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腿”的轻轨列车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 新闻缘起
明年年底,一辆辆造型奇特,仿佛从科幻大片中走出的神奇交通工具——“立体快巴”将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载客运营。
8月24日,上层载客下层通车的“立体快巴”项目进入制造环节——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此前,快巴已通过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
驾驶室
乘车室
内部行驶示意图
路边站台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堵车,堵得城市没了效率,堵得空气失了清新,堵得乘客汗流浃背、心烦意乱、捶胸顿足。很多人这个时候都会想,要是汽车能飞就好了——能飞的汽车有了,但是指望其改善交通,仍有点天方夜谭;有的人在想,要是汽车能长腿,就能“走”出车河——这个快要实现了,“立体快巴”有望明年年底投入运营。
————观其形————
两腿长长 肚中空空
何谓“立体快巴”?其实就是一列“腿长肚空”的轻轨列车。
“如果这种交通工具能够在北京二三环上使用,将大大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 快巴的发明者——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有洲告诉本报记者。据估算“立体快巴”可以减少20%至30%的路面交通拥堵。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立体快巴”车如其名,呈立体状。劈着长长的“腿”,架在马路的两边行驶,“肚子”中空,将道路留出来供其他车辆使用。
本来宋有洲想好的名字是“陆地空客”,发现此名已被人注册过后,才启用了“立体快巴”。每辆“立体快巴”有4节车厢,每节长10米,还可实时增加车厢。车体底层高度为2.2米,总高度4.4—4.5米,车身横跨2条行车道,有6米宽,这样车体下面的空间足够并行两辆小汽车,“快巴其实就是空中‘劈腿’的小地铁或者轻轨”。一旦行驶起来,这个庞然大物又像是一座移动的隧道,速度比其快的小型汽车可从容穿梭。
“立体快巴”行驶速度每小时约60至80公里,较一般公交快。它可与设在路边的公交站或天桥对接,无论是直行、停站,均不会影响底下汽车的通过。
————探其理————
电力驱动 设计多元
据宋有洲介绍,“立体快巴”的原理来自于BRT(现代快速公交)和地铁的综合。
“立体快巴”完全采用电力驱动,利用700V电力及超级电容实现快速充电。
“车身长约43米,路两侧,充电桩间隔40米,这样就能保证车辆的连续供电。”宋有洲说,这样就可以彻底实现有害气体零排放。
另外在站台顶面以及天桥顶盖可设有太阳能光伏板,为车辆及站台提供有效的清洁电力能源,可减少碳排放及彻底实现零污染。
除了BRT和地铁,“立体快巴”身上还有其他“前辈”的影子。车身设计为“上面实下面空”的结构,是参考了“龙门吊”横梁和立柱的“门”字形结构;其流线型外观,则是效仿了著名的空中客车A380的设计。
“立体快巴”的行驶线路是半封闭的。“轨道跟香港的‘叮叮车’、天津滨海的有轨电车的轨道类似。”宋有洲说,并不会影响其他车辆行驶。
小汽车通行需要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该出入口设在快巴站点,机动车可在站点驶入快巴肚内,即“立体快巴”下边的车道。此外,快巴在站点之间是封闭的,从而避免汽车随意驶入车道发生事故。
同时,快巴还设置了雷达扫描系统,如小车在行驶中跑偏,信号灯会自动闪亮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即使小车撞击到快巴,也仅是撞到它的‘腿’,这些‘腿’是由很重的钢材构成,很能抗撞。乘客都在2.2米以上高度,可以确保完全。”宋有洲说。
————看其用————
节省道路 载客量大
在宋有洲心中,“立体快巴”的创新点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城市现有交通干道立体的空间,拓展了道路资源的使用。
快巴在普通单向三条以上行车道的路面均可使用,运行时横跨左右2条行车道(其他第三条至第四条行车道可行驶大车及特种车等),在路边设有架高与“立体快巴”同步高度的路边公交站台,天桥式站台及配有自备式车梯,在停靠站上下行人时,也不会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属于无障碍停车)。
另外,公交大巴在毎天收工下班后,需要市內大面积场地停泊(每辆大巴停泊需要占地约30—40平方米左右),而“立体快巴”则无需停车场地,只需分别停泊在路面上即可,同样不会影响路面上小车的通行,这样就节省了城市的大量土地。
“立体快巴”的载客量让人充满期待,根据设计,每辆可载客1200—1400人,按40辆40公里线路往返计算,日可载客约40万人次,“综合载人数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几十倍。”
————算其账————
既能省钱 又很环保
由于城市小汽车过多、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等原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是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宋有洲给记者算了笔账:如建设40公里地铁,平均每公里的费用为5亿人民币,40公里就要200亿元人民币。如果采用“立体快巴”,每公里只需投入5000万人民币左右,40公里建下来的费用仅为20亿人民币。
“而建设地铁投入人民币200亿元每年的利息则需要20多亿元。”宋有洲说,“立体快巴”实施后由于投入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无需囯家补贴。
更为重要的就是,快巴使用电力,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排放,另外,在站台顶面以及天桥顶盖可设有太阳能光伏板,为车辆及站台提供有效的清洁电力能源,可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 新闻动态
三个月出样车
8月24日,“立体快巴”项目的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介绍,根据目前进度,首辆车开始设计制造后,三个月就可以制造出样车。今年年底,门头沟区的轨道有望开建,明年7月份,首辆车将上线试运行。
首辆车上线试运行3个月后,厂家和设计方将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车身和系统进行改进。明年年底,改进后的首辆车将开始载客运营。
张文波表示,门头沟之所以选择“立体快巴”,是因为其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营模式,符合该区中芬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先期试验线将选在门头沟区中芬生态谷与市区连接线上,距离约为9公里。”
根据目前规划,未来将在门头沟建设189公里的“立体快巴”轨道,除先期的9公里试验线外,门头沟至首都机场将建约120公里的轨道,中芬生态谷将建约60公里的环线。这些轨道之间将彼此贯通,以实现车辆顺畅通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