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求变求新 打出素质教育"组合拳"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组合拳素质教育 2010-05-20 10:41:29
在有着悠久重教传统和人文荟萃的苏州,今天,校园“动”起来了,教室“活”起来了,教师“跑”起来了,学校“特”起来了—— 打出素质教育“组合拳”

    在有着悠久重教传统和人文荟萃的苏州,今天,校园“动”起来了,教室“活”起来了,教师“跑”起来了,学校“特”起来了—— 打出素质教育“组合拳”

    【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一地一校、单兵突进势必难成气候。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步步为营,区域推进,环环相扣,要打“组合拳”。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该如何求变?校长教师该怎样应对?如何为那些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学校还要不要升学率?

    从2007年开始,苏州市潜心探索这些教育改革中的老问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们打出“组合拳”,初步取得了“学生轻负担、课堂高效率、校园现生机、中高考升学率提高、百姓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如今,素质教育的“苏州经验”,在江苏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关注。

    出台“三项规定”,让校园“动”起来

    【核心理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要想让学校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压力从学生身上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真心实意抓素质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只有靠制度来保障。

    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的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重教传统、人文荟萃的地方。历史上这里先后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苏州的教育也在腾飞,百姓最在意的中高考升学率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但是,这个时候,苏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却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高度来看,根本在于促进人的现代化,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近些年苏州的经济快速发展,仅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30家落户苏州。这些大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决不能为了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不符合人的成才规律,更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校长教师背负压力,又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疲、校园死气沉沉。

    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唯一的出路就是下决心抓素质教育。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后,在2007年寒假来临之际,苏州市教育局下发了《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即“三项规定”。

    “三项规定”明确,小学每天下午3点20后、初中每天下午4点后,必须全部结束课堂教学,用1个小时让学生开展活动;学校要打开实验室、专用教室,打开图书馆、阅览室,打开运动场馆,并要精心设计活动菜单,供学生选择。

    “三项规定”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社会关注的招生考试、学校办班和中小学节假日集体补课等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明确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明确公办、民办中小学不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明确公办、民办小学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节假日整班补课。

    “三项规定”还明确要求教师不搞有偿家教,提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校长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科学规律,用少的时间,用好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三项规定”重申坚决反对在职教师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严禁在职教师在工作日从事有偿家教,严禁对本校学生从事有偿家教。

    对市教育局下决心搞素质教育,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支持。当“三项规定”文本初稿交到当时的市委副书记杜国玲和副市长朱永新手里时,两位市领导要求教育局抓紧组织实施,一定抓出实效。

    当时,这一大动作在苏州教育系统掀起一次“教育风暴”,校长们私下里称“三项规定”为“铁规”。但这也引起一些家长担忧:“如今是竞争的年代,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们的孩子却在玩,考试能不吃亏吗?在高考场上拼得过那些狠抓应试教育的地方吗?”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却很镇定,“我当时准备有20%的校长反对。”鲍寅初说。为此,他召集部分校长和学生家长开座谈会。在会上,他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来办教育。学校里除了有琅琅读书声、教师讲课声外,还应该有悦耳的歌声、开心的笑声、运动的呐喊声!没有笑声、歌声、呐喊声的校园是残缺的,是悲哀的,是不健康的。”

    就这样,苏州市走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一年后,为了进一步推动“三项规定”的落实,苏州市教育局开展了一次大型专项暗访督查,共组织了13个工作组,召开了90多场师生座谈会,还发放了3500多份学生问卷,显示近90%的中小学生知晓“三项规定”,87.82%的小学生、95.71%的初中生认可学校按要求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督导检查的结果,我们发现‘三项规定’颁布以来,多数学校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了经批准的艺术和体育特色班外,已经不存在重点班和实验班。”苏州市教育督导室督学处处长朱学标说。

    除了各地教育局向社会公布的举报电话之外,督导室平时还会组织人员明察暗访,事先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被查学校预告,直接进校,并且事后通报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学校也都采用实名通报,督促整改。

    打造高效课堂,让教室“活”起来

    【核心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升学率并不矛盾。讲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向45分钟要分数,向兴趣要分数,向体育要分数。

    “三项规定”的实施,让推进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是,包括鲍寅初在内的市教育局领导们心里一直担忧:如果因此出现中高考升学率大幅下降,该如何向老百姓交待啊!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三项规定”实施后的第二年高考,苏州市的升学率不降反升,整体的高考成绩稳居江苏省前列。2009年高考,苏州市更是一举囊括了文科、理科、艺术类三个全省第一名。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样的结果进一步坚定了苏州市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的信心。事实证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并非对立,高素质与高分数相伴而行。

    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向课堂要分数,这是苏州市在实施“三项规定”后提出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由一批特级教师引领,苏州的课堂变得活跃而高效。梁丰中学校长夏彤说,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一堂课,老师只讲20分钟,其他时间学生讲、学生听,老师只在一旁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主动,没有一名学生开小差,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苏州市加大教科研力度,要求学校认真探索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的科学方法。3年前,吴江市教育局在全市学校探索推行一种新型的教研方法——“课堂观察”,组织教研人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会诊”。有一位教语文的女老师,原来喜欢在课堂上提问,一节课居然提问50多次,许多是无效的问题。经过“课堂观察”后,这位老师改掉了毛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类似“课堂观察”这样的教研成果,苏州市还有很多,如苏州中学的“主动学习模式”、苏州十中和太仓高级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苏州实验小学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等等。

    除了向课堂要分数,苏州市还提出向兴趣和体育要分数。如今,在苏州市,每天下午3点20分,下课铃声一响,校园就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学生们欢快地跑出课堂,操场上、树阴下、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都能见到学生运动的身影。滚铁环、丢沙包等“老游戏”这两年又重现苏州校园;劳技室、科技活动间、音乐房、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桃花坞木刻年画、昆曲、评弹等苏州特色的文化遗产走进了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不能一到假期又钻进题海。从2007年开始,苏州市开始在全市倡导学生假期“三会”,按“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要求自觉安排好学习和体育锻炼,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学生动起来了,校园活力激荡,学生的体质也上来了。今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13个城市高中生体质测试数据,苏州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排名名列第四,超过省平均得分1.76分。

    评价制度是素质教育的保障。苏州积极改革评价制度,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三好生”如今只是苏州学校评价学生的荣誉之一,各学校还自设有单项奖、特色奖。“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多元化的评价会使大批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苏州,这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

    近两年,苏州市坚持将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学生考评体系。2008年,苏州市将游泳列入中考项目,第二年又在中招政策中增加10分体育平时成绩。各级教育部门对于学校的评价也不再唯分数至上,而是重在对学生做人的教育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贡献率。

    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师“跑”起来

    【核心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校长和教师的压力反而更大了。素质教育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在校长和教师,关键在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苏州市教育局出台“三项规定”的同时,采取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

    2007年8月的一天,苏州首届“科学解题,把握学科基本功竞赛”启动,全市近2000名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坐进苏州一中的教室,和学生一样做数学题。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和学生练习册上的,占七成;另一类是中高考题,占三成。

    “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科学把握教材,清楚考试方向,提高教学效率,不搞时间战、题海战和疲劳战,不挤占素质教育的空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苏州市教科院院长祁建新说。

    从此,这样的大“比武”在全市中小学各学科全面开花,每年暑假定期举行。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要参加。一位名叫陆球的物理教师说:“这样的竞赛确实能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和考题,为了参赛,我认认真真通读了高中物理教材,还做了许多题目。”

    为了不给老师们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每个参赛老师的具体分数校长们是不知道的。“比赛的目的不是要让老师们出丑,而是一次专业的反思和精进。”鲍寅初说。

    班主任也要“比武”。在苏州市首届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中,全市各区域选拔出来的近30名选手,围绕班主任工作7项技能同台竞技。在笔试环节,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还被列为分析案例。

    除了组织教师比赛外,苏州市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放暑假,学生歇了,老师不会歇。苏州市教育局人事与师资处处长顾乃肖告诉记者,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早已成为一项常态工作。每年暑期,教师培训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以2009年为例,市教育局共组织27次培训,培训教师人数达6200多人。

    苏州市特别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市共有专业教师54588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有32678名,占师资队伍的60%;30周岁以下的有22124名,占师资队伍的40%。另外,每年大约有1500名应届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

    “所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要。一定程度上,青年教师队伍的教育质量高,苏州的教育质量就好。”鲍寅初说。

    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市教育局的鼓励和激励下,这几年苏州市涌现出很多深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他们年轻有活力,与学生沟通起来容易,也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比如,有的年轻老师喜欢通过博客与学生交流,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也乐意与年轻教师交朋友。

    苏州一中的高中语文老师蒋涛,就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年轻教师。去年,他的一本30万字的著作《我的语文我的班》正式出版,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当地媒体曾以“这个80后语文老师太有才了”为题,报道了蒋涛的事迹。

    翻阅《我的语文我的班》这本书,里面记录了蒋涛三年来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创新尝试。比如,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古文字词太枯燥了。于是,蒋涛提出让学生写山寨版《史记》,学生们可以模仿《史记》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选择同学或老师写《列传》。学生范欣莹给数学老师写了个《朱言言列传》,文中写道:“一日,先生忘手机于课上,卒响。众闻之,乃《叮当猫之歌》也,惊须臾,嘻嘻而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写作中学会了古文言字词的用法。

    如今,在苏州,像蒋涛这样敢于创新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他们正在成为苏州市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强保证。

    为了鼓励教师自觉提升教学水平,苏州市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教师的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与素质教育挂钩。苏州市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意见》,明确规定拔尖和破格的教师要优先考虑那些致力于减负增效的优秀教师。

    “如今,在苏州,给学生加班加点的教师没有地位,花少的时间获取高质量教学成绩的教师评上了先进、当上了模范。”苏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周春良对记者说。

     这几年,苏州先后推出了周氏德育奖,每年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奖励全市优秀的德育教师。并且开评执行“三项规定”模范教师、教学“六认真”优秀教师,增设了教坛新苗奖。

    鼓励多元发展,让学校“特”起来

    【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要给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多元的选择机会。

    曾有记者问鲍寅初:“现在,大城市的择校风盛行,苏州哪个学校最好?择校风厉害么?”鲍寅初回答:“眼下在苏州,很难说哪个学校绝对好,因为每个学校各具特色。”

    其实,长期以来,苏州就十分注重特色办学。鲍寅初说:“无论你怎么抓课堂,抓教学,总会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但是,他们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特长。不同特色的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多元选择的机会。”

    苏州市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里有四个不同:对不同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这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设不同的奖项,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和激励;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

    事实是,近几年苏州的初中生毕业后途径很多:可以升普通高中,可以读职业高中,可以读艺术、体育、科技特色学校,也可以读国际课程。这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成才的机会。仅2009年,苏州市通过艺术和体育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就有967人。

    特色办学也使很多学校找到了发展的“捷径”。苏州第六中学曾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但是,学校因盲目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几乎走到了内外交困的低谷。痛定思痛,学校下定决心,提出办艺术特色学校的发展新思路。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成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由于地处偏远,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教师也大多是从全国招聘来的。这所学校发挥地处高新区的区位优势,走科技教育特色办学道路,先是指导和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后来发展到搞机器人。2003年,在苏州市教育局和市科协的支持下,学校开始办科技创新大赛,至今已办了3届。

    如今,特色教育遍布苏州城乡。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建立了51个“乡村读书会”,民风乡俗、农时特产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苏州市第三中学因几十年坚持科技教育,获得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在太空拥有了一颗“苏州三中星”,三中学生大部分被熏陶成为“天文迷”。平江区的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社团,如大儒中心小学的小兰花昆剧团、善耕实验小学的小牛牛苏绣传习所、平江实验学校的银杏娃评弹艺术学院、城东中心小学的小茶花民乐团、敬文实验小学的小皮皮喜剧表演队。平江区桃坞中心小学还出了教材《桃缘》,设计了26课,聘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为顾问,每周三下午定期辅导学生创作桃花坞木刻年画。除了传统文化特色外,现代科技也进了校园。在历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比赛中,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已有12名选手夺取世界冠军。

    特色教育在造就特长学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两年,苏州出现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比如,2008年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常熟中学学生杨清嘉,不仅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喜欢唱歌和漫画,而且学习习惯好,善于利用45分钟。2008年,仅苏州中学就有86名学生因综合素质高被哈佛、早稻田等国际知名大学录取。

    【结束语】3年多的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种子已经在苏州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苏州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能够在宽松的校园内快乐、自由地成长;苏州的百姓是幸运的,他们的子女有更多选择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记者 蔡继乐 赵建春 陈瑞昌 陈志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