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低碳发展国际论坛十大发言摘要聚焦
——2010低碳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摘要
编者按 4月16到18日,“2010低碳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世界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论坛旨在为政府、院校、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在低碳发展领域进行对话与合作的国际平台,共同推动低碳产业与研究的发展。来自各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400余人出席论坛,就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政策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本期摘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要在整个发展思路上考虑到低碳
□ 世界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 马俊如
在我们的词汇中,一谈到低碳,就离不开气候变化。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科学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政治和经济问题。在国际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谈判当中,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为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人类的文明从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变成把物质转换为能量,作为能量资源。今天,我们看到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面对能源、资源的制约,面对大量的环境治理,这些都使得我们感到应该思考低碳的科技、低碳的产业、低碳的经济。实际上,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能源、新技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可能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经济发展局面。因此,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追求绿色GDP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等根本性主题。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节能减排,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环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认识是不同的。现在谈到低碳,都讲新能源,但是现在提到的新能源,哪个是真正新的呢?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的标志,事实上太阳能早就利用了。它不算是新能源却是一个值得发展的技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是新的。所以说,人们通常把低碳经济跟高科技联系起来。今天谈低碳经济,应该把视野放的更宽一点,也许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举个例子,云南滇池是非常美丽的。现在滇池治理,把污水都堵掉了,但要把污染的水转变为清洁的水,专家说还需要100年。30年造成的污染要100年来转变,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多少资源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得和失如何看待?很多发展中国家也会走中国这条发展道路的时候,如果吸取这样的教训,能在整个发展思路上考虑到低碳,考虑到创新,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低碳经济要求建立新的行为准则
□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海 闻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也将是北大深研院建校10周年。在这10年里,北大深研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方针,那就是“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这次低碳论坛也正体现了这4个特色。来自15所中美日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来自20家中美英等地的公司,来自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76位演讲嘉宾的强大阵容将给大家带来一个真正的思想碰撞、交流的机会。此次讨论的话题则是当今世界切实关注和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话题,是全人类必须面对和探讨的一个话题。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对低碳经济很感兴趣。低碳经济囊括了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甚至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因为它要求建立一个新的人的行为准则,以低碳生活为核心的一种行为准则,这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主义的行为标准截然不同。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个更可持续的、资源节约的、低碳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个正在萌芽的“低碳时代”,我们需要把中美台港各地的有识之士聚集在一起,来探讨什么是低碳,它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金融模式以及如何从法律、经济、国际交流等方面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真正开启这么一个有实质意义的“低碳时代”。我希望北大深研院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北京大学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承担起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这是一个产业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曾是一面最夺目的旗帜。现在作为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我们相信她也将是中国低碳发展的一面最夺目的旗帜。
把深圳建设成低碳生态示范市
□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 高国辉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在过去30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拥有人口超过1500万的国际大都市,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跃和整个成长的变化。今天,深圳生产总值已居内地大城市第4位。
近年来,深圳在生产转型及高科技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特别是在生物技术、互联网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们清醒的看到,能源短缺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深圳经济飞跃的约束。在2009年,深圳市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和清洁产业的振兴发展计划和政策,我们有信心在今后5年内形成初具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链,我们相信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将会成为未来深圳创造新辉煌的新动力。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深圳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的“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如:什么样的城市符合低碳城市的标准?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我们希望本次低碳国际发展论坛能够在这些新的问题上得到很好的答案。
低碳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题,也是一个对中国建设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作为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我们坚信深圳将肩负起一个历史使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设低碳城市的示范。
吸引全球净化科技企业资金到中国
□ 新加坡环林净化科技实业集团总裁 林诗曦
新加坡环林净化科技实业集团希望利用新加坡作为跳板,吸引全球净化科技企业资金到亚洲,到中国。环林净化科技集团在亚洲的商业模式是寻找商机,安排技术认证、产业化,规划商业风险。我们成立“一站式、自上而下”的净化科技商业化平台系统,国外技术进入到中国市场,基本不需要到各个城市参加展览推广,通过我们设在北京的平台,一站式把国外清洁能源技术经我们与各个行业的主导单位进行技术界定。假如这个技术好,就往前走,我们就会通过组织各种交流研讨,把净化科技尽快产业化。假如技术不好,就不要进中国市场。
环林净化科技集团目前在杭州做新加坡低碳科技园。今年3月23日,项目已在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上签署了。这个项目总面积345亩,总投资额大概人民币20亿元。新加坡低碳科技园总体规划设计,旨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出城市生活方式及现代生态建筑的标准。我们希望可以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低碳科技园。总体规划主要就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综合生活社区,打造出适合生活的多功能经济园区,打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框架,创造出不同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及低碳排放的总体规划方案。
环林净化科技集团的职责主要是总体规划、总体发展。净化科技园主要是以低碳工业为主,区域建立集中供能循环系统,会采用自然的冷却系统,还要根据主要的风向和空气流通来做整个规划。尽量利用园区里面的水道,加入各种各样的过滤系统,将会有一定开放的空间系统和绿色空间。为将来打造8大中心:低碳经济总部、金融中心、标准化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产业化中心、营销中心和服务业中心。再生能源发电、绿色建筑与绿色家电的自动化系统、净化与绿色水源的管理、无污染的环境指标、节省能源的城镇的整体规划都是我们主要的绩效指标。
低碳发展需要正确的培训引导
□ 英诺维盛(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 敏
自从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一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筐”,与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设计、节约型社会等有关的内容,都被“融会”为“低碳一筐”,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语焉不详。低碳概念上的混淆,培训引导的缺失,十分不利于低碳发展在中国的启动与普及。
低碳,目前最主要的内容和最紧迫的任务是节能减排,以实现中国的社会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这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创新低碳技术、一步从“化石时代”跨越到“低碳时代”的产业转型机会。
碳排放已经从一个解释全球变暖的理论变成了一场国际社会的博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和一次性能源消耗国,处于这场国际博弈的风口浪尖。中国的举动,对于全球未来的“低碳时代”定位和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中国进行具有正确导向的“低碳发展”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创新研究院携手合作伙伴,经过认真的研究与筹备,推出了颇具实质内容的“低碳发展要领培训”,其独特之处在于:从政策解读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来为学员提供思考的机会和讨论的空间,以开阔学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在工作和实践中主动运用低碳发展理念的基本目的;首次完善了“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文化”等概念;理念与全球发展同步,师资来自国际常春藤名校;美中两地授课,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低碳理念与低碳技术进行对接与碰撞。
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快速培训出一批了解和掌握低碳发展正确概念的高级人才,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家和有关科研人员,让他们能够对海量低碳信息,有所分析,有所借鉴,有所应用。
长期目标是通过培训和技术合作建立一个交流网络,推动低碳技术在中国的自主创新和研发。
依靠创新发展低碳经济
□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 张景安
今年是中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道路,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在讨论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就是低碳发展。这是个全世界关注的难题,不仅关系到世界的文明进步,也关系到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要发展必须走低碳之路,再走30年前的老路,将很难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因此,走创新之路也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当年的大引进、大合资。但是,当差距不断缩小、竞争日趋激烈,还希望通过依赖引进技术获得发展几乎是白日做梦。在面对竞争的同时,我国还必须偿还30年发展中付出的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要科学发展、要持续发展,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创新,别无他路可走。只有靠创新才能强国,只有扎扎实实搞创新,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走低碳之路。
历次经济危机都孕育了新技术革命,但是新技术革命什么时候发生,在哪个领域发生?抓住机遇,才能抢得先机,错过机会,差距就会更大。走低碳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选择。去年3月,我国作出了应对金融危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要利用人才和市场优势,依靠科技、依靠创新战胜经济危机,可持续发展,孕育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跟上这个时代国际竞争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已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通讯、三网合一、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电动汽车、LED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主要成果,也为未来奠定了一个基础。但总体来讲,创新还不够,相当多的企业还依赖他人的技术发展。
总结东南亚金融风暴我们获得一条启示:从表面上看,东南亚经济落后是由于开发的新技术比较少,传统市场逐渐饱和,实际是投资效益的边际效益越来越明显,大量资本涌入产生泡沫。从表面上看,亚洲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基础过弱,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没有形成一条支持创新的有效系统。亚洲国家经济的高增长是依靠外向型经济和大量国际资本和国内高储蓄资本快速发展,是依靠世界的经济转型。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是依靠创新,发展信息、网络经济。我国也要跟上这种发展步伐。
中国要在未来若干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生物农业、LED、太阳能发电等)中取胜,要在产业发展中走低碳发展之路,根本就在于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增强,这些东西很可能变成空话。我们既要重视大企业的创新,也要重视小企业的创新,特别是注重风险投资对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企业创新,不是认识问题,主要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利益机制和驱动力,就能够以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发展低碳产业,营造低碳文化,振兴低碳经济。在未来10年,中国就有可能通过创新在若干领域走在前面,改变中国多年来落后的局面。依靠创新创业发展低碳经济,依托资本市场支持发展新经济,这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将有重要贡献。
生物质能源是低碳能源的主力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国际上两个权威组织都提出,与能源无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估计只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20%,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21世纪是全球能源换代的世纪,不是转型的世纪。把这100年一分为三,第一阶段是单能阶段,第二阶段是双能阶段,第三阶段是三能阶段。21世纪能源换代的第一阶段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单能阶段,但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将由90%左右下降到70%左右,低碳能源由5%左右上升到30%左右,低碳能源的主力是生物质能源,水电、核电等都有大发展。中国不含太阳能的低碳能源可开采资源量为20.3亿吨标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占27.4%,生物质占51.7%,核能占3%左右,大水电站13.7%,小水电站9.2%。中国的生物质原料资源为10.47亿吨标煤,其中林业占36%,农业占64%。
生物质资源的原料和产品关系非常密切。把原料与最佳的产品做个整合,如果按照2008年的资源量,据估算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原料大约可以替代石油的3.9亿吨,替代煤炭的2.7亿吨,替代天然气的1.5亿吨。中国非粮乙醇原料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薯类生产国,年播种面积1.5亿亩,总产1.5亿吨,占世界总产的3/4。甜高粱,适合于在盐碱地、沙地上发展,是各国关注的一种能源植物。中国农业部针对可用于发展液体燃料的宜能荒地资源进行了一次以县级为单位的专项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宜农荒地4亿亩,按0.6垦殖率,可垦净面积为2.4亿亩。
燃料乙醇是替代石油的主力,2009年全球产量5859亿吨,替代汽油消费量的5.4%,减排二氧化碳8757万吨。在中国,每生产1吨乙醇农民大约可以得到1500元,如果能够生产1亿吨,1500亿农民都能得到一笔很大的收入。中国的秸秆资源也很丰富,可收集的农作物秸秆量为6.87亿吨,其中可用于能源的3.44亿吨;可收集的林业剩余物量为1.97亿吨。合计年产量2.7亿吨标煤,减排6.7亿吨二氧化碳,农民增收1400亿元。以农林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成型燃料,以农林废弃物为主体的固体生物燃料资源量大,转化技术与设备相对简单和成熟,减排效果明显,农民出售1吨原料可得200—300元现金收入。除此而外,中国沼气原料资源量相当于830亿立方米沼气或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具有减排1.4亿吨二氧化碳的潜力。
在清洁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是唯一经植物光和转化的化学态能源,唯一具有多元原料和产品,既可以生产能源产品,也可以生产种类繁多的非能生物基产品。中国理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因为它资源量大和占有区位优势;原料与产品多样化,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多种能源及化工产品;第一代技术成熟,设备可以全部国产化;国家对企业的补助转移支付给农民,可以立体地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促进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距。
法律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重大
□ 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副主席 詹姆斯·博伊德
深圳是国家生态示范城市。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代表美国加州州长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在1989年的时候,美国加州曾是世界经济的第五或第六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在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加州。伴随经济的增长,我们意识到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如何面对气候变化。
在美国加州,石油是占主要地位的。一般来讲,能源主要用于发电,而加州的能源主要用于交通,这一点加州和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别。2004年,加州温室气体排放交通贡献最多,占41%。在加州电力供应方面,优先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能效问题,就是能源利用的问题,第二是要考虑可替代的再生能源。加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33%。
加州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假定保持现有能源进口量不变的情况下,无论对产生温室气体的能源需求是否进行管制,加州都会出现能源供不应求的状况。2002年,加州实施了AB1493法案,凡在加州售车必须符合当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数据显示,在加州管控方案都实施的情况下,仍会出现15%的缺口。
在低碳发展方面,加州的法律政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鼓励政策分为太阳能激励计划、能效方面、可替代能源、交通运输和研发支持等。政策以行政命令和规则标准等形式为主,其中包括可再生电力标准、建筑以及能效的标准,还有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的法案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和零排放的要求。
低碳时代要培养低碳品格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 耿 旭
要以排放为基础的新观念理解低碳能源。我认为,低碳或高碳是应该从大气的角度来分辨。如果最终排放到大气的碳是不增加大气的原有平衡状态的碳含量就是低碳。这个分法就不仅是个品种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比方说,清洁碳技术、碳扑捉存储等技术可以让煤炭使用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这套技术的应用使得煤炭对大气的影响减少或消失。如果技术成熟,煤炭在这种技术应用下就合乎“低碳能源”的意义,因为没有碳排放的问题。当然煤炭和石油还有其他问题,那就是“有限资源”。但是那是另一个问题,不是低碳高碳问题。
从过去急速发展中我们认识到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的严重性,因而期待着改善人与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不只是经济技术政治问题甚或不是二氧化碳问题,是人要怎样活的问题!
低碳时代的价值观:低碳经济是化破坏为生养,重建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功能,促进健康人文系统可持性发展。低碳时代的生活方式:培养低碳生活习惯,有效利用新能源资源,化竞争为互助,建设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和谐社会。低碳时代的品格:俭,德之共也。德乃为人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威高诚领导者也。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不是事情造就人,乃是人成就事。有低碳人的品格,才能做低碳人的事。低碳品格是21世纪领导人类发展的品格,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一个低碳的人生。
低碳城市崇尚科技、自然、以人为本
□ 台湾大学机械系教授 马小康
气候变化造成强风、森林火灾、洪水。美国也发生飓风造成桥梁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台北市还有深圳市要如何发展低碳城市呢?新奥尔良在飓风之后做了什么改变?他们在水管理和预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现在新奥尔良是用5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做。台北市的温度跟新奥尔良差不多,可是过去台北市防洪是用30年、50年的频率来做。台北另一个参考对象是迪拜。迪拜温度比台湾高十几摄氏度。台湾学习迪拜针对高温环境怎样设计人行道,怎样改变对迪拜的观感,对屋顶的花园、窗户和墙的比例做一些规范,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
深圳气温持续上升,日照量下降,湿度下降,可见的距离越来越短。这说明深圳必须面对被污染的环境。台北市是怎么做呢?台北市有9个标准,要求造价5000万台币以上的必须有绿建筑标章(Green Building),其中有绿色量指标、基地保水指标、日常节能指标。日常节能指标又分为建筑外壳计划、空调计划、照明计划。除此而外,还包括室内健康指标(避免有害建筑材料所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的排放)、水资源指标、污水垃圾改善指标。很多城市的很多建筑都采用了低碳设计的理念。在台湾,我们鼓励大型企业要做一些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应该要考量气候环境的变化,要建立绿建筑标章,让企业永续发展,未来应该朝向综合科技、自然、以人为本的方向设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