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360个人生意义的思索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生意个人 2010-05-20 13:44:05
一月之思如果你偶然得到这本书…… (一月一日)说起来,像人这么复杂的生物的健康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坏影响进行抵抗——即一部分肉体上、一部分精神上的反作用——来维持的。

一月之思如果你偶然得到这本书…… (一月一日)说起来,像人这么复杂的生物的健康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坏影响进行抵抗——即一部分肉体上、一部分精神上的反作用——来维持的。而且,不论你有什么预防措施也很难完全避免受到这样的坏影响。所以,还不如强化训练精神和肉体,使之能够抵抗各种影响而且战而无伤,反而能增强抵抗力,这才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做法。为不眠之夜而记录在这里的思想,无一不是基于我自己的思索和一生的经验的产物。希望大家务必在不眠之夜(至少是在十分苦恼的时候)去读这本书。因为那是最适合你进行阅读的时机。

要建立高塔, 必须先挖好地基。 不在土里播种, 收获的日子不会来临。 只有积累了多年经验的人, 才有资格将锡安的希望 讲给人听。一次不要读得太多,阅读本书时尤其应该如此。因为它不是为了让你多读而编撰的。本书每日一篇,在读完一篇之后的那天晚上(如果你是在那天早上或头一天深夜阅读的话),你一定会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赞同这一天所记载的思想,还是准备将其留待以后再作思量。但只要你没有想过不再打开这本偶然得到的书,你就不太可能会拒绝其中的思想。

失眠(一月二日)无法入眠的夜晚是难以忍受的灾难。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病人,都会对这样的夜晚感到恐惧。健康的人知道,健康主要是靠有规律的睡眠来保持的;对病人来说,如果没有缓和疼痛、恢复体力的睡眠来终止漫长黑夜里的烦恼与苦闷,这些痛苦就会倍增。而且,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担忧和悲伤会随失眠而至。如果这样,对未来的恐惧就会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袭向已经筋疲力尽的人。你完全无法抵抗,更别想逃脱。失眠的起因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失眠是由疾病、担忧或不安的思虑引起的,但有时也可能是出于过度的休息、太过安逸的生活、各种不节制或不适当的午睡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实际上还处于缺乏定论的研究和争论的阶段。但我们已经从前人的经验里确切地了解到以下的事实:适当的睡眠对保持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最佳的、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另外,睡眠应该以夜间(从上半夜开始)不中断地持续六到八小时为最佳;还有就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安眠药。失眠这种灾难应该尽量根除,但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当失眠是由极大的内心喜悦所致的时候,这种失眠反倒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又或者,是为了在夜深人静、无人骚扰的时间做平时容易懈怠的自我反省——这可是取得内心观照的巨大进步、获取人生的无上至宝所不可忽视的宝贵时机。在失眠的夜晚做出了自己一生中具有决定性的选择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从这种观点出发来考量失眠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以色列的贤哲、加西耐之子拉比·加尼纳说过:“夜里,在醒着或独自漫步的时候,把心托付给安逸的思想的人就是在对自己的灵魂犯罪。”也就是说,那个人不但错过了能够在精神上获益匪浅的难得机会,而且还将置身于容易产生胡思乱想的险境。

思想世界(一月三日)我们真正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思想世界。努力做到与伟大的思想常在,不在乎任何烦心琐事。这是战胜人生众多苦难与烦忧的最佳途径。 现在,最伟大的、同时也是最通俗易懂的思想就是自由、真、善,还有爱。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自行选择心灵修养的程度和方法。但用不了多久,你一定会清楚地领悟到,品性的纯金只有通过高强度的反复精炼才能够获得。 疾病,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利用,也是达到心灵净化的捷径。

工作的艺术(一月四日)最重要的艺术是工作的艺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人们能够深刻地理解这门艺术,其他一切知识和行为将会得到无限的简化。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真正懂得如何工作,甚至在一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经常听到“工作”和“工作者”这些词的时代里,我们看不到工作的艺术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人们似乎倾向于尽可能少地工作,或短时间地工作,要在休息中度过余生。工作,像所有其他艺术一样,自有其灵活的处理方法,借助于这样的手法可以大大减轻工作的辛苦程度;但许多人不仅是工作意愿,而且连工作能力都难以获得,就更不用说这种手法了。克服困难的第一步是认识困难。阻碍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是懒惰。每个人天生都是懒惰的。要克服一个人习惯上的身体怠惰通常需要一定的努力。简而言之,道德上的懒惰是我们的原罪。没有人自然而然地喜欢工作,只有自然天成的兴奋程度的区别。即使是头脑最活跃的人,如果他们屈从于自己的禀性,他们也会用其他事物来取悦自己,而不是工作。最好从你认为最容易着手的部分开始。最主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开始。事实上,一个人可以不必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虽然工作的进展不会那么直接地看到,但这方面的损失会因为争取到时间而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法则之一是:“不要想明天,明天自有它要想的事情。”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危险礼物——想象力,一个人想象力的境界远远超过一个人的能力的范围。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会觉得他面前的整个工作就像一个即刻可以完成的任务;而另一方面,他的能力只能逐渐地征服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必须以不断更新自己的力量为前提。因此,每一天在你的工作上有所进步就行。明天会在自己的时间来临,并带来明天所需的力量。越贪心的人做得越慢。把工作做好的另一个条件是,不要在工作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和乐趣时还坚持工作。我已经说过,一个人可能会在没有乐趣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否则,工作通常根本就不会起步。但是,一旦工作本身给他带来疲劳,就应该尽快停止工作。这并不意味着他应该因此停止一切工作,而只是说他应该停止使他感到特别疲劳的工作。工作上的变化几乎会和完全的休息一样给人以力量。事实上,如果没有这种人性的特征,我们可能一事无成。同样,为了能够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用处的活动上。我很难直截了当地下结论说有多少工作的乐趣和力量因为这种形式的浪费而损失掉。脑力劳动的好帮手(一月五日)对劳动特别是对脑力劳动来说,一个重要的帮手就是复审和修改材料的习惯。几乎所有的脑力劳动都是在首先掌握其一般轮廓的情况下进行的,然后,在第二次着手修正时,其出色的方面就会自己显露出来,正确评价这些方面就会使工作变得更加完美。事实上,我们会好奇地发现,往往在自己的工作停顿不太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材料已经不知不觉地增加了,一切自发地渐渐成形了。许多困难似乎突然间得到了解决,最初的思想发芽开花,栩栩如生,更适于表达了;对工作的修正变得轻松自如,就像是在收获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已经成熟了的果实一样。

工作和休息(一月六日)工作和休息,这两者的目标一定是相互矛盾的吗?虽然每个人都想得到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但工作的快乐并不总是与赞扬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拒绝工作的情绪还像现在一样普遍(几乎快要成了一种现代文明病),每个人都希望尽力摆脱工作(甚至还希望由此会得到赞扬),那么,社会环境就绝没有任何改善的希望了。实际上,如果工作和休息真的是相互矛盾的,我们的整个社会将万劫不复。对每个人来说,他的心里都渴望着休息。哪怕是最卑微的、最头脑简单的人,也知道需要休息。而最妙的说法是,灵魂会寻求从持续紧张中解脱出来。事实上,人类的想像力已经为未来的、更幸福的存在找到了最好的名字:永恒的安息状态。有人说,文化只有在有财富的条件下才能发达;财富只有通过资本积累才能增长;资本只有通过那些没有得到公正报酬的人的工作的积累——即通过不公正——才能获得。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社会观念。很显然,如果不是某些人,而是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且忠实地工作,这个问题就立即能够得到解决,而且,其他任何手段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忠实的工作不应该是通过强制得到的。即便是通用的强制手段也无法产生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工作的欲望必须在人的心中点燃。完全不活动或尽可能不活动的精神或肉体是不需要休息的,只有有条不紊进行的身心活动才需要休息。人的一切本质在于活动,自然会对贸然无视这个法则的人进行严厉的报复。人类确实是被驱逐出绝对休息的天堂,上帝给了人工作的指令,但工作带来的是安慰,工作对幸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真正的休息是由工作产生的。脑力的休息是通过自己工作上的卓有成效的进展、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而产生,体力的休息包含在每天的睡眠、日常的进食和宁静的周末的自然间歇里。只被这些自然歇息所中断的持续、健康的活动,是世上最快乐的状态,人类不可能得到比这更幸福的其他外在的因子。事实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说,这种活动的性质如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的活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可能会变得很有趣,只要一个人非常热衷于它。它不一定是一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活动,但会带来行动和实现的喜悦。人类可以体验到的最大的不幸就是过一种无所事事的生活,并在无所成就中了结生命。

工作的效率(一月七日)工作的时候要首先做最有必要的事情。精力充沛地从这项工作的主要方面着手,这是为了做更多的工作而争取时间的手段。第二个与此有相同效果的手段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工作或努力。其次,如果在人生还不太迟的时期能够拒绝那些被称为享乐或交际义务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那么不必过分努力,你就能够在充分保持健康的同时承担普通人两三倍的工作量。无论多大的工作,只要将它细分开来不过只是手边的小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做大的项目就和做一件件小事是一样的。

 

真正的人生乐趣(一月八日)每个人天生都有想要获得生活的乐趣的欲望。如果将这种欲望强行剥夺,一定会给他们(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在适当的时期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人生乐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没有真正的乐趣,通常所说的叫“郁闷”的心病便会乘虚而入。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你应当首先弄清楚这种乐趣到底是什么,而且,你必须毅然决然地避开一切妨碍这种乐趣的东西。遗憾的是,我们一般都要等到人生已经过半的时候才会勉勉强强地做到这一点。如果余生已经所剩无几,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悲观主义的泥潭。如果人们不必亲自尝试,就能够相信不追求任何享乐是多么美好的人生乐趣,那么,无论是谁都一定会转而采用这样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也必定会因此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是永远的实在(一月九日)只要有了爱,一切都是能够战胜的。没有爱,你一生都会处在与自己、与他人格斗的状态之中,结果使自己疲惫不堪,最终走进自负或孤僻的死胡同。然而,第一次下决心采取爱的行动往往是很困难的,要通过长时间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对我们来说,爱决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素质。最终使爱成为自身的素质的人,不但会比其他的人得到更多的力量,而且还会得到更多的智慧和忍耐力。因为爱是永远的实在,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和地球上所有的实在不同,是永不老朽的。

没有人因沉默而失败(一月十日) “没有人因沉默而失败。”这句听起来有点怪异的话是我的一位好友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拥有各种社会地位,即便在成功人士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实际上,绝大多数既麻烦又令人不快的纠纷往往也能通过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地摆脱。而很多人喜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倾向多半只能将双方的意见分歧进一步扩大,有的时候还可能将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再好好想一想吧。”——这样的话对容易情绪激动、动摇或改变决定的人来说,也常常会有奇迹般的效果。在互通书信的时候,对不想回答的不作答,受到催促也不改变自己的决心,这些都是中止许多不愉快的议论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大部分人在第三个回合就会放弃自己的决定。但是,对于可以要求改正或必须要求改正的明摆着的不当行为,则不能保持沉默。在心里暗暗憎恨那些不当行为却一言不发也是不对的。

承诺与要求(一月十一日)如果这本书中有你认为得不到你所希望给予的满足和启示的地方,你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将它删去,但不妨把其他的内容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再重读一遍并予以深思。在本书描绘的“人间乐园”中,好像人生中常见的劳苦或纠葛的确已经有不少得到了解决,但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残余留着尾巴。然而,与此不同的“人间乐园”是绝不存在的。不断绕着弯子寻找各种近道的人反而最不可能到达那里。所以,本书所呈示的道路都是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领悟的人准备的。

貌似高雅的自负(一月十二日)倘若一个人没有理性地充分理解“自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恶果”这个道理,即使他从生活中得到了教训,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个道理对他的生活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道理的人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自负是人类懦弱的根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不要陷入一般被称为个人主义的、貌似高雅的自负的泥潭。特别是对文化程度高的人来说,那里危机四伏。

人生是迷局(一月十三日)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往往不是容易变得傲慢,就是容易变得颓废,而且常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决不可能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来揭开人类存在的一切迷局,并将人生当作一个课题去获取令人满意的幸福结局。人生绝对不是那种可以用理性思维去阐释的对象,这对谁都一样。人生的绝大部分都处于黑暗之中,而且困难重重,在这个问题上,谁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处世的智慧(一月十四日)不应该老是拘泥于相同的思考,更不能拘泥于相同的回忆。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现在要做的事情则刻不容缓。“处世的智慧就是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去做你所能做到的最有益的、最正确的事情——但在做完之后即可束之高阁。” 别回头,永远向前看。最后,超越这个世界的生命去看彼岸。回顾过去是毫无益处的,但若是为了亡羊补牢,或是为了提防将来重蹈覆辙,或是为了心存感激地报答他人之恩,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幸福(一月十五日)我们都得承认,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尤其是在看到无数人在物质上或道德上的悲惨情景,或者看到对人以外的万物加以虐待而几乎不受惩罚的时候,这一点就毋庸置疑了。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颇觉得心安理得,其原因目前看来有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我们看到的一切,并不一定真的就会成为最终的判定基准,更何况,在这极其短暂的人世生活之中,我们对可以成为无聊生活的补偿的东西依然一无所知;其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让我们感觉到幸福的主要组成部分——爱——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只要有了爱,就决不可能存在纯粹的、永久的不幸之类的事情。

给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轻人(一月十六日)如果要给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轻人一个最初的忠告,那就是:出于责任感、对所做的事情或某些特定的人的热爱去工作;加入到一些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比如政治自由的国民运动、被忽视阶层的提升、醉酒的取缔、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社会改革、选票改革、监狱改革等的行列中去。现在,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而且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机会对自己所起到的推进作用。更进一步说,你将得到对自己的最初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友谊。当今文明国家的年轻人(不论男女)不应该将自己置身于这种进步的行列之外。提升、增强自己的活力并坚持不懈地加以锤炼的惟一手段就是:在人生的早期摆脱自我,不仅仅为自己而活。自私总是虚弱无力的,从中得不到任何有影响力的改善。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就不要去想成为所谓的“在报纸上得到好评”的人物。在日常的报纸上,很少有赞扬真正的美好的事情的报道,反而常常报道那些能吸引人眼球、有轰动效应的负面事件。实际上,这才是报纸的头条新闻。对报纸常常大肆宣传的人物抱怀疑态度是人类最可靠的心智之一。对通过自吹自擂而平步青云的人则绝对应当抵制,这种人的内心不可能具备人类任何良善的因子。将亲近真正美丽的事物作为生活的追求和自己性格的特征,是赋予即将人生起航的年轻人的至高无上的护身符之一。

人没有太大的差别(一月十七日)一个人——至少在他所属的社会阶层中——是和他人没有太大的差别的。只不过,有的人人格高尚,有的则不然。这完全取决于那个人的胸怀宽广与否,这种胸怀使他们中间比较优秀的人物显得格外地出类拔萃。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人生标尺因此也各不相同。  你在这一生中应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追随善的灵魂、拒绝其他一切的人。此外的一切——即使它们在社会上得到极大的崇尚——都不是最重要的。在现在乃至将来的生活中,那些事情几乎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有害的阅读(一月十八日)有害的阅读比结交不良的朋友更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实中的人决不会像小说家所描述的那样——尽管浑身充满着邪恶或错误,却拥有着华丽的外表。所以,不论谁都会很自然地远离坏人,还会提防着他。然而,面对书籍、娱乐杂志、戏剧之类的东西就不好说了,你简直无法想像会有什么样的东西进入温柔贤淑的妇女或年幼无知的儿童的视野。毫不夸张地说,一本书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一生的幸福,当然也可能会给他带来一生的不幸。

亲情(一月十九日)正确、诚实而坦率的亲情在兄弟姐妹或亲戚之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好情感。但是,它不应该是一种义务,而应该是一种基于自由意志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是一项必须理性地处理的事情。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人生装点得更加美好,同时也会成为人生的一种恩惠。反之则不然。即使有来世之说,当今的大多数人也不一定会热切地希望和现世的兄弟姐妹再一次成为一家人,甚至对父母都是这样。大家最想念的应该就是奶奶或外婆了(虽然也有例外),因为她们是现世最无私、同时也特别善解人意的亲人,是大家最应该感谢的人。

个性(一月二十日)在我看来,人活的时间越长,受大众意识、各种社会性或团体性组织的影响越深入,个性的意义反而益发明显起来。连18世纪德国神学家艾丁格所说的“身体是一切事物的终焉”这句很难懂的话,现在我也觉得好像可以理解了。精神上的东西必须具化成有个性的东西。这种意义上的个性化就是思想的一种成形,一种进步;只有通过这样的成形,思想才能具备充分的力量,达到足够的成熟。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说,现存的任何思想都在各自寻找着最适合表达自己的某个具体的人,不破茧而出决不罢休。正因为如此,当通过那个具体的人体现出来的那种思想开始在大众的脑子里或心里朦胧发芽的时代到来之际,那个人也就对那个时代具有了强大的支配力。

自己的十字架(一月二十一日)的确,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十字架,我们也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个接过来背负。但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只是重负,在它上面还带着可以学会忍耐的力量。即使你把它抛弃也毫无助益,反而会使它因此变得更加沉重,到头来十字架没有了,你却往往会因为习惯了重负而觉得有点不得劲。不过,我们一般都要等到完全没有背负十字架的必要了才开始领悟到它的意义。

早晨的想法(一月二十二日)早晨,在睁开眼睛的同时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在那一时刻,你是听由平时的各种偶然因素导致的当下的“心情”摆布,还是决心牢牢把握好自己生活的缰绳?今天又要马上从眼前的担忧或辛劳开始,还是从感谢新生命的早晨开始?要重新拾起信仰,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再次投身到“生存竞争”中去?你的选择将决定那一天的命运。每天早晨,你一定要带着好想法开始自己新的一天,而不是带着担忧或叹息。这样的话,一整天都多少会有一些阳光足以为你驱散阴霾。

住在燃烧的火里(一月二十三日)无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有不少将自己与世隔绝、一心一意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圣职者”。没有这种精神的圣职者可以说是毫无价值的。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成为一个那样的真圣职者,那么,就是有人用王冠跟你交换也不要理睬他。在这个世上,能够真正助人为乐的人是“能够永远住在燃烧的火里”的人。其他的人不可能比我们所能自我帮助的更有帮助。

不安与操劳(一月二十四日) “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这句名言的后半句的意思不言而喻,但谁都会马上这样说:“只要前半句能办到,就一定举双手赞成。如果实际真是那样,人生该是多么的安逸啊!” 实际上,在这个世上不论你有多么幸运,你也会有不安和操劳。请不要过分在意。

恐惧(一月二十五日)恐惧是恶人或优柔寡断者的弱点,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恐惧。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你因为它而感到恐惧,说明那件事情在你的内心还欠缺正确的想法。找出那个欠缺,把它彻底消除掉。这样,恐惧非但不会成为苦恼,反而会成为指引正确生活的路标。我们肩负着作为人类所必须完成的义务。为此所需的力量和洞察只要追求得当就可以得到。但是,大多数人即便天生就完全具备了这些能力,却可能一点都不会珍惜。他们的灵魂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世尘。

嫉妒(一月二十六日)在人类所有的品性当中,嫉妒是最丑恶的,虚荣是最危险的。避开你心中的这两条毒蛇,你就会觉得心情舒畅、轻松自如。不过,条件是你把前两条蛇赶走后腾出来的地方没有又被孤僻和傲慢这另外两条毒蛇占去了。而这正是摆脱了嫉妒与虚荣的人常有的事。这一点一定要小心,以免陷入自我欺骗的窘境。懦弱与傲慢(这是快要迸发出来的自负心与骄慢感)都是恶灵带来的。如果你在自己的内心里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应当在它们还没有横行之前就马上果断地远离它们。

德(一月二十七日) “德”这种行为,既不是能够强迫做到的,也不是可以教会的,不如只向人们显示“德”的效果,还有可能帮助他们从内心里产生对“德”的信心。自发性才是“德”的真髓。但数千年来,家长、学校或教会一直都在做着背道而驰、徒劳无益的努力,结果却使它着实成了人类一句骂人的话。于是,人类一直在为了摆脱“德”的束缚而不懈地努力着,即使将“德”完全抛弃也在所不惜。而且,连本来与“德”特别相称的人也常常这样做。结果,他们不但没有成为“德”的支持者,反而站到了敌对的一边。

原谅所有侮辱我们的人(一月二十八日)毫无疑问,原谅所有侮辱我们的人,这个教诲的正确性通过我们自己的经验也可以得到确认。没完没了的憎恨会侵蚀人的内心生活,损害心怀憎恨者的心灵,而不是憎恨对象的心灵。即便是在自己心里,也决不能与人争吵。这往往比实际的争执更让自己心里觉得不愉快,而且还会成为各种内心不安的原因。正如犹太人的格言所说的:“对自己爱的人发怒,就是在自己的头上播下疯狂的种子。”

道德楷模不讨人喜欢(一月二十九日)规劝世人“忍耐与服从”、或者自己一边叹息一边不堪重负般地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去做世人的楷模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样做根本无法打动人心,因为大部分世人一定都渴望品尝到现世的快乐——不论多少,甚至只有片刻也行。一个人不能只是诚实,还应该有可爱的地方。这种品性对极其耿直的人来说,即使有也往往很迟才表现出来,或者一辈子也没能表现出来。所以,在社会上,一点也不诚实但却可爱的人,反而往往比伟大的道德楷模般的人物更讨人喜欢。

爱与同情(一月三十日)所谓爱,是容易骗人的,或者至少说是往往很难去践行的一个词。对人类的同情是一种正确的情感,但即使你真的想去爱所有的人,那也是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只会使你陷入巨大的幻灭,最后成为悲观主义者。如果只是对谁都亲切,对谁都寄予同情,决不心怀憎恨、恐惧或愤怒,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而那些经常把“普世的爱”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的人,反而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和没有爱的人频繁交往会损害自己的灵魂。所以,除非不得已,否则应该和那种人减少交往或完全断交。 缺乏同情心是女性的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应当谨慎对待你认为有这种特征的人。而对人产生过分的爱,对女性来说是最难以逃脱的陷阱。

我们要获得这种幸福(一月三十一日)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必须懂得这样的幸福: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谁都能得到的幸福,而且,这是我们的现状无法左右的、常常能使心中充满喜悦的幸福。哲学的理想应该是使人们得到这种幸福。如果哲学及其他类似的学说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无论它具有多么卓越的“体系”,对我们来说也是几乎没有用处的东西。从经验上来看,只有通过从事有益的工作才能获得这种幸福。至少我不知道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而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发现过其他的道路。

四月之思伟大的思想(四月一日)伟大的思想只有在用巨大的痛苦深耕过的心里才能成长起来。不了解那种痛苦,心的土壤里剩下的只有浅薄与凡庸。踩再高的高跷、踮再高的脚也无济于事——无论那高跷是宗教性的、科学性的还是哲学性的、人性的。但是,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又有勇气自告奋勇地踏上这条既果实累累又令人恐惧的道路?一般来说,即使至上的人类思考也具有机械性的倾向,也就是说有用教条式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倾向。这种教条式的表达不断充当着费尽心思的思考活动的替身,至少具有使后来者便于处理问题的效果。这一点在宗教或哲学领域尤为常见。因此,这种教条式的表达必须随着各个时代对它发出的反对声音,而变得更容易被那个时代所理解的动向接纳。

恶的反扑(四月二日)在人类的生活中,让人疲惫不堪、使多少人觉得人生是难以解开的谜的东西,就是我们一直身处其中的、与某种恶不断斗争的旋涡。一旦我们的向善的欲望强烈起来,我们内心里的恶或庸俗就会暂时后退。但它们只是在伺机卷土重来;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己稍作休息或享受一下,那样,你就会发现恶马上会以某种形式死灰复燃,主张自古以来就已然存在的(对恶来说还未失效的)权利。当我们开始疲劳而松懈警惕时,它们马上就会向我们发起攻击。那时,恶总想拼命地挽回失地,而且实际上它常常是能够得逞的。

不屈服于感情(四月三日)我们不能无条件地屈从于自己的感情或情绪。因为感情或情绪不用我们帮忙也会自然而然地存在,而且会对我们的整个生活产生影响。但是,正如天气一样,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它,却能够与之抗衡。这样,我们的性格会慢慢地坚强起来;感情也会不知不觉地从属于我们,它的变化就只是为了打破生活的单调——就像季节或天气的变化、昼夜的交替一样。  特别是儿童,必须从小开始严格地教育他不屈服于感情,甚至支配感情。对儿童的情绪一点也不能让步,过分重视也不对。否则,他就会变成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些没用的、不幸的人。

人生中什么最难?(四月四日)人生中什么最难?你想知道吗?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最难的不是克制私欲,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也不是战胜自己对感觉或感情的执著,不是信仰的问题,不是对人类及其应有的评价感到绝望。这些对我来说反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也是我的缺点),我觉得最难的是忍耐。人类最不错的品性即为:不慌不忙,对一切灾难与不幸有忍耐之心,这样的人才能成长;恶与自私很难立即消除。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人进步,就必须具备超人般的耐性。

依赖他人(四月五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个足够的强者。但依赖他人常常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且,你所依赖的人越有身份、地位越高,就益发如此。现世所有善良、有用的人都属于即使受到迫害、攻击也依然繁荣不息的种族。但若对他们的迫害长时间没有出现或者完全没有可能出现,这种好运就值得怀疑——过分安泰可能就意味着已经成了别人的奴隶。

辨别真实的本能(四月六日)在当今的人类社会,最缺乏的莫过于辨别真实的本能。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让自己受到某些机构、团体的诱惑、煽动,或是陷入不良的社会风潮,甚或一些精神性团体及宗派之中等,这种本能是极其必要的。这些活动每天都在向所有有教养的人袭来,但其中真正有生命力的却微乎其微。大部分其实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刚觉得好像是出了两三份意向书或年报,第二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或者分裂成各种更加靠不住的小派别。你应当尽量远离这样的活动。

人品的印象(四月七日)死后能长久留存在人们心目中的人少之又少。一般人(即便是曾经身居要职的人)过不了几年就会被忘掉。能长久留存在人们心中的,是对那个人的诚实的追忆;至于女性,则是对她真正典雅的爱情的回忆。尤其是在杰出的人当中,去世时几乎得不到人们惋惜的占绝大多数,与此相比,极其单纯的人反而会令人感到非常可惜。为什么呢?因为后者长于抚慰人心,跟他们相处往往会得到心的安宁,而前者并非如此。

谦和的心(四月八日)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坚定地下一次决心:不错过对他人竭尽表示亲近的任何机会——哪怕只是一句温柔的话语或一瞥充满爱怜的目光。正如某位圣人说过的:“要使大家看出你们谦和的心。”可惜,我们过分地习惯于将亲切和金钱等同了。这个决心与决不可以随意发怒的决定稍微有些差异。那种决定是毫无益处的,要做到这一点,人类易怒的天性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愤怒的其中一种——对恶的憎恶与严厉的抗议——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失去的。你不可以相信“只要有一颗良善的心,遵循生活的准则,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地”之类的说法。

对善的怠慢(四月九日)对善的怠慢是一个极大的缺点,也许可以说是所有缺点中最大的一个,因为在这个缺点中找不到任何有益之处。但即便如此,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忽视这个缺点的人比比皆是。因为这个缺点完全是消极的,所以人们一般很难意识到它。一般来说,我们都有逃避行善的倾向,但如果你是个真正聪明的人,就会尽可能祈求那种机会。我们时常感觉到的安息的欲望只不过是瞬息之间的情感。与此相反,如果眼前没有需要行善的机会并且连行善的欲望和力量都没有,这个世界就像地狱一样了。不过,大多数人都在浪费着能够过更加卓越的人生的机会,虚度着年华。

金钱与善行(四月十日)如果你挣了钱,又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应该把一定比例的收入(不论多少)用于做善事。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因此而变穷,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正相反。另一方面,有许多怠惰的富翁连做这点事情都觉得麻烦,他们把那些花都花不完的钱的一部分不分青红皂白地,有的时候甚至连一点善意都没有,就捐给一些团体或组织,以为这样就是行了大善了,这完全是敷衍了事。因为若没有爱,即便把所有的一切都分给他人,甚至舍己身被人焚烧,对自己仍毫无益处。不过,现在不建议谁都像古代或中世纪的出名的豪举中常常看到的那样,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布施给穷人,而是应该保管好财产并善用投资所得的收入。如果自己做不好这些事情,可以去找一个能够信赖的人来代理。如果所有的富翁都或多或少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的话,世界就会变得比现在好得多,他们自己也会活得比现在幸福得多。

防范虚荣的护身符(四月十一日)防范虚荣的最好的护身符是蔑视虚荣的高傲,而防范比虚荣危险得多的敌人——高傲,则要靠内心强大的精神力。世人最容易产生称赞对方的念头的时候,是在人们遇到一个并不要求得到称赞,同时也并不表示轻蔑的、没有虚荣心的、有自知之明的人的时候。不论是催讨称赞还是蔑视称赞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甚至开始吝啬起表达自己的欣赏。由于受教育而有了一点点谦逊的美德的人虽然可能做出辞退荣誉表彰的事,但内心还是会沾沾自喜;而没有得到时也会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再稍微谦逊一点的人则会为保护自己真正的幸福而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更加谦逊的人则干脆就不会为之心动,真的是漠不关心。一边热望辞退荣誉之事传遍天下,一边这样做的人根本就算不上谦逊。而且,这种人大都抱着那样的小算盘不会被世人发觉的侥幸心理。

对付攻击的最佳策略(四月十二日)从他人那里蒙受的歪曲、迫害、屈辱,有时正是我们自我教育所必需的。原则上说,对这些行为保持沉默是最佳的策略。因为在你保持沉默的同时,侮辱者中比较有脑筋的家伙可能会将你想说而未说出口的话更加严厉地讲给自己听。但假如你回应的话,团伙中其他家伙会在你每次应嘴的时候为自己对你采取的不良态度找到适当的借口。反复向世上常见的暗中嫉妒者表示你的善意是防止他们攻击的最佳方法。这样,他们最终会倒在自己的剑下,片甲不留地溃败而去。但若你对他们的批判毫不在意,那么此事无法避免——那就是你会被认为是高傲的。有时这其中也包含着真理,虽然只有一点点。

利己主义的各种形式(四月十三日)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去理解和尊重斯宾诺莎曾经具有的那种宁静的热爱孤独的人生智慧。凡是具有强烈的个性,而且几乎没有肤浅的名望之心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几乎无时无刻不被那种独特的境地所吸引。对善的热情,比歌德在面对拿破仑暴力统治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面对恶的哲学式的平静,要有益得多。同样,对人的爱即便有时会让人神魂颠倒,可归根到底不过只是在乎自己的(外在的或内在的)幸福而已。这种人生观虽然略显狭隘,但和什么也不想去做相比,还算高尚。上面所述的各种思想或态度虽然有着高贵与粗俗之分,观其本质只不过都是利己主义的各种形式而已。

走投无路之人(四月十四日) “成就伟业者乃走投无路之人。”这是何等的真理啊!所以,我们有时必须让自己置身于这种“走投无路”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对某个重大的决定事先有过深思熟虑,然后等到这件应该做或必须做的事情变得明朗起来时,就要果断地去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通常在这种人生最关键时刻到来的那一刹那,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后悔或想回到原先的日常状态的心理。这是一种反作用(力),这种心情撞到不可动摇的事实,会像水流受到大坝的堵截一样不由得减弱了气势。这样初看上去,胜利不属于自己,但实际上经过这样的曲折迂回,胜利反而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

世界的道德秩序(四月十五日)关于这个世界的道德秩序,有一些是我们的理解所难以企及的。如果一定要举出其中的两三个法则,应该有如下几点:一、 恶最初取得表面上的胜利,好像是凯旋而归了,但它终将破灭。二、 现世的真正的善在达到充分强大之前,常常得不到社会或各种机构的赞同或承认。但即便如此,善依然继续自己的活动,在那种宁静的孤独中成长壮大。三、 真正的善良之人所担负的最大的十字架有可能是其弟子或跟随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徒们常常无法完全理解他,反而是他的敌人更快、更好地了解到怎样去判断他。接着,敌人首先对他施予诱惑,如果没能成功就开始对他发起攻击。这两者相比较,受到诱惑的时候就是更加危险的时期。

婚姻的准则(四月十六日)婚姻问题恐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人类生活的主要问题,会给一个民族的整体水准带来最深远的影响。如果婚姻出现问题,教育也会完全失效。在这里,有必要就婚姻的几项准则做一些说明。第一,完全不相爱的两个人只是由于外在的理由而结婚是一种不道德的关系,应该极力避免。第二,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妻子所承担的不应该比丈夫更严格。肉体上的责任和义务绝不是婚姻最主要的方面。第三,美好的婚姻是最美的人类关系,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觉得有比享乐人生更感兴趣的事情,那他(她)即使不结婚也可以过上十分有意义的生活。但如果我们都摒弃享乐人生的倾向,就无法维持作为国民的道义。理由很简单,所有的人都结婚(或不结婚)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婚外性关系是一种向动物的状态回归,所以对有教养的人来说都是不太适合的。

精神与肉体(四月十七日)由于肉体上的原因觉得自己无精打采或感到忧郁的时候(即便是内心充盈的人也可能由于精神受到肉体的束缚而发生类似的情况),你大可不必将这种状态看得过于重要。肉体只是这样一种东西,它的存在并非为了它自己,而是为了精神而必须维持的一种机械。所以,过分担心肉体、或者“只为健康活着”而别的什么都不管,对有思想的人来说是不大相称的。这样的想法至多只在患了重病时才可以有。但即使是在那种情况下,精神也必须尽早地、而且充分地重新掌握主动权。

第六感(四月十八日)我们得承认,在神话时代或者人类的最初时代(大概可以这么说,那个时代不如现代好)出现的那种灵性的能力至今依然存在着。如果现在不存在灵性能力的话,无论如何,责任都在于我们人类自己。第六感,或被称作“透视能力”的东西大约还是存在的。一般人眼睛看不到的物体或耳朵听不到的声音对拥有那种能力的人可能觉察得到。但是,如果类似的事情频繁地发生或者有人大张旗鼓地宣传,那就恐怕是有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了。总而言之,这种能力应当极其谨慎地对待,不可以让它成为长期压抑人类自由意志的力量。以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人类具备一种本能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厌恶感(例如,拒绝食用过量或有害的食物时的感觉)丝毫不差,它就像一个警示牌,可以阻止人们去深入接触那些无用的精神产品。但是,人类必须很谨慎地对待这个微弱的警告,因为一个人很容易对精神不健康的东西放松警惕,还可能动辄将那种不健康的东西变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身上都将出现这样的事情。

乐观主义(四月十九日)要想说服人,有两种选择,或者先向他们提示物质上的利益(这是不正当的手法),或者把他们的心吸引过来。  我们应该有一份只报道当今世界的一切善事,而对邪恶、无聊的事情不屑一顾的报纸或评论杂志吧?读了它,我们才会了解到这个世上有多少美好的事正在进行,特别是,有多少最初是恶的东西最后却转变成了善,并为善服务。这才是正确、合理且经久不衰的乐观主义。

巧妙的退场(四月二十日)戏剧演员常常会用到“巧妙的退场”这个词,它对我们回忆人生走过的各个阶段、回忆我们一生中深交过的故人也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正确的、优雅的态度和一切往事(不论好坏)告别,最后也能堂堂正正地和自己的人生说再见。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一直发现不了这个退场的时机,我们的宿敌会替我们找到——这是常常会发生的情况。

恶的锁链(四月二十一日)有多少人在被他们自己的锁链拖得晕头转向!如果觉察到这一点,我们应该会对他们更加表示同情。然而,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憎恨也数不胜数。这不是因为人们害怕援助他人,就是因为人们有一种本能的预感,担心可能过于亲近就无法充分发现善意之事。自我牺牲与克制的伟大行为,具有帮助人们斩断恶的锁链、排除善的障碍、消除过去的回忆或拯救被囚禁住的灵魂的力量。这在我们每个个体身上同样适用。

自己的圣经(四月二十二日)每个人都可以是他自己的圣经,只要你有足够的忍耐力。

不可信赖的一代(四月二十三日)我们并不能把在理论上可以引出结论的话语统统都拿出来用,特别是要对某个人物作出判断的时候(平常我们大都极其轻易地作出判断,然后又不得不进行更改),最好还是依靠“真理之灵”的引导。人们对一切事物最初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囿于一时的判断,却在为之热狂时转瞬间就将它抛弃,不仅如此,对以前给予极高评价的事物也置之不理——这种态度就是当今学校所孕育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信赖的一代的典型特征。你最好不要信任他们。特别是当他们集体打着 “青年”、“新流派”、“进步”、“未来”等旗号登场,嘲笑一切旧事物时更是这样。他们一般都是只有这点本事的人。

福气(四月二十四日)财富与福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福气不光顾的财富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福气是努力想要得到也得不到的东西。那是一种神秘之力,一个赐来之物。福气像一个特征附在某个人的身上,那种力量还会波及对那个人表示好意或亲近的人。所以,如果你是个聪明人,一定要努力和有这种福气的人交往,尽可能避开福气不光顾的人。运气与福气也是密切相关的。运气是在不这样做就可能得不到福气的时候到来的。特别是在心中有了依赖自己力量的自信与傲慢时,它们就会阻止福气的到来。因此,再次打开心扉,使自己的心变得柔软,直率地行动起来,就是运气的任务。这个目的达到了,福气就会不期而至。

最好的交际方法(四月二十五日)人与人的交往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终止。正确的交往方式确实是一种才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才能。然而,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却往往没有这种才能。最好的交际方法是自然、有亲近感、稳静,能在对方心里留下和睦的印象。但是,这种方法对热情外向的人完全不适用,而且让人觉得美中不足。最不好的是使对方产生感叹的态度,这种态度比善良更适合于当今这个以伟大为目标的时代;但无论如何,这种态度本身已经包含了惩罚,因为它只对愚蠢的人或没出息的人才会灵验。所以,那些被称为“崇拜者”的人也是一帮靠不住的团伙——即使崇拜的对象是名气最大的人物——不是说谎者,就是自己本身没什么能耐的人。

行事的准则(四月二十六日)要正确地行事,我们首先必须不停地工作,忠实地运用人类所能够使用的一切手段,并且不要做无益的担忧。其次,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让任何机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也不要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倒或失去镇静。最重要的是不要多嘴。喋喋不休地说些没用的话会成为卷入麻烦的原因。为将来的工作做些假定的备忘,以便尽早开始准备工作的做法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但是,真正确定这件工作的时候应该尽量不要用到这种备忘。无论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不要花很长时间去做迂回反复的“事先准备”之类的事情,而必须马上精力充沛地着手进行。我们必须立即向着目标的中心思想挺进。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重要的思想数量极少。这样,附带的思想会在工作进程中自然而然地随之浮现在脑海中。

神经与性格(四月二十七日)在人类的性格中,与神经有关的因素很多。如果可以连续地使神经保持镇静,人类的许多缺点以及固执、易怒、恐惧、操劳、认生、无情、怠惰等性格上的瑕疵全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反之,如果做不到,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就会丧心病狂地凶猛起来。面对众多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病人(特别是这两方面的疾病都有一点的神经病患者),虽然我心里明白能够治疗他们的疾病或帮助他们(或者说至少能减轻那种疾病的痛苦)的方法,却很难说服他们采用——真有一种无以言状的悲哀。

非同寻常的事物(四月二十八日)你可能希望对你看到或听到的非同寻常的事物知道得更多一点,但我也无法对此作出详细的说明。无论如何,要听就要用心去听,那些话语总是极其明了的。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经验,但中间也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看到非同寻常的事物则是更晚一些时候的事情了。看到的比听到的多少会更明了一点,但也就是内在的影像的一种具体化。虽然不论是听到还是看到都不是没有理由的,但那总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来临的。所以,要人为地唤起这样的事情就是冒渎之举。我甚至认为谈论这种事情对我来说都是不相称的,要叙述这种事情就更做不到了。而且,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看到或听到非同寻常的事物是一种恩赐,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定会为之惊叹,而且那只对当事人具有意义。所以,你大可不必对这样的事情苦思冥想,它属于人生中难以言说的事情,也是所谓的“adiaphora”(无关紧要的事情)之一。

天才(四月二十九日)天才是一种精神病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些只是喜欢似非而是的议论者在搬弄是非而已),但因为天才是人类最大的荣誉,所以我们为了人类的声望也不能承认这种说法。不过,在这种基因对其所有者产生的各种影响当中,有些的确包含着带有病态倾向的东西。具有天才基因的人只要开始目中无人地主张任何义务都无法束缚的绝对权力,这种病态倾向就很容易进一步恶化。天才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近疯狂或实际上陷入疯狂的例子并不在少数。所以说,他们自以为是聪明的,却成了愚蠢。

爱的一瞥(四月三十日)古代智慧的最美表现包含在罗马皇帝马尔克斯·奥列力乌斯的著名日记里(这本日记据说是在皇帝突然去世之际,在他的长袍的前襟里发现的),其中有一节这样说:“永远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并将这种不断的磊落大方作为你惟一的乐趣。而且,别忘了时不常向神性奉上一瞥的义务。” 处于最高地位的人出于哲学的见地说出比这段话更美的话语,并身体力行的例子是从来没有过的。由衷地仰望上苍的爱的一瞥,对受此一瞥的神灵来说,比造型最美的祈祷都更有价值。和华丽的辞藻相比,我们更加喜爱小孩甚至小动物的那种会说话的眼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