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63.7%受访者认为高考护考过头 需理性关注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63.7%受访者认为 2011-06-14 16:20:00
  小区内暂停娱乐活动、建筑工地夜间禁止施工、出租车免费接送考生、送考车辆警车开道且不限行、医务人员随时待命……这些年,全社会对高考(微博)(微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护考热”持续升温。有识之士不禁质疑,

  小区内暂停娱乐活动、建筑工地夜间禁止施工、出租车免费接送考生、送考车辆警车开道且不限行、医务人员随时待命……这些年,全社会对高考(微博)(微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护考热”持续升温。有识之士不禁质疑,如此“护考”下去,我们社会还能培养出心智坚强的孩子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19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确认当前社会上高考“护考热”现象明显存在。受访者中,25.2%的人近3年内有过参加高考的经历。

  63.7%的人认为现在高考“护考热”有些过头了

  家住陕西省安康市的陈磊(化名)刚参加完今年高考。他告诉记者,他们享受到的护考行为很多,“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考场外那一大群陪考的家长,那两天天气很热,我们在考场里考,家长在外面‘烤’,非常辛苦。我父母也曾要求陪考,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他们站在考场外,我反而不踏实,发挥不好。”

  说起高考护考,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王辉(化名)印象并不深。当时他家所在的小县城护考氛围并不浓,“我都是自己打车来回,要说和平时不一样的,也就是所有科目考完后父母做的一大桌子菜被我一扫而光。”

  “现在一些护考行为有些过头了,让人很难理解。比如送考车辆为赶时间可以闯红灯,难道考生就不能早点出发吗?为什么非要闯红灯?时间观念是一个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高考不应该只考课本知识,而忽略其他东西。”王辉说。

  调查显示,63.7%的人认为,现在高考“护考热”有些过头了,27.4%的人认为“护考热”属正常现象。

  对于“护考热”可能带来的后果,受访者的判断也以负面居多。具体而言,68.9%的人担心会给考生带来更大压力;62.5%的人担心会强化“一考定终身”的观念;62.4%的人认为,特殊照顾思想作怪,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奋斗的精神;37.6%的人认为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也有35.0%的人肯定其会给考生带来便利。

  调查中,还有77.0%的人认为,高考本来就是一次磨练,在过度“护考热”之下,很难培养出心智坚强的孩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任欣伟对此深表认同,“现在过度的‘护考热’消解了高考在锻炼学生坚强品格、独立人格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高考期间应该让学生自己规划、决策、安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许多学生从小到大只管学习,其他事情一概由父母包办,尽管能轻松跨过高考的门槛,可是很多人自立自强能力很差,他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独木桥”宽了,为何“护考热”更热

  高考“护考热”为什么年年升温?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三大原因分别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分关心(74.9%);应试教育观念深厚(61.0%);社会上升通道狭窄,高考仍能“一考定终身”(60.3%)。

  其他原因还有:运动式思维,习惯于给重要的事情“开口子”(48.5%);一些地方的高考录取率与政绩挂钩,当地政府高度重视(35.3%);一些护考行为有作秀嫌疑(30.1%)。

  “高考‘护考热’是当前教育体制所形成的必然后果。”熊丙奇指出,当前大学之间的等级可谓森严,有副部级高校也有正厅级高校,有“985”高校也有 “211”高校,学生在不同高校间的流动性很小。学生进入某个大学,几乎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当前大学录取率很高,可是家长和学生们在乎的早已不是能否考上大学,而是能否考上名牌大学。于是,“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高考依然有着“一考定终身”的作用,家长和学生们自然还对高考高度重视。

  “当前重视学历的就业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在为‘护考热’添柴加火。现在有些单位招聘时,不但要看求职者研究生学历,甚至还要看其本科学历、高中学历,不是名校的就不要。如此一来,家长和学生自然要为名校名额挤破头,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只会升不会降。”熊丙奇说。

  任欣伟认为,高考“护考热”与政府的高调行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间也有着一定关系。“政府保障高考、媒体关注高考本无可厚非,可是,高考毕竟是学生的舞台,政府不宜过度‘抢戏’,媒体也不应过度宣传,以免引发全社会的紧张情绪。”

  如何才能给高考“护考热”降温

  调查中,77.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高考“护考热”当降温。

  如何才能给高考“护考热”降温?刚参加完高考的陈磊建议,高考可以不集中在一次进行,而是尝试分两次考。

  任欣伟认为,要想给“护考热”降温,政府、媒体、家长都应该对高考保持理性关注和默默的支持。

  熊丙奇认为,给“护考热”降温的关键在于改革当前的高考、高校、就业等一些列制度。首先要真正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规定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其次,要打破高校间的级别之分,让每个学校平等发展,形成高校间的市场竞争机制;最后,要进行用人制度改革,突破就业中的学历歧视。

  “上述三方面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将改革本身的难度,作为拒绝改革的借口。因为教育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熊丙奇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