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评论:我们对“隐私权”远未达成共识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隐私权 2011-08-25 09:46:40
8月22日,在近1.3万名网友参与的“‘开车摸奶门’是否侵犯隐私权?”的投票中,76%的网友认为“监控照片怎能随意公开,公权侵犯公民隐私”,6%的网友认为二人“有伤风化”,公开并不侵权。(8月23日《新京

8月22日,在近1.3万名网友参与的“‘开车摸奶门’是否侵犯隐私权?”的投票中,76%的网友认为“监控照片怎能随意公开,公权侵犯公民隐私”,6%的网友认为二人“有伤风化”,公开并不侵权。(8月23日《新京报》)

这说明,在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上,社会还没有达成共识。6%这个比例虽少,但围观此照片并转发的网友,却大有人在。这种意识与“做了有伤风化的事就拖出去浸猪笼”的思维一脉相承,是用更大的恶来惩治小恶。还有一些人的思维更独特,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曝光社会丑恶现象,对道德的匡扶有正面作用。

其实,公民的正常隐私权与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在着极大差异。公民的正常隐私必须受到保护,而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必须在透明的监督体系下完成。

不能因为“人肉搜索”之类的工具在某次反腐中起过作用,就无限放大它的正面功效,降低它的负面作用。这就如同因为电视剧里用大棒子打头意外医好了脑血痊,就认为大棒打头也是医疗方式。真正有效力的,还是完善制度,堵住机制漏洞,在法律范围内,维护公民正常的权益。

回到本次事件,就是先查清图片的来历,确认谁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毕竟,照片的流出,和交管部门有极大关系,不能不查,不能不究。至于车主,他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把照片发网上,以求吸引眼球,并且真的吸引了眼球,引发了众多围观,这种公开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令人痛心。

□纸刀(媒体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