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夜战白令海打响科考第一枪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白令海第一 2010-07-13 08:31:07
以丹麦航海家白令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号称北冰洋的“门户”,是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海域之一

  以丹麦航海家白令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号称北冰洋的“门户”,是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海域之一。
 
  经过10天的风雨兼程、日夜奔波,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当地时间7月10日17时左右抵达白令海第一个海洋调查作业站位,打响了此次北极科考的第一枪。

  从海洋动力学上讲,白令海是独特的半封闭海,同时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海。“雪龙”号抵达后,喜怒无常的白令海似乎很不欢迎,一开始就给考察队来了个下马威。

  在强烈温带气旋的影响下,白令海波涛汹涌、气势汹汹。停泊在作业点的“雪龙”号仿佛轻如鸿毛,在苍茫大海中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尽管海况恶劣,但还没等“雪龙”号完全停下来,心情迫切的考察队员们就已穿上厚厚的防寒服、戴上安全帽,冒着凛冽刺骨的海风,各就各位,投入到第一场战斗中。

  经过大家有条不紊的配合,一个重达200多公斤的“CTD”仪器很快被推上船舷边,吊挂在一个巨大红色绞车钢缆上,缓缓沉入大海。

  “CTD”是测量海水温度、盐度(电导率)、压力、溶解氧的大型自动记录系统,由24个10升的采水瓶组成,每下降到一定深度,采水瓶就会自动打开,采集海水样品。同时,不同深度海水的多项指标也会实时在实验室电脑中显示,如同人们检查身体的超声波,十分先进。

  监测数据显示,白令海第一个作业站位的水深3800米,眼看“CTD”越沉越深,采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多,但在海流和涌流的共同作用下,吊挂“CTD”钢缆绳的“倾角”越来越大、越绷越紧。考虑到考察人员和机器的作业安全,考察队决定在仪器下降到1600米时开始回收,并临时将原计划在本站位进行的部分考察项目调整到第二个站位进行。

  随着首个调查站位工作的结束,“雪龙”号又开足马力直奔第二个调查站位。此时,温带气旋虽已渐远,但气旋留下的涌浪却有3米多高,使“雪龙”号剧烈地颠簸起伏,许多考察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船现象,甚至连“老海洋”、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的首席科学家余兴光也不例外。

  当地时间7月11日零时30分左右,“雪龙”号抵达第二站位。按计划,第二组考察队员开始“接力”,连夜进行第二站位的海洋调查工作。除了“CTD”仪器外,“雪龙”号艉部用于采集海底样品的多管取样器、箱式取样器以及采集生物的多联网也开始作业,7时左右所有工作结束后,“雪龙”号又奔赴第三个调查站位。

  “今后10天内,考察队将在白令海一站接一站地连续调查48个站位。此后,还将在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进行调查,在126个调查站位中,进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综合观测和采样,”余兴光介绍说,“这次北极考察的海洋综合调查任务很重,但大家团结协作、情绪高昂,相信一定能获取一批宝贵的样品,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作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新华社“雪龙”号7月11日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