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盘隐忧:行业竞争激烈 盈利面临困局
从市场前景来看,酷盘面临着来自传统IT和手机终端厂商、运营商和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多方挑战;从盈利模式来看,付费购买存储空间对于广大国内用户很困难,平台开放和增值服务更是镜花水月。
美国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去年全球的云计算规模到407亿元,其中,截至目前,云存储产品市值超过40亿美元,根据Taneja Group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100亿美元市值。
国内云存储产品酷盘于2011年1月发布,成立之初获得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微博)数百万人民币投资,2011年1月完成A轮千万美元融资,2011年10月份再获美国风险投资机构DCM领投、海纳基金参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酷盘创始人兼CEO顾志诚近日透露,酷盘目前已经拥有800多万注册用户。
酷盘模式本身是模仿美国的Dropbox。顾志诚曾表示自己也是Dropbox的忠实用户,并不介意被认为酷盘山寨Dropbox。在云计算发展较成熟的美国,云储存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大厂商的支持。国外最流行的云存储服务是美国的Dropbox,在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保持同步,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文件。当然Dropbox只是其中之一,Amazon有免费线上储存服务CloudDrive,还有以共享功能为特色的Box.net,Google 推出Google Storage,而苹果针对手机和平板的iCloud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市场潜力巨大。
前景堪忧
对于酷盘的发展前景而言,有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同类产品的竞争。酷盘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国内第一个云储存网盘——“115网络U盘”,早在2009年5月便已推出。相关资料显示,其用户量超过两千万。虽然顾志诚表示,与国内产品相比酷盘的优势是国内第一家支持全平台的云存储服务(包括PC,Android、平板、Symbian等)。但是这种优势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很难说,竞争对手必然会后续跟进。
其次,来自于传统IT厂商和其他大企业的挑战。包括戴尔、EMC、HDS、惠普、NetApp、Scale Computing等众多传统IT厂商,占据了40%的主I/O云存储市场,在未来4年,这些厂商将会形成垄断性局面。比如惠普,已经推出了众多云存储产品系列,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要的存储组合产品。很多厂商都在创造具有可扩展性和效率优势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在云架构中位居领先地位的厂商,将能领导不同类型解决方案的设计和推广进程。而占据终端和核心技术、具有较大用户规模和信誉的这些厂商一旦发力个人云存储服务,显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虽然国内云存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华为、联想等国内巨头都推出了自己的云储存产品。
对于酷盘的很大一部分用户,吸引力在于移动终端的云存储和分享服务,而这更是面临着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竞争。中国移动(微博)的“飞信+”定义为融合通信平台,集中了飞聊、彩云、SNS社区、个人云四大应用。其中彩云与苹果的iCloud类似,是中移动为用户提供的个人存储上传、下载平台。据悉,彩云不仅兼容苹果的iOS,还适用于Android等手机。中国电信(微博)也有自己的e云,e云针对那些选择了中国电信10兆及以上光纤入户服务的用户,为他们提供100G免费云存储空间,可以在多台设备上同步协同信息。把多种服务捆绑在一起,拥有众多用户的运营商在云存储领域未来有着自己的竞争优势。
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对于它们而言,云存储这也是黏住用户的一个办法。把数据放在相应的云上,那么下次买手机用户可能还会优先考虑同样的产品。基于两大手机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苹果和谷歌都陆续提供自己的云服务,国内的比如酷派的“酷云”服务,它为酷派手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同步以及文件存储。华为推出了自己的云手机,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微博)也把金山的快盘服务整合到小米手机上。各手机终端自己提供的产品显然比第三方酷盘会更加专业,未来很可能是用户的普遍选择。
占据大量移动终端的腾讯也为在手机上使用QQ产品的用户提供免费云存储空间,如QQ 网盘。从空间容量上看,QQ云存储并不占优。不过,腾讯拥有大量基于熟人关系的用户以及平台上已有的许多小说、游戏、好友分享的文件,竞争力不容小觑。其它还有新浪的微盘、迅雷的随身盘、360云盘、金山快盘等涉足云存储的产品。
对于云存储而言,未来很可能是众多传统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瓜分这一市场,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将很困难。
盈利困局
酷盘创始人为之设想的盈利模式有两个:一个是提供一定容量的免费存储服务,再增加的空间需要收费。酷盘李刚表示,酷盘现在还处于原始积累和拉用户阶段,还没有收费打算。目前酷盘用户可以免费使用,通过邀请好友存储空间最高可至15G。未来用户可通过付费购买获得更大的空间;另一个是积累大量用户后开放平台,通过分成和其它增值服务赢利。据悉,未来酷盘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API。如通过酷盘API可以开发出图片编辑、手机对讲机、视频监控、移动定位等应用。酷盘通过分成和其它增值服务赢利。
对于第一种模仿Dropbox采用的盈利模式,在国内前景不容乐观。在国外,已有诸如Google Storage的1TB空间收费256美元/年,Dropbox的100GB收费19.99美元/月,SugarSync的 500GB收费39.99美元/月,Box.net500GB的价格为15美元/月等等盈利模式。
但在中国,用户很难为这种服务付费,宁可再使用一款新的产品保存更多的文件。而众多个人用户会不会放弃硬盘选择用云存储来保存大数据文件也是个大大的疑问,普通用户一般并没有太多资料需要超大网上空间来永久保存——另外,毕竟云计算未来更多价值是为用户提供各种更方便更廉价的应用产品,个人用户需要云存储的往往只是一些核心资料罢了。
而且,只有宽带网络得到充足的发展,使用者才有可能获得足够大的数据传输带宽,实现大量容量数据的传输,真正享受到云存储服务,否则只能是空谈。目前国内带宽普遍不高,也制约了用户使用云存储的热情。
对于第二种商业模式,面临的困难更大。目前国内很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认为只要形成用户规模后就能基于此来开放平台,而没有分析这种平台究竟有没有开放价值。举个例子,在线支付业务,它的成功依赖于网上交易对它的使用,但用户并不会在支付界面停留,只是一个渠道而已。
很多“平台”,用户并不会对它们产生时间上的黏性,不会发生用户积聚效应,用户之间更难产生交集,这些用户资源开放和共享出来,也没有任何价值。此类业务注定也可能只是大的开放平台的补充而无法成为主体。对于云存储而言,很可能只是云计算的一个内容或补充,开放云存储的平台有多大的价值,着实存疑。比如,通过酷盘API开发出手机对讲机、视频监控、移动定位等这些应用,多少用户会集体停留在这个存储平台使用?而所谓的增值服务该怎么实现,用户会花钱购买这些服务吗?用户会花钱来装扮自己的存储空间吗?用户会花钱给其它用户送虚拟礼物吗?QQ的成功之路复制起来显然没这么容易,即便是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目前都还在艰难探索之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