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里程碑中国科技发展 2009-09-12 16:17:33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9年后的今天,也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9年后的今天,也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科技界专家更是群情振奋,认为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值得全体中国人骄傲,更激励着科技界勇攀科技高峰。“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两弹一星’具有同等重大意义”“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与‘两弹一星’具有同等重大意义的辉煌成就,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高度评价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把人送上去跟把其他的仪器送上天大不相同,因为人是有生命体,要保证绝对的安全,要有一套生命的保持系统,这个系统很复杂。我国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性、运载能力、控制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都达到了世界前3名的位置,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比起美国要少得多。“这是一个大科学工程,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突破。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说。

“载人航天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振奋之余,我们需要非常清醒、冷静地看待这次的成功,这既是历史性的第一步,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追赶发达国家我们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至于走向太空深部、利用太空,任务就更重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的“提醒”,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同。“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只是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载人航天最后的目的还是人在太空为地面服务。”王希季说。虽然这只是第一步,但这是坚实的一步,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已培养、储备了大量人才,年轻人已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挑起了大梁。正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所说:“我感觉到非常高兴的是,这次以中年科学家为主进行研究、组织、领导,实现了成功的发射,也说明从‘文革’后我国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了,能够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

“不只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鼓舞人们在新的征途上奋发图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在行动、思想上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王大珩的一席话,道出了科学家们的心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还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科技界勇攀高峰。“这是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鼓舞全国人民、鼓舞科技界,在新的征途上能够奋发图强。

我国这几年经济发展让世人瞩目,科技发展能不能像经济发展一样取得巨大成就,也让世界关注。因此除了高兴之外,也感觉到我们科技界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周光召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表示,今天核工业人要学习航天人“勇于登攀、不断创新”的精神,奋发图强,争取出新成果、出大成果、早出成果,为国争光。(记者 王雷鸣 李斌 张景勇)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