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 正文

共享充电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

2021-12-01 19:39:01    来源:看懂经济 微信号

起初不被看好,后来异军突起,这样的例子在商业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共享充电宝就是一例。

乘着“共享经济”东风而起的共享充电,在一路的质疑与否定中,在见证了其他细分赛道的喧嚣与落寞后,强势崛起,还跑出了一家上市公司。其中的底层逻辑简单直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要持续在线,这是刚需。“一兽三电”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验证了这种商业模式。

但是即便如此,也总有人担心共享充电模式的可持续性。

质疑者问,在当今技术进步飞速的背景下,未来3-5年电池技术会不会突破式发展,从而大大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共享经济曾经的明星ofo陡然倒塌,共享充电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稳健发展吗?

带着这些疑问,「看懂经济」邀请了几名「看懂APP」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王建林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后研究员

核心观点:未来几年,钴酸锂电池仍会是消费类电池的应用主流和技术发展重点。但是,钴酸锂电池有其自身能量密度的“天花板”,能量密度的提升空间有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很难有质的突破。

毫无疑问目前几乎所有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均使用锂离子电池。与动力类和储能类电池不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为钴酸锂电池。目前较优的钴酸锂电池电芯质量能量密度在200-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在600-900Wh/L,价格在1.2-2.0元/Wh左右。在消费者最关心的容量方面,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为3000-5000mAh,但在手机狭小的空间里,特别是在追求手机轻薄的当下,电池容量很难超过5000mAh。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机用钴酸锂电池循环寿命可达500-1000次,且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鼓包、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频次在逐渐降低。在电池的充电技术方面,快充是当前手机电池发展的主流,不同手机厂商开发了不同的快充技术和快充协议,快充功率主要集中在18-65W,一般采用大电压或大电流,或两者兼备的快充模式。

全固态锂电池相较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适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是未来手机电池发展的方向之一,但由于技术问题和成本问题,未来几年全固态电池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的广泛应用。未来3-5年手机电池的发展仍将集中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并且难有其他类型电池取代钴酸锂电池,相信未来几年钴酸锂电池仍会是消费类电池的应用主流和技术发展重点。

那么手机用钴酸锂电池技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如何呢?为了满足手机市场发展的需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和成本等方面仍需改善,且应是最近3-5年的发展重点。钴酸锂电池有其自身能量密度的“天花板”,能量密度的提升空间有限,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很难有质的突破。未来几年的发展一方面是将钴酸锂电池充到更高电压,使正极钴酸锂进一步脱锂,以得到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是将硅负极应用于手机电池中,以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目前已有少部分手机使用含硅负极的锂离子电池。但在短期内,这两方面技术的提升很难突破锂离子电池现有的瓶颈。

进一步完善并统一快充技术亦是未来几年手机电池的主要发展趋势,PD协议作为快充协议还有着天然的优势,其所倡导的大统一标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即便用快充这种技术,未来也不能完全解决在外缺电的问题。另外,随着5G的到来和消费电子的发展,手机耗电大幅增加,缺电的问题或将更加凸显。

王飞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

核心观点:就目前快充技术的发展来看,在大电流情况下,要保持高容量、长循环寿命以及高安全性的快充型手机电池,至少五年内不会普及,而除锂电外的新一代其它快充电池的产业化至少还需十年时间来发展。

目前主流手机电池依旧为锂电池,而更加轻薄的设计以及高频率的使用使得手机对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以及质量比容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电池材料方面正极以钴酸锂为主,理论容量为274mAh/g,实际应用中目前大概在170mAh/g,高的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高使其成为电池正极的首选;负极以碳材料为主,理论容量为372mAh/g,当然有部分负极中会掺少量的硅系材料来提升负极容量,但是硅的导电性极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快充性能和循环寿命。不论在正极还是负极材料均未有大的突破,而电解质目前还是液态为主,有固态技术在尝试商业化应用,但仍需较长时间。当然在现行电解液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可改善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或者在隔膜上加一些涂层材料可用来增加电池的安全性能。综合分析,对目前的锂电池材料做部分改性来增加其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治标不治本,而开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和新型电池来解决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比容量任重而道远。

对于消费类小型电池,快充技术是手机厂商、消费者以及市场的迫切需求。而快充技术的关键是,在大电流充电情况下,电池正负极极化要小、电解液和隔膜离子电导率要高,即电池循环寿命长、充放电稳定且具有高安全性。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快充势必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容量以及安全性,这恰巧就是矛盾所在。目前快充型锂电池负极依旧以石墨及其改性碳材料(如硅碳)为主,尤其在大电流充电情况下,电解材料开裂、负极表面更加容易析锂引起安全隐患且导致电池容量降低、循环寿命变短。在学术研究方面,其它快充型电池已有部分被报道,但是离商业化还有较长的距离。

综合分析,就目前快充技术的发展来看,在大电流情况下,要保持高容量、长循环寿命以及高安全性的快充型手机电池,至少五年内不会普及,而除锂电外的新一代其它快充电池的产业化,至少还需十年时间来发展。

严勇

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电池技术专家

核心观点:智能化手机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存在较大挑战,其在手机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在短时间内尚难实现。

目前,针对智能化手机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第一,根据手机型号与能耗不同,其能量密度一般情况下约为600-900Wh/L,比容量约为2000-5000mAh。第二,现阶段,多数手机可以耐受50-65W左右的快速功率,达到满电时间30-50分钟不等。第三,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手机锂离子电池对其循环稳定性要求较高,其充放电循环周期要求≥500次,使用寿命一般2-3年。第四,目前手机电池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易发生电解液泄露,电极短路等情况,其安全性已经十分优异。

未来3-5年手机电池可能会从优化集流体、封装材料、新型隔膜、正负极材料涂覆工艺这四方面出发,进一步强化其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也是为发展高比容量手机电池提供一定的工艺借鉴和技术手段。

杨熹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绿色科技研究与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

核心观点:共享充电宝可以有效满足手机充电时的移动性需求,也使得人们无需考虑自己的充电宝是否会电量不足。

手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工作、社交、休闲娱乐、支付等等。伴随着手机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手机续航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手机机身越发轻薄,手机电池尚未出现革命性突破。如何快速、有效地补充手机电量,已经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痛点。实现手机快充功能和使用充电宝,无疑是当前解决问题的两个有效手段。

近年来,手机厂商一直在开发快充技术,快充可以帮助手机快速补充电量,但是无法满足充电过程中的移动性以及电源插口的便利性需求。充电宝近年来一直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甚至一度成为出门携带品中的标配。但是充电宝充电时间较长,同时人们往往会忘记给充电宝充电,导致很多人在买了多个充电宝后,还是会出现用的时候发现充电宝电量不足的情况。

2017年共享单车的产生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增长,共享充电宝也开始出现。它的便捷和实用性,使其得以伴随共享经济的热潮迅速普及。共享充电宝可以有效满足手机充电时的移动性需求,也使得人们无需考虑自己的充电宝是否会电量不足。

共享充电是典型的B2B2C业务模式,点位的数量及位置决定了能否满足客户的及时性需求与体验感。以行业龙头怪兽充电为例,怪兽充电的点位全场景布局包括酒店、交通枢纽、医院、景区、综合性游乐场等场景;面对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传统场景,怪兽充电已从对单一门店的渗透过渡到对连锁品牌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开拓。同时,充电线三线合一、免押金使用及异地归还等模式,都使它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江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核心观点: 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为了当前解决手机电量不足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思路。

从行业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说,共享充电这种行业解决方案是在当前市场上面对充电刚需最有效的一种解决方式。在不可能随时随地充电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可以有效地借助商业化场景布放来实现市场的拓展。当前,共享充电宝进入的公共场地包括车站、机场、医院、商圈等,并主要以大机柜和小机柜模式进驻。

2016年的时候,共享充电宝的全产业用户仅有三千万人左右,但是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四亿人,可以说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都接受的一种市场解决方案。

共享充电宝已经成为了当前解决手机电量不足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思路。

从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角度来说,共享充电宝实现了多方利益的有机统一,仅以怪兽充电为例,通过怪兽充电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其商业模式有多重优势:

一是从平台自身的角度来说,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拥有82万个POI(点位),高覆盖率和高渗透率保证了其业务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从商户的角度来说,怪兽充电实现了对“吃喝玩乐游购娱”等各个场景的覆盖,与南京大牌档、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商户不仅可以凭借充电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并且还获得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带来的收入。

三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共享充电宝能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用户出门时不用自己带充电设备,可以实现即用即走的方便生活,这无疑是解决低电量焦虑的一个有效方案。

所以,在这种多元模式的情况下,各方都实现了利益的共享和帕累托的改进。

经过权威专家的讨论得知:从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来看,锂电池技术依然是未来几年手机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

在锂电池这个技术路线下,快充等技术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在可见的未来,也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容量以及安全性。所以,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未来几年,手机的电池技术即便会有发展,也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从根本上说,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依然旺盛,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有坚实的基础。两位商业模式的专家也从解决用户痛点需求以及共享充电企业与商户的生态合作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共享充电的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如此一来,可以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理解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的逻辑:首先,从技术演进上说,手机充电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一直都会在,这是根本。其次,共享充电企业通过广泛的线下布点及完备的运营服务体系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价值。这不仅包括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价值,还有以这些硬件为媒介而开启的网络生活。最后,共享充电企业也与线下商家等形成了共生的协同关系。

综上,需求+体验+生态协同=共享充电行业可持续的未来预期。

(以上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