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一种解读:分工生产相关理论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命运理论国家 2018-05-24 15:57:57
摘要:为了更好的分析个人和国家命运,通过分工生产及相关理论的阐述,对社会整体进行了解读,建立一套可供参考的实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摘要:为了更好的分析个人和国家命运,通过分工生产及相关理论的阐述,对社会整体进行了解读,建立一套可供参考的实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分工与合作、生产即分配、交易(变现)权、资本使用权、权力生产

第一部分:分工与合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

群居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的星球拥有数以十亿计的人口,而我们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于社会而言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群居属性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

对于所有群居动物而言,分工与合作都是其生存与繁衍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对于人类而言,更是如此。分工与合作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淘汰机制。人类的个体同人类的社会相比,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性,不管是其禀赋属性还是禀赋容量,都无法与社会(或称之为人类群体)相比,离开社会(群体),个体是无法生存与繁衍的。社会(群体)对于个体而言最大的价值体现就是分工与合作,分工与合作使群体呈现出更高的效率。

第二部分:合作

1、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由众多人类个体组成的,因个体的分工与合作整个社会得以运转,所以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何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口流入,将在基础层面决定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繁荣与否。增加人口流入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工程。更好的投资、贸易、工作、科研、教育、医疗环境能够有效增加人口流入。投资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链条、充沛数量的优质劳动力、低成本高效率的行政环境、完善的融资体系、优惠的税费等等,都将影响资本的流入;贸易方面,主要受人口数量、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产出能力影响;工作方面,保证了投资与贸易就保证了就业机会;科研方面,保证了优质企业的落户和发展,就保证了科研水平,因为企业是科研的主体;教育和医疗方面,二者均属于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合理的供应。如果上述要素得以优化,那么优质人口会自然的流向该地区和国家。

2、反“熵”是所有组织和个人永恒的命题。“熵”是一个物理概念,可以用来度量混乱程度。“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 ①。根据熵增原理,如果系统是孤立的,那么该系统最终会灭亡。所以反“熵”是所有组织和个人永恒的命题。对于组织(也包括社会)而言,开放与合作,不断吸收新的资源,组织才会保证活力。对于个人而言,学习、合作,不断吸收新的资源,才能保证个体的活力与增长。当然,可控和高效率是所有组织与个人的反“熵”边界,如果吸收的资源无法被有效控制,效率也无法最优,那么组织和个人同样将走向灭亡。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中庸”之道,在形式上与此有着某种暗合。

3、情感是管理与合作的外延。从本质上讲,所有类型的人际关系其实都是管理与合作的范畴。凡是情感都需要建立与维护,而建立与维护就是管理与合作,也就是说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种合作的外延,是管理与合作的产物。日久生情、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感恩等等概念都是这个意思。

4、追求完美、为人苛刻是人际关系和管理的大忌。人类更喜欢被同类接受与认可,这种喜欢是种本能,这是进化的产物。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偏见,而完美的人也并不存在。如果在人际关系中追求完美,就意味着对他人的不接受与不认可,这将抵触到人类的本能,所以合作就会出现问题。用人之长,必容人之短,否则将无人可用。“不聋不瞎,不当家”,便是这个道理。

5、管理的哲学:接纳与可替换。接纳就是就是包容,从内心深处去掉偏见。有时候人们会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一个人,而 “喜欢与不喜欢”其实是一种偏见,那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问题是如果你想管理这个人,那么你就必须包容这个人,否则对方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不接受与不认可”,那么合作将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包容指的是认可其长处,包容其短处,包容的目的是用人之长。可替换就是“一对多”。如果合作对象没有潜在的替换者,那么这种合作就存在丧失主导权的风险,会陷入被动。管理中所强调的“制衡”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6、懂得让别人“占便宜”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智慧。人类本能的会去判断合作对象的合作价值,这是进化的产物。而获得利益是合作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人有“占便宜”的本能,这种本能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对合作价值的判断。

7、做人的学问。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做人”会极大的影响其社会分工与合作。诚信、守时、靠谱、厚道和礼貌会定义一个人的个人信用,而个人信用会在基础层面影响其社会分工与合作。

第三部分:生产即分配

生产即分配是本文中的基础原理。这里我想解释一下“分配”的含义,“分配”其实就是分工的外化,分工其实就是命运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即是命运。我们每个人都在生产,区别在于多少与类型。后面我们会谈到“交易变现权”和“资本使用权"两个概念,结合“生产即分配”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对分工与合作进行较为完整的解释了 ,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1、生殖类要素的生产。生殖类要素主要指同人类生殖行为相关的身体方面的要素,这里主要谈的是女性。本文没有歧视女性的立场,因为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看,男性的生殖类身体要素对女性的性吸引并不产生主要影响,“在动物王国中,雌性偏爱那些提供资源的雄性是常见的,偏爱资源是雌性选择的基础。”②,所以本文中关于生殖类要素的生产不包含男性。“男性要成功地繁衍自己的后代,男性必须娶那些能够怀上孩子的女性。女性的生殖潜能越大,对男性的吸引力就越大。但是,男性不能直接观察到女性的生殖价值。因此,自然选择会在男性身上形成对与生殖价值有关特征的偏爱。男性对女性配偶选择偏好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年轻、漂亮。对于女性来说,年龄是生殖能力的重要线索。一般来说,女性的生殖能力25 岁达到高峰,然后会稳定下降,到了40 岁以后生殖能力就非常低,到50 岁时生殖能力差不多是零。生殖机会是只存在于女性生命周期的一个部分。男性对长期配偶的偏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③。所以年轻、漂亮就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要素,生活中常见的化妆美容、美体健身、衣着打扮等强化身体生殖要素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进行生殖类要素的生产。从生殖类要素的特征来看,其生产在适宜生育年龄阶段最强,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最终会彻底丧失。通常情况下,人类天然的具备生殖类要素的生产能力,不需要后天学习,同时生殖类要素的生产是婚姻等涉及性行为关系的基础。从性别上讲这种现象对于女性略显不公,但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这就是生殖意义上的女性命运。当然这也并不都是不利的,女性可以通过这方面的要素获得婚姻和事业上的成功,很多时候这个社会是可以“刷脸”的。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女性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但从生产的角度看,生殖类要素的生产不是唯一的一种生产,也不是最重要的生产,所以生殖类要素的生产对于社会分工而言,很显然不具备决定意义,只能说是影响个人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2、美的生产。凡是能给人带来美感的非其他类的要素,都可以定义为美。常见的文学、演艺、美术、音乐等等都属于典型的美的要素。因为进化的原因,人类天然的追求美。美的生产是很常见的,类似于手机、汽车等产品的外观设计、服装、建筑、绘画作品、音乐制作等等都是在生产美。

3、理论的生产。理论的生产范畴极为广泛,包含自然、社会、工程、科学等等方面。理论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能够形成理论是各种技术要素得以传承的关键。理论生产者包含的范围极广,从广义上讲只要能够进行理论总结和记录,都是在进行理论生产。各个领域的学者、工程工艺方面的专家等等都在进行着理论生产。

4、“能带来好感、信任、希望、快乐等积极类情绪”要素的生产。这类要素广泛存在,而且是极具价值的,但因其形式多样,暂且将其定义为“能带来好感、信任、希望、快乐等积极类情绪”的要素。常见的包括付出、正面展示、证明、娱乐演艺等行为。例如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付出、传销等犯罪行为中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包装、上市公司涉及市值管理策略的一些宣传手段、喜剧类节目等等都是在进行这里要素的生产。

5、物质类要素的生产。物质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物质类要素的的生产主导着人类的发展。物质类要素主要包含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中最重要的是主粮的生产,没有粮食人类就无法生存。工业发展则决定着人类的文明。“工业是从自然界取得天然物质财富和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④从定义上看工业的发展尺度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和动物,而包含了矿物,这点是极为重要的。“与植物时代相比,矿物时代的物质财富生产基本都摆脱了对植物的依赖,而主要来自地下矿物质;这种产出不再受到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阳光的限制,因此它几乎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财富突然之间被放大了无数倍。如果说植物时代人们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利息,那么进入矿物时代后,人们则拿到了大自然的本金。”⑤工业领域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推动物质的生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工业的发展不但使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进入了新的阶段,还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工业化改造。“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农业的变革。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机器制造、化工、电力技术的进步,不断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化学肥料、农药和电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力的应用引起了农业机械的革命性变革,农业机械化程度大

大提高。化学肥料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合成氨的突破和化肥工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养分高、肥效快、便于运输和机械化施用的优质肥料。这一切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 ⑥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现代社会,要归功于历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文明进入现代化。

(1)、制造业是百业之基,就业之源。工业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能够决定社会的总产量。足够的产量才能保证足够的消费和再生产,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个人参与生产就是广义上的就业,就业的意义就在于给了个人以生产的机会。制造业对就业的带动是基础性的,保证了制造业就等于保证了就业。

(2)、产业门类齐全和均衡发展的价值。国家层面的国际权力竞争存在贸易封锁的风险,现行的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通过操控美元汇率进行国际间财富掠夺的风险。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均衡发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产品的供给安全和价格的可控性。目前委内瑞拉国的经济危机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负面教材。

6、服务类要素的生产。服务类要素的生产主要体现在商业和公共事业方面。商品的流通、商业服务、金融、教育、医疗等等都是在进行服务类要素的生产。

7、权力的生产。秩序即是权力的体现。权力的生产非常普遍,而且极为重要。常见的生产方式包含武力、舆论、财力、选举、保护、继承、组织(雇佣)、威信、习惯等等。权力的生产在人类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果将所有的生产比作大自然的“食物链”,那么权力的生产就处于最顶层。通常情况下,政府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权力生产者。

(1)、关于政治规律的分析。

观点一: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产物。我们的社会发展与历史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是历史选择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拿我们中国的历史来说,“大一统”思想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而是两千年来多少朝代兴亡教训换来的,中国人的血液早已流淌着“大一统”的基因。现代的政治文明则来自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这场启蒙运动给了世界“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没有启蒙运动就没有现代政治。

观点二:拒绝“以果推因”将国家社会整体发展原因进行政治化的单一推导。不知道出于何种动机,很多人将美国社会的发达现象视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其实这是极为片面的,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优越的,那么那些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如何解释呢?其实美国的发达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辽阔的国土面积、丰富的资源、足够人口数量、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两次世界大战均未伤及本土且发战争财、军事掠夺、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美国靠资本主义本身难道就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吗?美国的建国史只有区区百年,而且是一个移民国家,资本主义之于美国,就像“大一统”之于中国,都是传统。我们再分析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工业化,二是对全球资本和市场的利用,三是市场机制的使用。这三点让中国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换句话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不能单一归功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观点三:安定与团结是政权合理性最根本的衡量标准。从观点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政治制度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不是。政治制度的真正含义是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安定与团结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衡量标准。失去安定和团结,生产生活就将失去保障,会亡国。目前的人间炼狱叙利亚就是最好的例子。

观点四:要尊重传统。能成为传统的东西,通常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东西,否则早已被人抛弃,哪会传承至今。按照观点一,我们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的“大一统”、欧美的“资本主义”、宗教国家“宗教信仰”这些都是传统,我们需要尊重,否则历史的悲剧会上演。

观点五:邓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政治最大的智慧。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它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

观点六:改革与开发是中国政治进步的保障。 各个历史时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步长期落后于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又逐步走向现代化。

观点七:中央集权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政治的生命线。"统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需要,一个社会如果不被统治那么其就将丧失秩序,所以"统治"本身的第一推动力是秩序的需要。对于中国而言,幅员辽阔、民族多元、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异明显,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如果将“文化治国”比作中国政治的灵魂,那么中央集权就是中国政治的躯体。“中央集权”这个中国政治的躯体源于中国的国情,是国情的需要,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体现,因为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团结中国社会。所以中央集权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政治的生命线。

(2)、国防力量是一个国家的日常能力。人类是进化的产物,战争是人类的本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内能够保障国家秩序,对外能够保障国家利益。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国防能力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分工和国际权力。

第四部分:交易(变现)权

交易(变现)权是实现分工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它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第三部分提及的七种类型的生产是可以进行交易(变现)的,当然这不代表所有的交易(变现)都是道德的、合法的。这里额外要说明的是权力的交易(变现)。权力是否可以变现?答案是可以的,例如发行货币,其实货币的本质就是政治信用,如果一个政权破产了,那么它发行的货币也会一文不值。除此之外,税收也是典型的权力变现,当然这是合法的。

1、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市场机制从本质上讲是在赋予交易权的前提下,实现的一种分工与合作机制,主要依靠的是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它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分工合作机制,离开了市场机制社会将出现多重危机,当然市场机制同样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它很好的帮助社会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分工与合作,但同时它本身无法天然的使其提供的公共服务具备公益属性,例如医疗、教育、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所以有些领域应限制市场化或者禁止市场化。

2、价格

价格是人类社会中最关键的指标和工具之一,价格关乎生死存亡。价格有三大属性,即价格等于财富、价格等于成本、价格等于空间。“价格等于财富”指的是财富数量是用价格数量来表示的。特别是对于资产类要素,对价格的管理尤为重要。例如上市公司的市值、固定资产、国家财富(汇率)。“价格等于成本”指的是对于需求者而言成本数量是用价格数量来表示的。成本对应的是需求者对生存和生产资源的购买门槛,成本一旦过高,需求者将无法生存与生产。例如生活必需品、原材料等等。“价格等于空间”指的是对于供给方而言,在扣除成本后,剩余的利润空间就是其生存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最终会走向灭亡,拥有足够的利润企业会发展壮大。

(1)、汇率的学问。汇率就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汇率变动除了会对商品的进出口产生影响外,还关乎着一国的整体财富变动。一个国家对内的货币价格对应的是该国的财富价格,正常情况下是对等的,如果汇率发生了变动,比方说对外币价格的下降,同时资本可以自由出入,那么就意味着外资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洗劫该国的国家财富。

(2)、利润空间就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就是其自我造血和自我生长的能力。增加利润的方式分几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扩大销售额,第二层面是降低成本价格,第三个层面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第四个层面是操控市场价格。这四个层面的变化空间,就是利润的空间,就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3)、规模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规模代表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价格能力。生产能力和价格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模化是这两种能力的保障。

3、贸易是生产与消费的条件和结果。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而贸易是其条件与结果。没有贸易就无法实现生产与消费,而实现了生产与消费,那么必然会产生贸易。这意味着贸易同生产与消费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交易(变现)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

4、泡沫。“泡沫”就是市值本身,需求大于供给是“泡沫”形成的条件和主导因素。“泡沫”适当是最好的,没有“泡沫”意味着萧条,“泡沫”过大意味着风险。

第五部分:资本使用权

资本使用权是万能资源,是组织分工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不管是政府组织还是民间组织,在获取和使用资本使用权这个意义上来说都是一样的,谁都绕不开。资本使用权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组织生产,上述七种类型的生产都是如此,因为生产即分配,所以组织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的产量,如果产出品可以交易(变现),那么拥有了更多的资本使用权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更多是收入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和再生产能力。继承财产、攒钱、获取银行贷款、引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等都是常见的获取资本使用权的方式。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巨额的资本使用权,没有巨额的资本使用权就没有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国外的资本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有了这些资本我们才有了令世界瞩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有了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家队”,才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政府。

1、负债的两面性。负债是获取资本使用权的主要方式之一。负债带来资本使用权的同时,也带来了偿还义务和财务费用。如果获得的资本使用权无法带来足够的利润积累,那么负债的风险就会出现,也就是说风险是负债的一面。负债的另一面则是获取了资本使用权,拥有了资本使用权就意味着拥有了实现更多生产和消费的机会,在这个层面上资本使用权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是可以决定命运的。

2、投资是组织生产最有效的方式,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动力。投资为所有的生产要素提供了一个合作生产的平台,它带来产出的同时,也创造了需求和贸易。

3、现金流高于一切。现金流是资本使用权的一部分,是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的保障,而支付能力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周转的决定性要素。保障现金流的安全才能保障企业与个人的生存发展。

第六部分:追求幸福

1、追求幸福是人的源动力。幸福其实是一种脑部刺激反应的描述,生物学称之为“多巴胺的分泌”。很多行为都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包括美色、食物、情感、信仰、理想、希望,也包括精神类药物,或许是人类早期进化的原因,我们本能的追求幸福。

2、 衡量幸福的尺度是价值观的附属品。排除掉物理因素(例如精神类药物),多数时候我们的幸福受价值观的影响,很多时候价值观能够定义我们的幸福。

3、消费是幸福的直接来源。消费要素的获得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产,一种外购。很多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生产的足够多足够好。外购的情况一般取决于购买条件,所以缺少进行交易(变现)的条件也会导致不幸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缺少金钱。

第七部分: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

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类只是这个星球上一个物种而已,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同样遵循着大自然的生态法则。

1、人是不相同的。地球的诞生受随机事件影响,物种的起源也同样充满了随机与不确定性,作为人类个体,每个人的出生、时代背景、资源禀赋、身体特征、人生际遇等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的分工角色(命运)注定各不相同。

2、幂律分布。⑦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一样的存在,那就是幂律分布。幂律分布意味着非均衡,意味着社会的层级分布。

3、秩序悖论。所有个体都需要秩序,但秩序无法保障所有个体的利益。

4、个体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可以使我们有能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大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思考能力可以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核心的,人类社会和个体的进步就是建立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之上的。 勤奋、勇气、坚持、执行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样重要,它们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5、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有类型的生产如果过少就会短缺,如果过多就是过剩,都会破坏平衡,而生命本身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生老病死是实现生态平衡的最后手段。

第八部分:结语

大道至简。希望这篇《命运论》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解读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全新视角,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熵”.

②朱新秤.进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4.

③朱新秤.进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3-94.

④史忠良主编.工业资源配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

⑤无锡大象_288. 这二十年中国从植物时代迈入矿物时代[Z]新浪博客2013-07-08.

⑥王斯德主编;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 世纪的世界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6.

⑦百度百科“幂律分布”.

本文来自原创作者:姜大闯(大庆市个体工商户从业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