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3000点割肉与抄底 谁对谁错
紧缩预期制造短期恐慌
本轮自3300点开始的快速下跌,缘自紧缩周期提前引发的恐慌。1月12日,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在时间上大大超出市场预期,预示政策紧缩周期提前来临。从去年四季度数据看,GDP增速超过10%,显示经济有过热可能。而CPI同时快速回升,通胀压力也在增大。投资者因此预期加息等更为严厉的紧缩措施可能出台,而一旦政策“超调”,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将明显增大。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从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在去年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十分大,这意味着投资如果快速下降,很可能带来经济的二次探底。就投资而言,其内部比较重要的两个构成分别是政策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一方面,政策性投资面临地方融资平台整顿以及去年总量过大后的自然回调压力;另一方面,在决定房地产投资的各影响因素中,利率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如果加息周期提前到来,房地产投资的下降就会成为必然,而这可能引发整体投资增速的下滑,并很可能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
然而,市场永远是对预期的反映,既然已经形成了比较悲观的预期,而且目前的所有数据都在印证着这一预期,又暂时看不到有什么扭转局势的力量出现,那么悲观情绪短期就很可能继续压制市场,甚至使股价进一步下跌。
估值提供较强中期支撑
如果抛开经济不谈,仅从估值的角度看,那么目前市场进一步深幅下跌的空间其实是很小的。
统计显示,目前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以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的整体市盈率(TTM)大致在19倍和16倍附近,而目前全部A股与沪深300成分股的市盈率分别为25倍与22倍。可以看出,相对于美国股市,A股估值特别是蓝筹股的估值并未过高。更何况,从当前估值与近10年历史估值平均水平的比较看,A股目前相对于常态水平的折价程度还高于美股。同时,在与一年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无风险利率的比较中,A股市场的相对收益率处于历史上的较高水平,对应着其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如果考虑到目前机构对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25%增长的一致预测,那么A股的动态估值水平不仅不高,而且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水平。
但是,合理估值能够为市场提供中长期的支撑,却不能阻止短期下跌。目前的情况是,估值的支撑力度面临三方面因素的考验:其一,如果前面提到的经济二次探底担忧在市场中继续蔓延,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看到分析师集体下调盈利预测。目前多数分析师预计A股上市公司2010年业绩将增长25%,如果将增速下调至20%,那么即使估值不发生变化,股价也将出现20%的下跌空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