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 正文

武汉多倍体水稻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3-09-28 23:02:58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项俊平

9月28日,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过多年努力,湖北大学生科院蔡得田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了多倍体水稻结实率低的瓶颈,将结实率提升到80%以上,这让多倍体水稻距离进入生产应用再进一步。


(资料图片)

受访单位供图

从二倍体到四倍体,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的成果来之不易。日前,“荆楚院士行”活动走进武汉长江新区大潭多倍体水稻育种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胡培松等水稻育种、作物遗传育种领域专家学者一同田头论“稻”,为“汉”产原种——多倍体水稻的大田表现点赞。

目前,世界上生产应用的水稻均为二倍体。湖北大学生科院蔡得田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多倍体公司)、武汉市农科院,经过20多年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创制出高结实率多倍体水稻,开拓出一条多倍体水稻颠覆性育种新途径。

“与传统的二倍体水稻不同的是,多倍体水稻育种是基于植物进化原理,将二倍体水稻杂交、加倍而培育成多倍体新品种,其植株高大粗壮,穗大粒大,比二倍体水稻籽粒重60%以上,并具有稻米营养丰富、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蔡得田说。

在国际上7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结实率低一直是多倍体水稻从“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最大的技术障碍。

为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组建以武汉多倍体公司为载体,融合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的人才团队,联合攻关。同时,联合全国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组建全国多倍体水稻创新战略联盟,外聘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0多名水稻专家参与多倍体水稻的研发。

目前,武汉多倍体公司在海南陵水、长江新区武湖农场、武汉农科院北部院区和长江新区大潭基地建有4个育种基地,总面积610亩。其中,与武汉市农科院共建的基地,获批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

“武汉多倍体水稻的这一小步,是育种科学上的一大步,属于一项重大突破,代表着国际领先水平。”谢华安院士说,包括多倍体水稻材料在内的两系稻材料、红莲稻材料和优质稻材料,都是武汉农业的“闪光点”。

“明年‘Y两优多回14’‘汉粳2号’‘汉粳631’和‘多籼占1号’等4个多倍体水稻相关品种将进入示范推广。”武汉多倍体公司董事长陈柏林表示,从目前选育的一批多倍体水稻品系来看,未来两年,多个品种将有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上一篇:教育部部署学习型社会建设五大重点任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