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人文地理--甘肃天水沧桑樊家城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天水人文地理甘肃 2009-09-10 10:16:41
沧桑樊家城
  暮春五月,甘肃天水三阳川里小麦吐穗,槐花飘香,油菜结荚。头顶骄阳晴空,穿过生机勃发的原野,从熙熙攘攘的中滩集市爬上一段小山坡,来到樊家城。举目四望,满眼皆是麦田青青的景致。

  走在樊家城的田间小路,要不是立在麦田里的那块刻有“樊家城遗址”的水泥碑,你很难把六千年前的古代人类文化遗址与眼前的麦田原野联系在一起。据《天水县文化志》记载:樊家城又名番家城,位于天水县西约四十公里的中滩乡(现为中滩镇)雷王集、背湾两村西边渭河北岸的第二台地上。樊家城遗址高出河床40米左右,其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东临断崖(崖下为雷王集村),西至山根约650米,南自张沟,北到背湾村边断崖约250米。遗址境内现有城堡断墙,高约3米、长约20米。遗址的东北两面,现为雷王集、背湾和张沟村耕地,保护较好。古代文化堆积厚达0.50至2米。地表暴露文物较丰富,断崖出露有灰层、灰坑、红烧土、屋址等,曾采集到石斧、石刀、骨锥等生产工具和红陶片、彩陶片等。从出土生活用具看,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类文化遗存。1963年2月11日,樊家城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16万平方米。如今,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樊家城,成了片片农田,种满了小麦和油菜,六千年前的文化积淀被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耕耘在了旺盛的庄稼下面。

  樊家城,那段残破的黄土城墙随时会出现在你的眼里,它孤独地挺立在碧绿的原野之上。据说,这就是当年唐朝女将樊梨花征西时安营扎寨的地方,樊家城也因此而得名。樊梨花善于军事,樊家城依山面水,易守难攻,樊梨花正是看中了它有利的自然环境,选择这里筑墙修堡。从现存的城墙遗迹来看,城墙的厚度有近两米,全部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层与层之间边线明显。说明一千年前的樊家城应是座相当有规模的军事堡垒。

  站在残存的城墙上,耳畔西风猎猎,抚摸坚实的城墙,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宋词:“风流总是雨打风吹去”。当年固若金汤的樊家城最终却难挡自然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如今,仅存的墙体长不过二十米,高不到五米,墙脚下有些地方被掏出了大坑,狰狞的酸枣树和杂草挤满了墙头,有几条黑色的根须蛇行般地沿着墙体的缝隙向下延伸。眼前的这段残亘断墙,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挺着被千年岁月压弯的身子,用混浊的双眼,审视着它脚下的这片土地。

  六千年前,樊家城的先民给这片大地创造了璀灿的文明之光,而今天的我们,又将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回首樊家城,远去了历史的风烟,只有这段残存的城墙,以它那日渐消瘦的身躯孤独地挺立在寂寞的田野,曾经,岁月给了它盛年的辉煌,如今,夕阳又给它染上了近似凄凉的沧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