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张大力:关于我的“第二历史”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历史第二 2009-12-21 09:14:40
我的作品的主人公大多都已故去,他们曾经的光荣和伟大的梦想,都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所有的文学和艺术题材里,他们被无数次的描述。就是极端形而上的现代艺术题材里,也时刻离不开他们无法回避的身影。


    我的作品的主人公大多都已故去,他们曾经的光荣和伟大的梦想,都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所有的文学和艺术题材里,他们被无数次的描述。就是极端形而上的现代艺术题材里,也时刻离不开他们无法回避的身影。但即使他们都活着,也许他们也都无法正视和理性地看待这段历史,因为历史是他们处在恩怨、失语或不利或有利的地位。他们是我们的先辈,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遗产业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我努力使他们在失踪了的暗处重新的活过来,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件作品是一个纯档案形式的作品,它的存在是物理性的。我把它们从档案馆、故纸堆中翻检出来,因为他们本来就在那儿,这并不能够因为我的主观情绪而能改变什么。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孤陋寡闻何某种限制,使大众并不能够了解当时拍摄此照片的历史背景,往往某张图片在后来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加之编辑学者并不深究,后来的人们在按图索骥时就会找错方向,形成了和原本事实既有联系又对其背叛的历史,这就是第二历史。

    也许在图片上修掉某个人和改换一下背景,在一个宏大的时代里拴不成什么大事,相对于战争、民族存亡以及热血沸腾的基本建设,人们对我关心这些小事会怀疑作者的用心所在。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事的错误就是从小事开始的。我们有过如此多的经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精神体验,正视避免狂热和非理性的病毒对我们身体的侵蚀,也是我们后来人对他们历史作出公平的对待。

    第二,从艺术的角度来思索,理性的挖掘出图像表面效果背后的机制,这才是这件作品的意义所在。艺术是对人类精神结构的阐释和表现,摄影也毫不例外。照相术发明之初,连发明者都认为照相机拍出来的图片是现实世界的直观影像,因为机器是科学的结晶,摄影机不会骗人。但却忽视了照相机是在人的操控之下而产生影像的。加之暗房技术,无论如何都会让人们加入自己的主观和喜好。艺术家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充分地了解了这一好处,并且无所不用其极的运用和加以发挥。

    任何人都有美化自己的嫌疑,一个时代在权力的支配下,更会戏剧性的美化时代拯救者的经历以及成就,艺术在这种环境下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有时艺术家甚至会和御用历史学者共同合作来创作"更新更美的图画。"当艺术家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艺术的功能就不再是解决艺术自身问题的一门学问,而变成了普遍规则下反应基本情感的工具了。纵观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的主流线索,正是按照这一规则来完成的,我的作品也反应了这一逻辑。在压力下艺术家屈服了,并交出了通往天堂之门的钥匙。饭碗和普通的情感使艺术失去了理性探索的光辉,效果和视觉刺激迷惑了朋友们锐利的眼睛。没有比这更糟的了,因为艺术家降低了艺术能够达到的更高标准。在现实主义的美学时代,艺术家们的创作遵循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唯一准则,并被套上了紧箍咒。今天的我们,值得庆幸。既然艺术应该高于生活,那么按需要来删加和修改就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的确大家都平静地接受了,艺术家们被画笔、浆糊和剪刀抽出了人类头脑中最尊贵的原神。我无意欲批评我的前辈,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做相同的事情。

    今年的光州双年展的纵向主题是回顾亚洲的历史演进,这也是策展人巫鸿先生选此作品的原因。整个亚洲在经历痛苦的独立自主和经济变革之后,开始能够真正的面对过去的历史并进而反思我们的主体地位,虽然还不能说就此展开了新亚洲的艺术观,但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意识到了,再不远的将来亚洲的艺术必将会给世界以总要的影响。

    (此文发表在《当代美术家》杂志2006年第5期总044期P:45页) 

    张大力就“第二历史”的发言摘录

    这是一个研究了好几年的项目,它包括近六十年以来中国历史上那些最重要的图片,以及大量的普通图片,有些图片发表了无数次,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有些只发表过一次。也许普通人无法知道:在这些非常熟悉的图片背后,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或者是另外两个版本,更或者有些图片它根本就不存在,是再创造。当然那些经过加工的图片,有些最终也无法找到最原始的版本,因为是在底片上直接加工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有一部分是由想象构成的。为了和那些躺在档案袋中的原始历史相区分,这些被修改和再创造的、我们所熟悉的图片应是一种第二历史,第二历史我认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就如同本体的影子,在光源的照射下可长可短,可虚可实,甚至可以因为光源的奇妙变化而让人们拒绝承认本体的主导地位,影子使给它提供存在的母体显得丑陋。因此人们会自然的去修改那些他们认为不美的,又必须接触和可视的一切物体。

    这些图片只不过是可视物体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态、以及主观愿望和美学观,当你仔细的欣赏和凝视这些图片时,你会感觉到人们对每一张图片的苦心经营,你能摸到历史的脉搏,感觉到他们心脏的跳动。

    我大致的总结了一下这些图片的几个特点:1,政治目的,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修改的图片,大都是执行任务或是不承担责任。他们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及政治人物的起伏而反复变化,象有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的图片,知道中国历史的人会了解这些人物的背景;2,被美学所支配的修改和创造,这种情况是将主要人物突出,巫鸿先生称之为"升华",由于主人不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或背景杂乱等等,这种修改使图片更加符合于当时的美学观念;3,心理作用下的自动修复,这有点像电脑软件在有些情况下会自动的修复某一文件的碎片,修改图片的人大都是工厂的印刷及上色工人,专业术语叫"修版";4,主动创造和虚构一个主观的场面,这差不多是一种绘画式的创造,把不存在的、但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不同的图片剪裁和拼接,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画面,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这些图片我以档案的形式展示出来以飨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我私下里认为这是我们的历史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它们差不多一直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观念,因为它们的存在,由此创造和发明了脱离于本体的另一种历史,那么它们的存在就是第二历史。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