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第一次现身重庆市最大两江景观广场

涪陵油醪糟传统小吃铜铸雕像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第一现身重庆市 2011-08-08 08:28:33
  涪陵百姓网讯(记者夏斐然)涪陵数百年来家喻户晓—涪陵油醪糟传统小吃铜铸雕像日前(6日),第一次现身重庆市最大两江景观广场—涪陵两江广场。铜铸雕像涪陵油醪糟是涪陵白鹤梁文化、巴文化、易理榨菜文化、榨
  涪陵百姓网讯(记者夏斐然)涪陵数百年来家喻户晓—涪陵油醪糟传统小吃铜铸雕像日前(6日),第一次现身重庆市最大两江景观广场—涪陵两江广场。铜铸雕像涪陵油醪糟是涪陵白鹤梁文化、巴文化、易理榨菜文化、榨菜文化五大文化形成。标志着涪陵油醪糟文化上升为榨菜文化之后的第二大食品文化。涪陵油醪糟在走向全国和世界......
                  

                    
  涪陵两江广场景观文化护栏、地雕、铜铸圆雕、铜铸浮雕改造修建工程部分完工,于8月6日下午对市民开放。记者于今天(7日)上午和下午两次来到了两江广场,看到了涪陵五大文化——涪陵油醪糟铜铸圆雕。记者拍下了一组涪陵油醪糟铜铸圆雕的镜头。涪陵油醪糟铜铸圆雕让记者看到涪陵油醪糟变化发展的文化历史......
  
  在涪陵的大街小巷、宾馆小店、百姓家庭中,人们都可以吃到和看到涪陵油醪糟,5-10元一碗的涪陵油醪糟。有数十家企业在生产涪陵油醪糟。最具有代表涪陵油醪糟形象是袁朝辉牌油醪糟、辣妹妹涪陵油醪糟等。
                    
                                 涪陵油醪糟袁朝晖文化形象店 
  “涪陵榨菜靠巴拿马出名,袁朝辉牌油醪糟靠上海世博会平台,走向全国、世界”去年记者采访了袁朝辉牌油醪糟创史人袁朝辉。今天记者又一次用手机采访了袁朝辉,袁朝辉告诉记者说,涪陵油醪糟袁朝辉牌油醪糟形象店今年在涪陵开了三个新店,共有了4个涪陵油醪糟袁朝辉牌形象店。
                    
                                    铜铸雕像涪陵油醪糟
                      
                                     铜铸雕像涪陵油醪糟
                    
                                      铜铸雕像涪陵油醪糟  
袁朝辉在谈到袁朝辉牌涪陵油醪糟走向全国时说,涪陵油醪糟不但在上海世博会亮相打响,在上海、南京建立了销售网点,特别是在涪陵的周边地区的武隆、彭水、黔江、南川、丰都、垫江、长寿等地有袁朝辉牌涪陵油醪糟的销售网络,目前袁朝辉牌涪陵油醪糟已实现了500万元的销售产值......[page]  
  附:
  
  涪陵油醪糟的发展史
  
  
  如果说醪糟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万年,油醪糟的诞生,则晚的多。如果说醪糟为全国熟知和共有,而油醪糟,却是涪陵的特产,为涪陵所独有。醪糟两字加了一个油字,油醪糟三个字前再加涪陵二字,称“涪陵油醪糟”(又叫“猪油醪糟”)。
  
  据《涪陵市志》和《涪陵辞典》两部史册记载:涪陵“猪油醪糟”,始创于1799年清嘉庆四年,掐指算来,这比1889年诞生的涪陵榨菜,整整早一百年的历史。
  
  《涪陵辞典•名小吃》(302页)中有载:“公元1799年春节,时值川东白莲教战乱期间,一鹤游坪富绅人家到涪陵城避乱,又喜添人丁。亲朋好友前来道喜祝贺,主人吩咐煮汤圆招待客人,由于客人众多,搓汤圆根本来不及,厨子便将供太太“坐月子”吃的醪糟煮鸡蛋,再加了些汤圆芯子给每位客人吃。客人们吃后赞不绝口,急忙问是什么东西,厨子情急之中答曰:油醪糟煮荷包蛋。从此,涪陵满城竞相效仿。”
  
  《涪陵风物录》一书,关于涪陵猪油醪糟的起源,也有相同的记载。涪陵油醪糟的诞生,有两点史实可以肯定,一是涪陵油醪糟的诞生时间,公元1799年(清嘉庆四年),诞生地涪陵。
  
  
  袁朝辉牌油醪糟兴起与扬帆
  
  
  袁朝辉牌油醪糟,准确地说,它只是袁氏家族油醪糟的工商叫法,或者说,是袁氏油醪糟在当代的注册商标,它其实就是袁氏油醪糟的延续和传承.
  
  袁朝辉,在丛林袁氏家谱排列中,位于第十二代。系袁氏油醪糟两个关键人物的旁系后代,是白案名厨袁光恒的第三代曾侄孙,著名袍哥冉赞元(妻袁宗莲)的亲表侄孙。
  
  在丛林袁氏家族的承续中,袁氏油醪糟是如何传承到袁朝辉这里的呢?据目前还健在的袁宗亨(袁朝辉的爷爷)回忆,他母亲从大哥袁光恒那里讨得油醪糟的做法与配料方子以后,就经常在家里做给大人小孩吃。后其大女袁宗莲嫁到城里冉赞元家,又从母亲那里讨得了袁氏油醪糟的方子,继续在家里做。建国后,袁朝辉的父亲袁有成携家人进城,频繁往来于大姑袁宗莲家,也学得了袁氏油醪糟的基本炒制。八十年代中期,袁又成一家在涪陵江东定居下来,其妻袁王氏无职业,便希望在家中炒制油醪糟去卖,以贴补家用,于是,又找到了亲唐兄袁金生(时为华西乐的主厨、涪陵油醪糟获四川省名特小吃的主持者)的亲口、亲手传授,学得了袁氏油醪糟的精髓。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业的袁王氏带着女儿袁朝辉,在涪陵中山路电影院摆夜摊儿,卖的就是饺子和油醪糟。多年以后,这两样东西,成为了涪陵饮食界的两大品牌,一是享誉全城的“霸王饺子”,二是涪陵人皆知的“袁朝辉牌油醪糟”。
  
  从与母亲一起摆夜摊学制油醪糟开始,聪明灵巧的袁朝辉,跟着母亲天天炒制油醪糟,已达到了更臻完美的程度,把油醪糟这一传统手工工艺的配料、程序、炒制方法与熬制火候,烂熟于心,通过多年夜摊市场和霸王饺子餐馆多年商业经营往来客人的品鉴与好评,她渐渐发现老祖宗传承下来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油醪糟,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厚度,也非常具有商业前景,于是,就以自己的名字,在2003年,注册了涪陵第一个油醪糟商标:袁朝辉牌油醪糟。并利用霸王饺子这个餐饮平台,在对油醪糟积极推广的同时,也对油醪糟制作的传统手工工艺,进行了有效地保护。
  
  这是一脉传承至今的袁氏油醪糟的传统制法秘方:取上等精糯米,用清水浸泡1至2小时,淘净去水,蒸熟,淋水冷却,拌以醪曲,装入瓦钵,保持在一定温度中发酵。1至2天即成醪糟;然后,取鲜嫩熟猪边油熟入锅,待油温升至二三成时,放入醪糟、白糖、碎黑芝麻、碎核桃仁、碎花生仁、橘饼丁、瓜片、碎蜜枣、桂花等熬煮,煮至沸滕时,即起锅装入瓦缸,油醪糟即成。食用时,锅中掺入少量清水烧开,舀入油醪糟,加糖煮开后即可食用。可与鸡蛋、小汤圆、糍粑块共煮,甜淡因人而异,吃法颇多……
  
  为了保护油醪糟的传统制作手工工艺,2009年袁朝辉在涪陵洗墨路,建立了奇圣食品有限公司,把这一传统手工工艺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流程,固定下来,并多批次地组织了涪陵的历史权威人士,以及老年知情人士,对油醪糟的人文历史,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并通过易家坝涪陵油醪糟文化形象店等,适时免费对外开放和宣传油醪糟的历史与文化。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