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 > > 正文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越来越好 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三级跳”

2022-05-07 15:11:41    来源:科普时报

《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六年发布生态气象公报。今年,《公报》内容呈现出哪些变化?为什么新增三大重点区域气象影响评估?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作了解读。

荒漠化地区地表生态持续向好

《公报》显示,2000—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了“三级跳”,2012—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00—2001年、2002—2011年两个阶段平均水平分别提高15.9%、7.8%,其中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更是创2000年以来新高。

“这表明我国植被生态质量越来越好。”薛建军分析,2021年全国有59%以上的区域降水量较2020年偏多,气温偏高,尤其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以及春季回暖早、秋季霜冻迟,为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热条件。加之我国实施的诸多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更加促进了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为生态质量指数升高实现“三级跳”提供了重要支撑。

《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平均降水量有672.1毫米,较常年值(1981-2010年均值)偏多42.2毫米;全国平均≥0℃积温较常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偏多6.6%和2.6%。

从草原、森林、农田三大生态系统来看,2021年全国草原区水热条件优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产草量均达2000年以来最高;2021年全国林区气象条件较好,森林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第二高;2021年全国农区气象灾害影响总体较轻,加之农业措施得力,粮食平均单产创2000年以来新高。

此外,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程度减轻,地表生态在向好发展。西南石漠化区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

监测表明,2000-2021年北方地区高度易起沙尘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48.1%降至2021年的39.5%,下降了8.6个百分点;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30.3%上升至2021年的41.8%,增加了11.5个百分点。

新增三大重点区域气象影响评估

与2020年公报相比,今年《公报》新增东北地区、秦岭、武夷山区生态质量和服务功能气象影响评估。薛建军介绍说,新增以上地区,主要是基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回应社会关切。

东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扎龙湿地是世界上最大芦苇湿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评估显示,2021年东北林区大部夏季降水偏多,水土保持功能较2020年有所提高,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提升明显,尤其是扎龙湿地植被生态质量达到2000年以来最优。整体评估显示,2000年至2021年,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森林和重点湿地服务功能提升。

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基因库,评估显示,2021年,秦岭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都高于常年,且2000年至2021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正逐步提升。

武夷山区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武夷山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涵养水量与常年以及上一年对比,分析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涵养水量变化,显示2000年至2021年武夷山区水热条件都利于植被生长,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提升。(胡利娟)

关键词: 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扎龙湿地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 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上一篇:特斯拉被曝在上海新建工厂 计划将上海工厂产能提高一倍
下一篇:培育创新土壤 《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