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转自微信公众号\"乐和视界\"
撰文、摄影/张祺林温馨提示正文约2700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左右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涿鹿之野,范水之阳, 涿州古称涿郡、范阳、涿县, 自古以来是皇帝南巡的必经之地, 被乾隆誉为“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 发生在这里的阪泉之战拉开了华夏一统的前奏,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旷世豪情传为美谈佳话。 涿州历史上商贾云集,英雄辈出, 东汉末年名臣卢植、汉昭烈帝刘备、蜀汉名将张飞、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 “诗奴”贾岛、宋太祖赵匡胤、文坛巨匠史铁生均为涿州人士。兔年伊始,涿州访古
(相关资料图)
下胡良桥|第七批国保,明万历二年(1574)
涿州学宫|第三批省保
涿州古城墙华阳门|第五批省保
1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老城西北,因寺得名,雄峙千年, 无论是外观形制、内部构造, 还是建筑风格、细节做法都非常相似, 比例匀称,造型优美,为辽代古塔的佳作, 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周存培曾作《双塔晴烟》诗云: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
南塔“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 为八角五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4米, 塔基为砖砌八角束腰须弥座, 束腰饰伎乐、兽面等砖雕, 不施仰莲,五铺作上承勾栏、平座 。 塔身各面分为三间,柱头卷刹, 阑额、普柏枋至转角处交叉出头, 东、西、南、北四正面辟有券门, 其余四面雕有直棂盲窗, 平座铺作为单抄四铺作, 檐下铺作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 其中一层补间铺作使用了斜拱, 在现存砖塔中较为罕见。 塔内为中心柱回廊结构, 一层塔心室顶部藻井绘有云龙彩画, 二至四层为穿心式结构,第五层穹顶亦有塔心室, 塔心柱四正面设有佛龛,可惜不让登塔。 民国十六年(1927)晋奉大战时, 塔身多处遭炮击致使多处开裂, 且塔刹遗失,至今未补。苍山(小五台山)负雪,古塔(智度寺塔)凌云
智度寺塔
智度寺塔
智度寺塔
北塔“云居寺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 又说建于辽重熙年间, 由涿州郡守刘六符与寺僧可信、藏俊、 智通、文密等人主持建造, 为八角六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5米, 塔基为砖砌八角须弥座,束腰饰伎乐砖雕, 五铺作 上承 勾栏、 平座 。 塔身各面分为三间, 东、西、南、北四正面辟有券门, 其余四面雕有直棂盲窗, 平座铺作为单抄四铺作, 檐下铺作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 塔刹由蕉叶、宝瓶组成, 屋檐外部为一圈明代重修时所铺的铁瓦。 塔内结构与智度寺塔相同,为中心柱回廊结构, 现存金正隆五年(1160) “重修释迦佛舍利塔碑”。云居寺塔
云居寺塔
云居寺塔
云居寺塔
云居寺塔
2永安寺塔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
永安寺塔
永济桥
永济桥由主桥和南北两座引桥组成, 全长627.65米, 堪称中国第一长石拱桥, 乾隆南巡路过时曾作楹联云: 十八省通衢,冠盖如云,斗大一州供亿苦;二千年旧郡,河梁落日,车停片刻感怀多。永济桥
主桥为单路九孔石拱桥,总长151.15米,宽10.7米, 用花岗岩、汉白玉、青白石三种石料砌筑, 现存82根望柱、84块栏板, 望柱为方形荷花头形式, 饰有 净瓶、荷叶纹浮雕。永济桥
如今的桥体已满目疮痍, 在刚刚过去的洪水中也险遭没顶之灾, 两岸的石堤、涵洞、牌楼、碑亭早已消失殆尽。 古桥斑驳的身躯如一条伏卧的睡龙, 缄默的石板相互咬合,依稀间可见时代的交错, 与一旁车水马龙的G107国道交相辉映。永济桥
4金门闸金门闸
乾隆三年(1738), 大学士鄂尔泰奏请治理永定河 , 在两岸建滚水石坝4座,名为“金门闸”, 各开引河以泄永定河水势, 建成后因河床不断淤高坝亦随之时常修葺增高。 乾隆三十七年(1772),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请 以“疏中泓,挑下口,以畅奔流”之法治理永定河。 同治十年(1871),直隶总督李鸿章勘查永定河, 见金门闸废弃便上奏“不可以废而不治”, 于次年重修石坝。 宣统元年(1909)直隶总督吕佩芬重建金门闸, 1975年永定河断流改道,金门闸最终全部废弃, 但这毫不妨碍曾在永定河的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它 成为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项杰出范例 。金门闸
金门闸
金门闸
金门闸
金门闸
The End参考文献: [1]黄涿生.古代治水工程的精品——金门闸[J].文物春秋,2007(3)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