争,而且买单者都是政府机构,形成“政府-国企-官网”的体制内循环。即便如此,人民网的子公司还是出现了多个“负翁”。据招股书披露,其持股51%的人民视讯截至2011年6月30日利润为-98.12万元。持股60%的环球在线2011年1-6月净利润为-501.01万元。人民网(美国)截至2011年6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49.54万元。其子公司人民搜索无营业收入却出现盈利的状况显得更加离奇。据招股说明书,2010年人民网搜索实现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3089.18万元。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人民网并未在招股书中进行解释。
最后,未来互联网市场的竞争问题。随着“红色网络”批量上市,它们会对互联网市场的竞争产生什么影响?它们虽然做不了很多竞争性的业务,但可能利用特殊身份从事非竞争性业务,如果它们数量足够多,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的影响。按照党的传统,本来舆论传媒行业是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如果该行业中是清一色的“官面”,说清一色的“官话”,那么来自民间的声音必然会被弱化。
最终分析结论:
人民网等一批“红色网络”,尽管财务状况到处是漏洞、外界质疑颇多,但其上市步伐却十分急迫。在中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红色网络”股可谓踩对了点。但如果它们挟官方资源大批上市,将对2012年的中国股市带来隆重的阴影!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