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邹世昌院士: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仍待掌握核心技术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邹世昌院士我国 2010-08-25 10:17:3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家邹世昌近日在“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上说,我国的信息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不光会制造,还要自行设计,“目前,好多产品还靠从国外引进,这是解决核心竞争力必须攻克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家邹世昌近日在“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上说,我国的信息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不光会制造,还要自行设计,“目前,好多产品还靠从国外引进,这是解决核心竞争力必须攻克的难题”。

在邹世昌看来,我国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两代,要缩小差距,还需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世博会门票、交通卡、电子身份证,还有移动通信的TD-SCDMA技术……国产芯片已有了广泛应用,但是,现在的通信方面以及计算机领域,好多产品还靠从国外引进。”邹世昌介绍说,我国现在的集成电路工艺还在0.18微米、0.25微米,而国际先进工艺已达到32纳米(0.032微米),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芯片80%依靠进口,在这方面消耗的外汇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外汇消耗大户。他表示,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发展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将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一些核心技术国外是很难转移出来的。自己不发展的话,这个核心技术还是在人家手里”。

因此,提升我国信息化的程度,就必须提高核心技术能力。邹世昌表示,这里面,集成电路是心脏,软件是大脑。不仅集成电路产业迫切需要自主设计、制造,软件也需要随之发展,两者必须“交接”。他认为,自主研发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经济效益留在中国,“我们用的手机、计算机,很多核心的东西都在外国,中国仅仅是组装,组装所能够产生的价值,是这个产业链的低端,价值很低。而一旦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经济效益就将留在中国”。

国防、信息安全都要求尽早诞生更先进的中国“芯”。邹世昌说,如今集成电路芯片已无处不在,未来智能化生活、城市管理,都需要大量芯片。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奋勇自强,早日掌握核心技术,造出更强的中国“芯”。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