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韩伯义务扫街25年去世 身影成地标
韩伯留下的清扫工具。
捧着韩伯的遗照,家人很沉痛。
25年义务打扫大街,让85岁的韩斌友老人成了农兴路西段上的一个地标。长久以来,老人弯腰忙碌的身影成了街坊邻居和常路过这里的人眼中熟悉的街景。而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甚至没有让邻里知道他的名字,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街坊邻居们只知道这位扫地的老人姓韩,就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韩伯”。
扫街25年
忙碌身影成了一个地标
1985年,韩伯搬到农兴路居住,打这开始他就拿起了扫帚,当起了街道上的义务清洁工。25年如一日,像打扫自己家一样地清扫着楼道、人行道和大马路,老人忙碌的身影成了农兴路西段上的一个地标。
每天一大早,韩伯就拿起自己家的拖把,把居住的居民楼从5楼一直拖到一楼。一位住在韩伯家楼上的狄大妈说:“韩伯在的时候,把楼道拖得干干净净。”
附近的居民施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韩伯在烈日下、在雨中弯着腰挥动扫帚,仔细地清扫道路上的每一张纸、每一片树叶时的那个情景。每当下大雨,有的街坊家门口的低洼处总会积水,韩伯就上前一点点把积水扫走。
韩伯不光清扫街道,他还管起了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居民陈师傅说,农兴路拓宽以前,路边种下了一排小树苗。为了这些树苗,韩伯就拾来竹篾子给小树苗周围扎了一个栅栏。现在这些小树都已经枝繁叶茂。看到路上有坑洼不平的地方,他就用铁锨铲来土,把路面上垫得平平整整。
3年前的一个清晨,老人在楼下扫地时被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路人撞倒。附近一个小伙子见状拦下路人要求送老人去医院。而老人挣扎着站起来,摆摆手对那位路人说:“算了,算了,你快送孩子上学去吧。”
老人走了
仅留下了扫帚和拖把
在韩伯生前居住的农兴路23号居民楼楼门口的墙壁上,一排钉子上长年整齐地挂着老人打扫街道用的扫帚、拖把、铁锨。老人走了,街坊邻居们就把老人留下的工具收了起来。“看着韩伯留下的东西,想起他生前做过这么多好事,但人已经不在了,我们心里难过。”邻居王大姐说。
不久前因为重新粉刷墙壁,墙上留下的一排钉子也被拔掉了。但是居民们进进出出看到墙壁上斑驳的孔洞,总会回忆起老人扫街的熟悉身影。
韩伯的老伴王大妈已经不记得他这些年到底扫坏了多少扫帚、用坏了多少拖把。提起已故的老伴,王大妈数度哽咽,她说:“扫帚用坏了,我就花上10块钱再买4个,我支持他扫地。”
住在附近的一位王大姐说,她时常见到老人手中的扫帚头、拖把头磨得光秃秃的。勤俭了一辈子的老人有时候会捡来别人用报废的扫帚、拖把,自己动手加上竹条或是绑上布头,继续用来清扫大街。
默默奉献
韩爷爷上了小学生作文
今年1月10日,老人因肺部感染悄然离世。韩伯生前叮嘱儿女,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知邻里,丧事从简,甚至不要在家门口摆放花圈。
而邻居们也只是不见老人出门扫街,见了他的儿女,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老人去了,只留下街道旁他曾经看护过的行道树和亲手铺下的台阶,以及居民楼下墙上的一排钉子的孔洞,让人们时常想起有一位少言寡语的老人在这条路上挥洒了整整25年的汗水,精心维护着这条路上每一米的干净整洁,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路旁的一草一木。
去年,附近居民陈女士11岁的女儿蔺陈心把默默奉献的韩爷爷写进了自己的作文里:“……一位穿着背心、短裤的老爷爷正挥动手中的扫帚扫地。见他没有穿环卫服,我上前问他‘爷爷,你是环卫工人吗?为什么每天都在这里扫地?’爷爷摸着我的头答道:‘我不是环卫工人,我是为了大家能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
文/图记者黄亚平 实习生韩阳 柴僅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