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国际禁毒日]新型毒品成瘾性更强更易产生依赖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成瘾性毒品强更易 2010-06-28 08:56:55
所谓“新型毒品”主要是指近年来发生滥用的一大类以化学合成来源为主的致幻剂、兴奋剂,包括我们俗称的冰毒、摇头丸等。

  6月25日,在“重生关爱中心”,管教人员李明(左)跟学员谈心。由普洱市政府支持“中国十大民间戒毒人士”李继东创建的“重生关爱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口号是“手拉手远离新型毒品,齐参与共筑防毒长城”。

  新近发布的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占全部吸毒者的27.0%,而在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6.7%。全国有22个省份新型毒品缴获量超过海洛因。

  而相关调查表明,在青少年新型毒品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的成瘾性及其滥用危害的情况下,因为交友不慎、贪慕虚荣、赶时髦吸食的。      

  新型毒品更易产生精神依赖

  “造成新型毒品流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们误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弱,甚至以为没有成瘾性。”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民研究员认为,近年来新型毒品滥用流行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在全国范围组织进行了“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滥用预防”等多项流行病学调查。

  “从药物依赖性角度看,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表明,新型毒品成瘾性非常强。”刘志民说。

  所谓“新型毒品”主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传统麻醉药品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近年来发生滥用的一大类以化学合成来源为主的致幻剂、兴奋剂,包括我们俗称的冰毒、摇头丸等。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认为“摇头丸”等新型毒品是无害的“娱乐消遣品”。

  “使用新型毒品者往往认为,像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不能碰,吃了不仅会上瘾,而且整天哈欠连天见不得人,但新型毒品能使自己感觉好,有状态。”公安部资深禁毒专家王刚一针见血地指出,新型毒品虽然不像传统毒品那样生理反应大,可能服用后还会让人误以为精神饱满,脸色红润。而殊不知,这类毒品对大脑神经细胞的损害非常严重,极易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以冰毒、摇头丸、K粉为代表的‘新型毒品’一般具有躯体药物依赖性相对较轻,但精神依赖重的特点。”刘志民强调,“所谓躯体依赖性轻,指吸食者在长期滥用这类毒品后突然停药不会出现显著的躯体戒断症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成瘾性弱。恰恰相反,这类毒品精神依赖性或成瘾性很强。”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极强,表现在吸食者对毒品有着强烈的心理渴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强迫性和不计后果的觅药、用药(吸毒)行为。

  刘志民指出:“鉴于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因此吸食者在滥用后往往在毒品作用下产生神经精神亢奋,不可控制的易激惹甚至暴力行为以及性冲动,在多人滥用的场合容易发生群体性性乱行为,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和公共卫生问题,如性病、艾滋病的感染传播。”

  看见声音,听到色彩、梦想自己长上翅膀等是这类患者的共同幻觉。“他们不可控制的易激怒,自然成为交通事故、暴力犯罪的主角。”身为警察的王刚对此体会颇深。      

  戒毒没有灵丹妙药

  “患者”一词是采访中两位专家对吸毒者的共同称谓。

  “吸毒者在我国既是违法者,又是患者和受害者。”王刚认为,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禁毒法》执法理念更加以人为本,“我们对吸毒者的违法行为应该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这些人其实是患有反复发作的脑病的病人,他们同样需要尊严和治疗,全社会应视其为受害者给予关心。”

  “戒毒没有灵丹妙药。”提到戒断新型毒品是不是有什么特效药,王刚眉头锁得更紧,“吸毒者吸毒成瘾,不仅在生理上形成依赖,更顽固的是心理上的依赖性,‘心瘾’是导致复吸毒品的根本原因。吸毒者不要迷信或幻想有什么戒毒特效药,只有横下决心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

  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被依法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有17.3万名。

  “去年以来,我到过浙江十里坪、四川绵阳、广东三水以及北京强戒所调研,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我感到,在禁毒法实施两年来,我国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新的戒毒康复方法、模式,无论管理理念、运行机制,还是形式、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挽救、综合矫治的原则,取得了许多好经验、好方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刚刚从广东三水市调研回来的刘志民十分赞同目前国内一些戒毒机构采用的管理方式和立足于转变吸/戒毒人员认知、行为转变的综合帮教模式。

  据他了解,国内已有7000多名戒毒机构的干警获得了3级以上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心理疏导、改变认知、综合矫治是有效开展戒毒康复的重要方式内容。”

  为了与不同戒毒措施形成无缝对接,加强对吸/戒毒人员在社会面的管理,刘志民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研究”正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戒毒康复长效机制。

  加大科技投入,探索中国戒毒之道

  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扩展到27个省(市、区)的668个门诊,累计治疗病人23.6万名,门诊稳定治疗11万名。

  “如果不是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社区、派出所民警、综治办以及社会其它力量对吸毒者的综合帮教和管理,我很难相信,甘肃省一些地区约40%至50%的戒毒人员回到社区后保持3年没有复吸。”刘志民提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做到,其他地区应该学习甘肃的经验,关键是各级领导重视,有正确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同时采取切合实际的工作办法、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刘志民坦陈:“戒毒康复防复吸是世界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医学治疗方法,已有经验和实践表明,必须采用综合矫治、社会参与的模式,充分利用我们的特点、优势进行探索、创新,西方国家总结了一些成功有效的戒毒模式,中国只能有条件的推行,我们必须探索适合中国的社区戒毒模式。”

  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全家遭殃。王刚呼吁,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戒毒康复方面科研投入,加大研究力度,动员有关专家和全社会参与戒毒工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