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第19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茶社“乐和家园低碳生活——北京东四•重庆巫溪乐和社区与乐和乡村交流会”在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举
2011年8月18日,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第19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茶社“乐和家园低碳生活——北京东四•重庆巫溪乐和社区与乐和乡村交流会”在北京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举行。交流会上,来自北京东四乐和社区的居民和重庆巫溪乐和家园的村民展示了中国式乐和生活,增进了媒体、学者和公众对乐和理念落地模式的深入了解,促进了乐和社区和乐和家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示范性和方向性。

北京东四街道是全国首个把奥林匹克新理念引入社区建设的文化创意型街区,是在万通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开展“乐和城市社区行动”项目的社区。东四街道辖区的八个社区建立了乐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机制,下设8个居民自治小组(又称“互助组”)。每一个互助组根据自己社区的状况,有自己的乐和目标与内容,有的以推广垃圾分类示范家庭为主,有的以“资源回收”活动为主、有的以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为主、有的以开展“低碳跳蚤市场”为主。各社区既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彼此的项目融合。[page]
来自东四街道的居民沙岗代表东四乐和社区居民介绍了东四二条互助组——“绿之梦”小组开展的“绿色生活加减法”活动。通过开展盆栽蔬菜活动和蚯蚓养殖活动,居民们增加了生活情趣,减少了生活垃圾,促进了邻里关系,吸引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参与。他说东四二条是小社区,户籍人口有1500多户,实际常住人口500多户。但是他们推广的种菜活动有153个家庭参与,回收塑料活动有216个家庭参与,相对于总人口是很不错的,说明大家参与热情非常高。“有一个家庭参与,亲戚朋友也在说服大家参与这个事情,让生活在这儿的居民参与到活动当中来。通过我们的活动到底能做多少环保的事?能给地球减少多少污染?这不敢说。最起码住在这儿的居民拉近了彼此的关系,通过活动让生活更有乐趣,需要用打架的方式解决的事情就少多了,达到了我们邻里和睦的效果。”
万通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李劲说:“推动国内生态社区建设是基金会的工作领域,资助地球村乐和社区项目很好的反映了基金会的战略方向,我们通过资助这个项目,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社区模式,能够展现出来,能够开发出来,而且在实践层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项目模式,这样一个社区的建设模式,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中国低碳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的意义。”
来自重庆巫溪乐和家园的村民以节目和语言交流的互动形式踊跃表达了乐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重庆巫溪县委政府主导的乐和家园建设是从一个县的层面创造生态文明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落地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可喜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激发乐和家园建设的道德力量,巫溪的33名村民乐和代表与乡镇教师1个月前来到北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论语100”培训班。
交流会上,33名学员满载诵读经典的经验和喜悦,他们身着汉服为来宾演示了成为乐和家园日常礼仪的乐和五礼:挥手礼,拍手礼,鞠躬礼,拱手礼和古汉礼。在廖晓义老师亲抚古琴带来的澄净意境中,村民集体诵读了《论语》。快板表演《乐和谣》和手语表演《让爱传出去》感动了每一位在场来宾。
“来到首都北京学习论语,我们非常高兴,穿的是孔子的汉服,穿汉服像圣人的感觉,我和我儿子要把论语带回家乡,老老少少都读,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巫溪县石龙村乐和骨干王国安质朴的话语是所有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的村民的心声。

[page]
“40多岁人到了北京读论语,我感觉到了自信,感觉到了骄傲。感谢乐和家园,感谢王才贵教授教我读论语。”曾经是赌棍的巫溪县村民徐世娟感慨万千,“我以前是赌棍,喜欢打牌,打得夫妻不和睦,儿女没有感情,去年乐和协会成立以后,给我做了思想工作,改邪归正了。以前空虚去打牌,现在有了乐和家园,我们跳舞、打腰鼓、做养生操,精神上充实了。”
三宝村乐和骨干吴云安为大家讲了他身边的例子:“我们村有一个村民,他的房子后面住了47家农户,村里要修路,但是修路就要拆他的房子,一直拖了很多年没有解决。通过乐和宣传,他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有要政府一分钱的补偿,拆了自家房,通了群众路。他说乐和是人与人之间要关爱,要和谐,要共富,不能因为他一家,影响47家农户不能富裕。”
羊桥村村民卢光孚说,以前羊桥村有一片低洼地,由于群众思想不到位,认为是政府占了土地,不愿意排沟渠,政府的排灌工程进不来,这片地无法灌溉没有收成。乐和家园进来以后,百姓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很快配合完成了排灌工程,获得了“稻鳅双赢”的经济效益。群众接受了乐和理念,推进了经济发展。“乐和就是生产力!”卢光孚说。
“乐和家园的管理组织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参加的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在老百姓心中有分量的人,愿意为老百姓办事的人。”大坪村小学教师陈启权一语道破了乐和给百姓生活带来变化的力量所在:自主推选乐和代表,激发了群众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关心公共利益、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和能力,增强了城乡社会的稳定和谐。
作为巫溪乐和家园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说:“巫溪是我的祖籍,中国式公益讲究乡亲乡情,回馈乡里。能够受到巫溪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参与乐和家园的建设,能够把公益做到自己的家乡,真的很幸福。作为一个巫溪人,我为我们巫溪的乡亲们感动,也为他们骄傲。我感觉其实中华文化的‘爱’的种子,‘和’的种子就在我们的社区和乡村,在老百姓的心里。巫溪社会建设的成效在于,通过让老百姓满足参与感,调动责任感,激发道德感,生长自豪感,从而找到幸福感。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感和良知就像天上的云彩,若隐若现,时有时无,可是聚集起来就能下雨,滋润大地,也滋润我们的心田。乐和家园就是让爱聚集起来,让它下雨的社会管理机制。我想我们的乐和人生也就是一个‘爱’字,要爱身体,爱心灵,爱社会,爱自然。‘和’的本质就是爱。”

交流会以东四乐和社区居民和重庆巫溪村民共同带领全体来宾做《易行养生操》结束,展示了乐和人蓄心能、增体能、惜物能的风貌。
交流会结束后,东四乐和社区项目负责人李军玲老师带领巫溪村民和媒体朋友来到居民家里,参观了乐和社区庭院有机种植,蚯蚓养殖和废物巧制作等示范项目。
万通基金会,友成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经济日报,半月谈,求是小康杂志,中国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环境报,新浪,腾讯,北京电视台等四十家媒体参加了交流活动。(何蓉 李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