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大隆重举行仪式热烈欢迎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团队载誉归来
1月12日下午,校园内鲜花锦簇、锣鼓喧天、掌声雷动,学校隆重举行仪式,热烈欢迎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云庆教授、陈军教授、胡三觉教授等专家一行载誉归来。学校樊代明校长、戴旭光政委,王茜副校长,政治部殷志红主任,科研部尹维宏部长亲赴机场迎接,张洪矛副政委、路陆喜部长、冯英明院长及全体机关干部,基础部、各院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各附属医院军政主官,机关干部及部分科室代表、学员代表2000余人从学校大门口至机关楼前夹道欢迎。在喜庆的乐曲声中,樊代明校长为课题组成员披红戴花,戴旭光政委致辞。欢迎仪式由政治部殷志红主任主持。
1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李云庆、陈军、胡三觉等专家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2009年度全国医药卫生领域获得的国家三大成果奖中唯一的一项国家一等奖。该成果提出的“两个创建、四个首次”,进一步阐明和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机制,对于开发新的镇痛药物和合理治疗疼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标志着我国在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不仅是全校师生员工翘首以盼的大喜事,更是四医大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精品战略结出的又一重大硕果,树起了四医大发展史上又一座丰碑!
欢迎仪式上,课题组专家介绍了颁奖情况并发表了感言。三位教授讲到,这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受到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这是四医大的光荣,更是作为一名四医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在四医大这片成才的沃土上,只要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就会赢得光荣与尊重。一等奖的获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老一辈专家教授的扶植培养,离不开广大机关干部的齐心努力,离不开课题组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教授们表示,虽然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取得的成果仅仅是个开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戴旭光政委在祝辞中代表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员工,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团队载誉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戴政委指出,李云庆、陈军、胡三觉三位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是继2008年度我校樊代明院士领衔首获全国医药卫生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再次获此殊荣,是课题组为精品建校和阳光治校方略献上的一份厚礼,为全校师生员工新年度工作再创辉煌打响了第一炮。三位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30多年艰苦探索,取得了44项基金支持,发表了108篇SCI论文著述,实现了“两个创建、四个首次”的创新突破。这些成果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这个团队中,李云庆教授甘于寂寞、倾心事业、敢于较真、独具人格魅力,陈军教授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勇领潮头、堪当学术重任,胡三觉教授潜心教研、另辟蹊径、奖掖后学、甘为团队奉献,都彰显了学者风范、大家风采和大师风格,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学习的楷模和效法的典范。他们的团队带给我们三点深刻启示:一是大师育大成。大学需要大师,大师孕育大成。人类科技史的任何重大突破、突出成就和杰出思想的诞生,都离不开知识的阶梯、大师的传承和巨人的肩膀。大师们的知识传承、风范影响、成功启迪、使命激励,是我们获得一个个科研硕果、取得一项项工作成绩、培育一批批精英人才的基本经验。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还会如此。二是协作结硕果。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今时代,尤其需要强调团队合作。李云庆、陈军、胡三觉教授的团队,横跨基础和临床两大领域、三大科室或研究所,所以能够在此次评审中脱颖而出、高票通过,靠的就是他们远大的志向、宽广的胸襟、“合纵连横”的智慧、“抱团打天下”的精诚。三是盛世出伟绩。新世纪新阶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建设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学校的建设发展也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崭新气象。只要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精品建校”和“阳光治校”之路,我们也会创造出来人间奇迹。
最后,戴政委代表学校党委号召全体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形势,抓住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投身精品洪流,用扛红旗、夺第一、立头功的实绩,用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打好基础的行动,为早日实现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奋斗目标、为有效履行军医大学和人民军医的神圣使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