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名师窦昕谈人生中的五个愿望 文化复兴,让孩子拥有“渊博、自信一生”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名师愿望一生 2018-06-05 16:30:20
名师窦昕,80后,出身语文教育世家,其一直是教育界的传说,人称窦神,被誉为大语文教培行业第一人。窦昕是一个极富感染力之人,他倡导快乐学语文,快乐教学,快乐创业。
名师窦昕,80后,出身语文教育世家,其一直是教育界的传说,人称“窦神”,被誉为大语文教培行业第一人。窦昕是一个极富感染力之人,他倡导快乐学语文,快乐教学,快乐创业,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了解,名师窦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便开始从事语文教育,并于2015年创立自己的品牌,成立中文未来教育,创办诸葛学堂,重启文学教育体系,把语文放在文学史的架子里。走进名胜古迹、文化名城、美丽的自然,不仅能让孩子开阔视野、收获知识,更能让孩子学会独立与分享,沉淀修养,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名师窦昕说:我一路做到今天,后面还有几十年要做这个事情,我相信我的坎坷还多着呢,我曾经身边也几乎空无一人,不像今天我身边有400多个老师,但是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在干这件事情,难道我就不快乐了么,我还是很快乐。下面跟大家谈一谈我人生中的五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是“要做一个好的语文产品,让学生学语文的时候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目前他已经做到了,中文未来成为语文学科辅导及语文素质教育领域的龙头企业,2017年实现营收8348万元,实现净利润2321万元。诸葛学堂成为线上火热的语文课外辅导平台,学生家长反响积极,窦昕也被很多学生和家长封为窦神。

第二个愿望是“做一套完整的语文学习方案”,窦昕也已经做到了。在教学上,中文未来区别于传统的应试辅导教学模式,建立了以提升文学素养为主的语文教学体系,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线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自发地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第三个愿望是“把语文教育做到全国去”,目前中文未来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中文未来通过线下教学网点以“大语文”课程为核心,目前通过自主办学及合作的方式已经进入北京、深圳、湖南、成都等区域。在未来,中文未来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突破地域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生提供语文学科产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四个愿望是“把好的语文教育从校外推到校内去”,这也是中文未来走入立思辰大家庭的重要原因。窦昕表示“中文未来的基因在于2C端,未来的发展定位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立思辰的基因在于2B端,双方在这上面的融合互补是具有强大作用的。”

名师窦昕的最后一个愿望是“让文化复兴,把我们这些传统中美好的部分,不光是我们的语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字、文辞、文学、文史、文化都能够输出出去,都能够传播到世界去。”

名师窦昕表示,中国历史上每次站在世界之巅,都是像现在这样的时刻,我想作为这个时代的幸运儿,能带着一帮年轻人,一帮优秀的年轻人,在有生之年能够为这个民族的文化振兴崛起,文化的输出做出一点贡献的话,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名师窦昕:文化复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成功落地开花,引导孩子们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在教学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落实《意见》的应有之义,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大语文名师窦昕深耕大语文教育领域多年,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大语文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优秀文化的传承成功落地开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贯彻到青少年教育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成风化人,是需要所有教育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先试先行,用严谨的教学逻辑设计,着重塑造历史视野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文学史的脉络,串联起中国古代文学、外国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新派作文技法三条线索,在讲述文人名家的文史背景以及生平故事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并且通过生动、鲜活的讲述,将担当意识、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等孩子们亟需培育的道德规范进行“高亮”,从而引导孩子们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名师窦昕:让孩子“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拥有“渊博、自信一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人文学术。

大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塑造历史视野,培养人文情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拥有“渊博、自信一生”。

(注:此文属于科教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