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20多年的科技攻关,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教授领衔承担的“颌面部战伤缺损仿真修复及功能重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日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肿瘤、外伤、先天畸形等原因造成颌面部缺损发病率为0.24%;战争中,颌面部战创伤高达全部战伤的23%。不仅造成咀嚼、吞咽、语言等口腔功能障碍,还因严重的颜面畸形,导致90%的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由于颌面部特殊的解剖形态和组织结构,需要采用人工材料制作的赝复体进行修复。颌面赝复技术被发达国家列为口腔医学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颌面赝复材料完全依靠国外进口。
赵铱民带领课题组,经过20多年的研究,创建了颌面缺损赝复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战时颌面伤员大规模后期修复提供了技术储备;创立了颜面组织缺损的仿真修复理论及技术方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手工制作方式,实现了颜面缺损修复的智能化、仿真化与快速化;成功研制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颌面赝复仿真材料,获得该领域唯一国家医疗注册证书;建立了完善的颌骨缺损修复理论技术,实现了颌骨缺损后的咀嚼功能重建,显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上述研究成果在全国48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成功救治了上万名颌面缺损患者。
(苏玉军)
来源:健康报 1月3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