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检验艺术的是时间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2010-09-08 10:52:26
2010年5月30日,香港现代艺术馆举办了《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作品展》。画了一生的吴先生把自己的画毡和调色板也一并捐了,并在画毡上写了“故土”二字。

  2010年5月30日,香港现代艺术馆举办了《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作品展》。画了一生的吴先生把自己的画毡和调色板也一并捐了,并在画毡上写了“故土”二字。吴先生在自序里说“独木桥头一背影,过桥远去,不知走向何方。60年岁月流逝,他又回到了独木桥,老了,伤了,走上桥头,面向众生。”所有参展的人都从文字中不无感伤地读到:一代大师在向世人告别。

  不到一个月,6月25日,先生走了。他的作品,悉数捐给了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各地的美术馆。

  两个月的时间里,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追忆着这位历经中国九十年风雨沧桑独具风骨的艺术老人、人民艺术家。8月29日,吴先生诞辰纪念日,清华大学成立了“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吴老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校,向吴老做最后的心灵念别。艺术中心主任、吴先生的学生,清华美院原副院长刘巨德教授说:先生走了,他为我们留下一个艺术春天的背影,也为我们留下一道艺术雷电的火光,更为我们留下一滴艺术太阳的血,其间饱含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光明与痛苦……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人。

  两天后,在清华刘巨德老师画室,刘巨德用平静而舒缓的语调讲述了在吴先生晚年,他对先生的理解。

  一辈子都是艺术青年

  刘巨德老师说,吴先生晚年,他常去看望吴先生。那时吴先生经常收到许多报纸、杂志,上面登着诸如“当代最有升值潜力的X位画家”等等,吴先生就对他说,这些画大部分是垃圾。其中好的极少,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创造。后来他就不愿意再看这样的刊物了。

  吴先生认为画家创作应到生活中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不要借古人的眼睛去看。他认为画家应不同于演奏家,画家应该是作曲家加演奏家,自己不会创作曲子只会演奏别人的曲子还算不上真正的画家。

  晚年的吴先生总是强调,中国的文化必须要创新,传统再伟大,今天也不能总靠吃祖先留下的老本。中国当代艺术太缺乏创新!

  吴先生去世前一周,他去看望吴先生,躺在病床上的吴先生还在跟他说,中国最缺乏的是思想家,他说吴先生一辈子都在思考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每次见面,除了谈艺术几乎没有闲聊。

  吴先生一生都保持着一种年轻的创造活力,晚年时,大家还称他为“艺术青年”。他一直坚持野外创作,八十多岁还到处写生,除了内蒙,全国各地他都跑遍了。清华的老师这样形容吴先生——“瘦得很,瘦得只剩下精神了。”吴先生自己也曾在文章里说,他反感把写生当作“旅行写生”,他没有那种轻松,他工作紧张时连蚊子咬在手臂都抽不出时间去拍。

  这个“艺术青年”,就这样把一个热爱“艺术春天”的背影,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一片丹青之中,也留在了他的学生和热爱他的人们心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