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 正文

我国制造业总体趋势稳中向好 将迈入制造强国第二阵列

2022-01-11 08:08:53    来源:科技日报

5年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105.78增长到116.02。我国制造业总体趋势稳中向好,实现了市场快速响应,体现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呈现出迎难而上、愈战愈勇的“韧性”,制造强国建设进程基本按照预期目标前进。

这是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出的最新结论。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持续发布,已成为客观评价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权威性指数。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报告》显示,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争端的严重冲击下,中国制造业经受住了巨大考验,实现了世界主要国家中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最大增幅,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巴西、印度9国对比中,充分彰显了体系完整优势:规模优势唯一稳增,质量效益基本稳定,创新动能活力提升,强基固本初见成效,绿色低碳践行有力。9个国家2020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相较2019年均未发生变化;同时,我国虽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但与第一、二阵列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差距不断缩小,追赶步伐持续加快。

今年的制造强国指数首次提出中国制造“韧性”特征。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表示,我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国内外多重严峻挑战,实现了市场快速响应,实现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强大动员组织能力;产业体系完整,产品门类齐全,不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虽然受制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稳中向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具体指标来看,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20.03万亿元增长到26.60万亿元,年均增速5.84%;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6.29%提高到28.61%,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位居首位;连续11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重由18.45%提升至18.70%,特别是2020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出口国,制造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指出,从预测结果看,2020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已与日本的水平十分接近,顺承当前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我国能够在2025年迈入全球制造强国第二阵列。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完整工业体系优势、广阔市场优势等多重红利叠加,而“质量效益”分项数值对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贡献率仍有待提升,全社会增长的研发投入经费并未重点流向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制造业要着眼长远、抓好当前

单忠德建议,“十四五”期间,一是要着力扭转我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现象。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构建完善与中国制造业完整产业体系相匹配、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的创新体系,打造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有效增强创新能力。三是要加快进行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开展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技术的联合攻关,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应用难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四是要提升盈利能力,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与“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优秀企业。五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转型,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着力降低资源消耗。六是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鼓励优秀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全力打造知名品牌。

朱高峰强调,中国制造业要着眼长远、抓好当前,解决脱实向虚、市场、资金、观念、作风、决策机制、人才和结构等一系列外部和内部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

相关热词搜索: 制造业 总体 趋势 稳中向好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研发风洞辅助训练系统 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训练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