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科技下乡如何实打实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科技 2010-06-01 09:25:45
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和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进四川凉山彝寨”活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拉开帷幕。3天时间,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农、林、医等行业专家深入一市三县,为当地百姓送科技下乡

  本报记者 刘莉

  

资料图片:河南省开封县农科所的专家在袁坊乡张吴寨村给农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CFP供图

  ■ 将新闻进行到底

  5月的大凉山,正是农忙季节。公路边,包着深色头巾的彝族妇女正将一簇簇嫩绿的水稻秧苗插进田里。

  5月17日,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和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百名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进四川凉山彝寨”活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拉开帷幕。3天时间,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农、林、医等行业专家深入一市三县,为当地百姓送科技下乡。

  已实施多年的科技下乡活动,作为各级政府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帮助百姓致富的方式被广泛应用。群众是否欢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怎样让活动效果可持续?记者跟随一支小分队,前往凉山多个乡村,看看那里的科技下乡情况如何。

  ——— 百姓声音 ———

  听说专家来了,都想来听听

  镜头一:5月17日下午两点半,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村委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曹建康副教授正在讲有关黄金梨的知识,当天当地气温达到34摄氏度,闷热的房间里,近百位村民认认真真地听了近一小时。刚刚讲完,就有村民站起来提问,“曹教授,现在能剪枝吗?剪了还会不会长?”“为什么树皮发红,有的树皮裂,有的树刚挂果就停止生长了。”“为什么雄梨多,雌梨少?”……

  大凉山中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零点几亩,靠种粮食增加收入很难,这里很多老百姓家都种上几分果树,希望给家里多带来些收入。

  西河四组村民曾友恒早早的来到村委会,下午这里会有北京来的专家讲黄金梨,他家有七八分地种着黄金梨。“怎么用肥、怎么打枝、怎么套袋?想来听听专家怎么讲。”他告诉记者。

  镜头二:5月18日下午2点,冕宁县复兴镇响石村。村民刘培贵家的樱桃园里坐满了人。几只鸭子嘎嘎叫着围着人群跑,小孩子们互相打闹着,可这丝毫不影响大家专注地听课。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丁之恩教授和汪维云教授分别从樱桃种植管理和储藏加工的角度进行讲解。

  这里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附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进这个村,当地人形容是“满山石头响,寡公子一窝窝”。当地政府引导开发樱桃产业后,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如今全镇有6200多亩樱桃林。响石村里大多数村民家都种有樱桃树。听说今天有大专家来讲樱桃树的事儿,大家都想来听听。

  “想让专家给讲一下僵果病怎么办?这么大的林子一棵棵检查,看都看不完。”姜大爷第一个站起来问问题。几位村民也跟着说了几句,有人还马上折了根树枝递过来请专家看。刘培贵家媳妇拿铁锨挖起了几坯土和一点树根装进袋子,送给两位教授,希望他们能带回去化验一下,诊断一下,看看这个土壤到底缺什么?“这个根就是僵果病的根,希望别都传染上了,要是那样我们这些果树可就死光了。”专家们答应回去研究研究。

  ——— 记者观察 ———

  “土专家”比“洋专家”更受欢迎

  河南郑州石榴协会的刘永朝有张别具特色的名片:正面电话地址还算普通,可背面却是一幅“有仙女的石榴丰收图”。他的名片在凉山德昌县大坪石榴基地广受欢迎。当然,更受欢迎的是他带来的实用技术。

  这位农民出身的“土专家”有不少让人叫绝的“土方子”。有农民问他,石榴成熟后,总有小虫子从果蒂往里钻怎么办?刘永朝大手一挥,“不用怕,就用冰棍棒把果蒂里的小籽籽掏出来,虫子就不钻啦。”听得大伙儿频频点头。

  “这法子我都用过啊,管用,还不花钱。”刘永朝详细解释。他靠种石榴出了名,在当地成立了石榴协会,还当上了会长。

  张晓军说,在基层“洋专家”受欢迎的程度小于“土专家”,大专家和农民之间似乎有断层,一些知识的传授需要“二传手”进行“翻译”,但像刘永朝这样的“土专家”让农民感觉很亲近,他们也更清楚农民想要什么,能说到农民心里去。

  张晓军一直记得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中,山东寿光油桃大王刘承德的开场白:“各位乡亲,我也是农民,可是我已经有四辆汽车了,年景好的时候,我一年能赚四五十万元。”这样的话总能够迅速拉近距离,老百姓也愿意听。

  ——— 存在问题 ———

  如何保证专家送来的正是农民需要的

  冕宁之行,汪维云教授多少有些遗憾,自己接到活动组织者的通知,请他讲关于樱桃储藏加工的方法,这正是他多年研究的领域。汪教授认真准备了材料,甚至还做了PPT(幻灯片),可是到了才发现,这里的樱桃产业还没有发展到深加工的程度,成熟后基本都直接卖出,所以果农对他准备的内容似乎不太感兴趣。

  专家送来的不是农民需要的,这大概是科技下乡最大的尴尬。

  中国科协农技中心副主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张晓军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从2000年开始,他们每年组织的三下

  乡活动,都在策划阶段提前请当地科协部门帮助“搜集”需求,避免“供需脱节”。据记者了解,在众多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中,这种让当地先提需求的做法并不多见。

  “虽然主观上做了努力,但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还是会出现对接不上的情况,”他坦言,“有时产业对接上了,可是产业链环节脱节,比如农民需要种植的,但专家是做加工的,这是前期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今年9月,他们还要组织专家去云南省文山地区,“现在已经请文山当地科协到基层了解需求,我们希望‘越具体越好’”。

  ——— 期待可持续 ———

  避免科技下乡呼啦啦“一阵风”

  德昌县蔬菜藏业公司这回开了眼界,“土专家”——山东寿光蔬菜协会杨德润会长给他们介绍了很多从前没想过的做法和理念,公司领导决定,科技下乡活动结束后,派人到寿光去“取经”。

  “我们希望能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之后双方能够深入合作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张晓军说。专家走后,如何持续为当地服务?这是组织者、专家、地方等各方都关心的话题,毕竟大张旗鼓的活动如果只是呼啦啦“一阵风”未免可惜。

  为了实现“可持续”,经常组织下乡活动的中国科协农技中心想过很多办法,例如,每次下乡都把专家的专业、特长、联系电话印在一个小本上,“黑白印刷,成本很低”,大量散发给当地有需求的组织和群众,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时找到专家。

  张晓军介绍说,以前的下乡活动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陕北榆林市组织了37个镇长书记去寿光学习,借鉴寿光的发展模式。江西九江从山东引进长毛兔养殖,已成规模等。“促成这样的合作很难,每次下乡能有一两个就不容易了”。

  这次凉山下乡,除农业外,他们希望能促成解放军306医院和凉山州首府西昌人民医院的合作,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 采访手记 ———

  希望更多的农业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凉山下乡的几天时间,我时常被当地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而感动。

  如今的农民非常清楚科技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那些把技术送上门来的专家他们打心眼里喜欢。但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太少了。

  冕宁县科技局长刘成富告诉记者,他当了7年局长“这样国家级的下乡活动到我们县还是第一次。”不光是国家级,省级的也没有过,平常比较多的是州、县组织的下乡。

  目前基层当地的农技服务力量很难满足农民的需要,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服务。据了解,乡镇一级虽有农业服务中心,但农技干部大多只对粮食生产内行,对水果、干果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农业局和科技局共同组织专家下乡去解决,比如冕宁县复兴镇后山乡樱桃的黄化病,科技局专门立项研究,但由于县级技术力量短缺,防治的效果不明显。

  “希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能多深入田间地头,帮我们解决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几天时间,从县到乡再到村,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希望见实效的科技下乡能再多些,能有更多的农业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相关新闻

  湖北恩施市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去年的‘科技下乡’为我们送来了农技110的短信服务,一年多下来,科技短信让我年收入提高了500元,今年的活动中,市农业局又为我们送来了《粮食作物施肥简表》,我琢磨着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搞好农作物的施肥,争取让自家粮食产量再提高一把。”5月25日,在恩施市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到沙地”的活动现场,一说起赶科技大集的好处,该乡楠木村53岁的村民向必忠喜笑颜开。在活动现场,农业局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宣传推广和技术疑难解答;林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干鲜果林管理技术辅导咨询;市畜牧局组织专家针对当前家禽、家畜容易出疫病开展预防、治疗等技术服务;市科技局发放了3000余份科技资料和500套科技视频光碟,市科协开去科普大篷车,发放了2000多份科普宣传资料。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