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 正文

冲上热搜,EDA冠军!攻坚芯片底层技术,这个“战队”拿下国际大奖,平均年龄才24岁

2021-11-09 22:36:4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号

日前,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国际会议ICCAD 2021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

EDA被誉为“芯片之母”,是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难点主要在于算法,其核心问题在算法上通常具有极高的计算复杂度。

据悉,今年是该团队首次参加ICCAD竞赛。

首次参赛就夺得全球第一

“战队”平均年龄24岁

据人民日报,EDA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也被誉为“芯片之母”。从市场规模看,百亿美金的EDA市场构筑了整个电子产业的根基,支撑起万亿美金的电子产业。“谁掌握了EDA,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主导权。”

而ICCAD会议始于1980年,是EDA领域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其中CAD Contest算法竞赛作为会议的标志性事件,长期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届CAD Contest算法竞赛共有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137支队伍参与,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本届竞赛的布局布线问题作为EDA芯片后端物理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芯片的功耗、面积、时延等各项性能指标。

根据ICCAD 2021会议公布的竞赛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所设计的算法在所有测试算例上均达到了竞赛中的最优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实力雄厚的参赛团队非常年轻,包括苏宙行博士、研究生罗灿辉、梁镜湖和谢振轩。其中,谢振轩、梁镜湖均生于1999年,罗灿辉生于1998年。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此外,导师吕志鹏关注芯片领域不到三年。在此之前,他主攻算法研究,2018年,他带领实验室里一群计算机专业出身、毫无任何芯片背景的“热心群众”,跳进了芯片主战场。年轻团队首次参赛即夺冠,背后是实验室团队40余年的积累。

“我们深知,要想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绝不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表面,一定要结合实际应用并落地。我们希望借助研究所数十年的积累与传承,一方面赋能中国企业解决EDA‘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为国家培养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

EDA作为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难点主要在于算法,其核心问题在算法上通常具有极高的计算复杂度,即为NP难问题。本次竞赛的布局布线问题,涉及了图着色、集合划分、二次指派、广义指派、斯坦纳树、斯坦纳森林等众多经典的NP难问题,是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业应用相结合的典型场景。

据钱江晚报,这次参与竞赛的团队成员也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吕志鹏对他们很赞赏:“其实年轻与否并不关键。他们在计算机本科的基础过硬,再加上我们进行的学术引导培训,年轻人也可以做比较难的问题。”

进入芯片领域后,吕志鹏也在关注我国芯片技术“卡脖子”问题,他认为:“芯片设计非常复杂,链条很长,形成了一整个生态,需要上下游配合。EDA是很关键的一环,但它也需要和其他环节深度配合。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事情,它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是一场持久战。”

网友:这不比EDG强?

媒体评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月9日,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热议,还有人将其与几天前在英雄联盟夺冠的电竞战队EDG相比较。

对此,北京商报评论称,同样的冠军和同样年轻的“战队”,不同的是,上一次刷屏的是EDG,这一次刷屏的是EDA。

本是喜大普奔的事儿,评论却开始跑偏:这不比EDG厉害多了。

争议不难理解。EDA亦是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尝过了被人拿捏的苦,更知道大国重器的重要性。但电竞终是摆脱不了游戏所带来的刻板印象,没有芯片的比较,EDG的夺冠尚且可以在青春和热血的加持之下狂欢一波,有了芯片的比较,围观者难免站上大国博弈中的“科技制高点”,下意识分出个三六九等。

但话说回来,同样都是竞赛,同样都是全球冠军,不管是EDA还是EDG,都是为国争光。科研也好,电竞也罢,这份付出和努力本身便值得被尊重,也同样值得掌声和鲜花。捧一踩一,看客们大可不必,还是那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编辑|段炼 易启江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下一篇: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