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出海的困惑:中国企业提问外交官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提问中国企业困惑企业 2012-02-14 09:07:3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向往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提供了绝好的海外并购机遇,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被激活。然而,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也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出海”的困惑,几乎存在于每一家...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向往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提供了绝好的海外并购机遇,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被激活。然而,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也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出海”的困惑,几乎存在于每一家已经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心中。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外交官经济论坛上,众多企业纷纷就此向外交和经济界专家发问。

对话人物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龙永图

商务部欧洲司司长 孙永福

中国原驻荷兰大使 华黎明

太平洋岛国论坛驻华贸易代表

金风科技副总裁 王海波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助理 王斌

天时集团企业代表

中国同源公司代表

企业提问1

王斌:

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人把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归纳为一种抄底行为。心态决定成败。请问对于企业的跨国并购,在政府引导、市场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和企业自身的决策方面,我们到底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专家作答

龙永图:我不太认同抄底这个提法,因为其中有很大的投机成分。投资建厂或并购,要当成一个真正的商业行为,遵循商业行为当中的客观规律,要了解并购涉及的法律文件、并购中的市场环境以及并购以后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要尽量避免在海外投资时,过多依靠政府。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深深地打上政府的烙印,会对企业的长期运作产生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英国这样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环境里,反而是不利的事情。

孙永福:从心态来讲应该是一个平常心。不要看到其他企业一窝蜂走出去了,你就要走出去,而应该判断是否到了有需求走出去的时候。比如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受到技术方面的制约,你可能需要走出去;另一种是市场的需求,比如说,中国市场对你这个产品已经相对饱和了,而你要进一步发展欧洲、美国、非洲的市场。

企业提问2

王海波:

风电行业一直在跟国际大公司合作,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比较习惯,但是对于新兴市场、不发达国家,规则不是很明确。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应对?另外,在国际上碰到国内的一些同行,大家并不能形成合作,却爆发比国内更惨烈的竞争局面,应该如何去面对?

专家作答

太平洋岛国论坛驻华贸易代表:谈到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太平洋岛国这些国家,有一些国家并没有什么规则,就连政府有时也毫无规则可言。这时应该问一下当地的商会和其他的机构,可以得到一些帮助。

龙永图:中国企业在海外内斗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内斗,不仅使得中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和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也给国外一些领导人不好的印象。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还不太多,走出去越多,亲兄弟打起来比陌生人更厉害。这是中国商业文化当中一个非常恶劣的问题。这应该由行业协会出面管理,但是我们改革的一大空白,就是没有《行业协会法》,一定要通过立法强化行业协会的职能,制衡和保护我们这些同行企业的利益。商务部有关部门确实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而且用法律形式给予解决。

孙永福:对这个问题,商务部已经开始关注,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在起协调作用。比如风电行业,商务部下面有一个机电商会,有协调机制,比如在某个国家,谁先进入,谁先谈成,不能恶性竞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专家组进行评议,如果确定是恶意竞争,那么从行业的角度就不支持其进入。一个社会的平等竞争,是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各个方面的配合。目前,我们在行业协会的作用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是比较弱的。欧美一些行业协会、商会,不仅仅协调企业之间的纠纷,实际上在某些行业的规则、标准的制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提问3

天时集团代表:

天时集团2008年在越南投资建厂,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我们正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行项目评估,接下来还要在美洲,主要是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展开前期的调研,目的也是为了投资建厂。想请教一下,在安全风险控制方面有没有具体的建议?

专家作答

华黎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更多地来自于自身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和国际化人才的短缺,企业的管理层对国外的法律环境、经营环境往往不熟悉。

客观方面,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很多地方是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很大的地区,所以企业必须头脑清醒、战略明确、知己知彼,对自身的优劣和国内国际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进行文化的整合,还要尊重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走出去是企业走出去,而不是政府走出去,更不是国家走出去。此外,还要融入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

龙永图:对外投资风险的评估首先是从宏观和外交的整体风险入手,应由外交部门、商务部门和研究地域问题的专家来进行整体评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家相互之间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即便是政治上不好,或者某一段时间政府在政治问题上有分歧的国家,也没必要有太多的顾虑。核心问题是自己的项目准备得怎么样,对于当地的法律环境、商业环境、文化研究得怎么样。把走出去的商业投资作为一个商业行为来看,而不是一个政治行为,不要把它完全当做一个外交行为。

企业提问4

中国同源公司代表:

同源在深圳建立了一个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业园,得到了商务部、文化部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为了配合国家政策,推动中国由丝绸大国向世界丝绸强国转变,各位能否在实现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建议和指点?

专家作答

孙永福:中国是丝绸生产大国,但是利润很薄,关键还是在技术方面,面临着国外很多竞争。目前身陷危机的意大利,是世界上丝绸印染最领先的地方,引领着全球丝绸印染的技术。一条爱马仕领带比国产的领带价格高出10倍还要多,差别在哪儿呢?主要是品牌。因为它已经是世界级的品牌,它是有价值和技术含量的。之所以那么多高端商务人士认可这个品牌,说明它的技术是领先的。中国企业如果要往前走的话,可以探讨一下跟意大利企业合作的可能性。我们有产量没有品牌,而意大利有技术和品牌,我觉得实现共赢,双方可能都有需求。

太平洋岛国论坛驻华贸易代表:中国的丝绸和中国的文化密不可分。我认为,丝绸不仅仅是文化,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中国丝绸产品的质量非常好,和意大利产品相比缺少的就是品牌。当去销售丝绸产品的时候,你应该想到的是,你销售的不仅仅是丝绸产品,而是文化和一种时尚。我觉得,中国的丝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应该从一个文化的时尚的角度来看。如果你从时尚的角度来看这些丝绸产品的话,那你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了,你会有更高的一个回报。所以,这还是要归结到要改变思维模式,你卖的是中国文化和时尚。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