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 正文

安全隐私更重要 更多手机用户倾向于在意安全

2021-11-26 11:04:20    来源:人民邮电报

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从社交到出行,从网购到外卖,从办公到娱乐,移动应用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爆发式增长。丰富多样的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等侵害用户权益的突出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初见成效新挑战新问题依然存在

我国高度重视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建设进程加速。自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强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9月1日起施行的《数据安全法》,明确了国家数据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8月,《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颁布,成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进程上的又一里程碑,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一些用户反映强烈的不给APP授权就不能用问题,该意见稿提出,数据处理者不得因个人拒绝提供服务必需的个人信息以外的信息,拒绝提供服务或者干扰个人正常使用服务。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持续开展APP个人信息治理,今年5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

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期,工信部又部署开展了服务感知提升行动,推动全行业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持续加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来,工信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组织检测21批次共244万款APP,累计通报2049款违规APP,下架540款拒不整改的APP,对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

尽管监管已取得部分成效,但庞大的用户群体,激增的移动应用,不断增强的用户使用黏,以及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不断深入,这些因素都使得APP收集和使用的个人信息量级不断增长,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德勤与OPPO日前联合发布的《移动应用(APP)个人信息保护》白皮书公布的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对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表示担心或非常担心;此外广告推送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有约九成的受访者在日常上网过程中会收到精准广告推送,且这种做法未取得用户同意,也没有提供退出机制;在“分享数据得到更好体验”和“安全隐私更重要”之间,更多的用户倾向于在意安全,用户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意识越来越清晰。

个人信息保护需协同共治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

用户对个人隐私和权益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也给个人信息保护的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APP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需要多主体协同共治的工作,应充分吸纳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社会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齐抓共管的良好生态。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监管手段,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努力为用户营造更健康、更干净、更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要制定细化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健全监管规则。在工信部召开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出:“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建立覆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用商店、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手机终端厂商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作为个人信息保护责任的重要主体,分发台方、APP 开发运营方等诸多主体共同承担着优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建立的责任,各类主体要提高责任意识,强化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优势企业可以通过推进标准和指南的制定,向行业宣传推广经验,带动行业整体个人信息保护水的提升。对于用户来说,要在正规应用商店下载APP,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使用APP之前充分了解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与方式,谨慎授权APP使用权限,多使用隐私功能或隐私设置。(苏德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斯拉车主可访问实时摄像头 仅向iOS设备开放月租费用10美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