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低碳论坛”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企业家论坛 2010-06-21 09:35:27
“在发展低碳经济这条道路上,早动手比晚动手强。”在近日举办的2010年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发展低碳产业 推动技术应用”分论坛上,当台上嘉宾在发言中说出这句话时

  “在发展低碳经济这条道路上,早动手比晚动手强。”在近日举办的2010年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发展低碳产业 推动技术应用”分论坛上,当台上嘉宾在发言中说出这句话时,坐在台下的赵勇(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忍不住嘟哝了一句:这是正确的废话。

  赵勇是一家知名跨国公司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自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各种形式打着发展低碳经济旗号的会议、论坛就“缠”上了他和他的同事。

  “平均每天要接到四五个相关电话,会议集中的时候报告人、参会者像在赶集。”赵勇说,这些活动的地点并不限于北京,仿佛在一夜之间,全国范围内低碳论坛风生水起,不谈低碳就意味着不时髦。

  今年以来,他选择参加了几场国家级别的低碳论坛,满心希望赴会,却依然感觉会议内容很“虚”。

  几场论坛下来,赵勇已基本熟悉了论坛报告的套路:以已见诸媒体的政策开头,继而谈发展该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最后部分则提出,目前国外正在大力推动该项工作,所以我国也要抓紧。

  “参加这类论坛,我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信息。”赵勇告诉记者,作为行业领头羊,自己所在的企业平时和政府部门、学者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要及时知晓最新政策很容易,但要了解政策如何落实很难。

  论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这类务虚的会上,赵勇发现,报告多是正确的废话,从论坛报告中寻找到商机的可能性很小。几场论坛下来,自己找不到新的客户,往往相互熟悉起来的,是在不同场合的低碳论坛碰头的同行。

  曾经在一次低碳论坛上,赵勇有机会和某位政府官员一起探讨当地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这一话题。当他把这个问题抛给该官员时,对方想都没想:“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发展智能电网的落脚点在哪呢?”赵勇继续追问,但该官员已经回答不上来了。赵勇说,智能电网是个很泛的概念,具体包括政策法规、智能技术、供应端的智能调度、需求端的智能反馈等。 

  他分析,之所以很多人愿意谈低碳,尤其爱谈“智能电网”“生态城”“生态园区”,是因为这些概念本身比较笼统,泛泛提也不会出错。

  为赶潮流谈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在这点上,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会长林海燕也有话要说。

  在6月12日—13日举行的低碳技术与建筑节能创新发展论坛上,林海燕提到,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后,最近在建筑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低碳建筑”。

  “建筑节能工作和绿色建筑是否需要用‘低碳’来重新定义,是否需要用‘低碳建筑’来代替‘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林海燕说,建筑的“低碳”或者说“低碳建筑”可以用两个不同的范围来界定,如果界定为“降低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恰恰是建筑节能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界定为“降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则是绿色建筑实践自然而然产生出结果的一部分。

  “‘低碳建筑’只不过是突出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完全新的概念,在如何减少建筑的碳排放上,‘低碳建筑’这个概念并不会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带来更多的实质性的措施。”但林海燕说,如果顺着“低碳建筑”这条思路走下去,接下来就会出现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法、检测方法等,可能会影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深入开展。

  “科学问题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不必为赶潮流而去发明新名词、新概念,新理论。”林海燕说,当务之急是,为了与“低碳经济”相适应,需要量化我国强制实施建筑节能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减排效果。在技术层面,需要制定一个如何计算建筑碳排放的科学、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赵勇则希望参加这样的低碳论坛:要么论坛报告中提出了某行业的最新技术可供大家探讨、投资,要么报告中有对某产业发展的具体例子可供别的企业借鉴。

  “其实,低碳关键在践行。”赵勇指了指会议室头顶的灯光,又摸了下双臂,“灯光太亮,室温估计也就20摄氏度。”赵勇说,其实低碳概念可以贯穿在论坛的每一个细节。(本报记者 陈瑜 贾婧)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