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精英女性相不到亲 博士学历只敢说是硕士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 2018-03-12 14:28:59
召唤对方的自觉是应做的工作,但在有限时间内的成效却难以期待,妇女有必要回到自己。例如,“没男人要”之恐惧,其实与守贞高度相关,如果相信自己并不需要拴住一个男人和一个婚姻,女人的世界会更大。

科教网讯 3月10日是周六,天气晴好,万松岭路的相亲角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也算是春节过后人最多的“相亲会”了。数百名家长带着子女的征婚资料张贴在路两旁石壁上,希望能够遇到好的姻缘。

一位家长说,儿子41岁了还没对象,他替儿子愁的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一位家长说自己孩子条件好,非杭州本地女孩或者杭州没房不娶。

一位家长说女儿明明是博士,但是在这里都不敢说是博士,只敢说是硕士,怕吓着男方不敢搭讪。总之是怕失去机会。

一位母亲说女儿38岁,年薪20万,已经连降门槛,可是还是没遇到合适的。

这些老人为子女真是操碎了心,三四十岁了没对象,哪个做父母的能不愁啊?

现场观察了一圈,发现高学历、高薪、高管的精英女性不在少数。父母们唉声叹气:“条件明明这么好,怎么就是找不到呢?”

可见,恋爱也是一种技能啊!

帖子瞬间引起大家热议,阅读数已破12万。

社会有偏见,女博士当自强

“女孩子是一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有把自己卖出去。从恋爱角度讲,读博士不是个增值的事,是贬值的事。”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时的言论,已经迅即招来批评。

不知道罗委员会不会觉得委屈。虽说政协会上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但仍间接受公众监督,罗委员被当成靶子,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视女人为商品,把有男人要当作女人的人生价值标准,这其实不值一驳。糟糕的是,罗委员的观点其实挺有代表性,或看似好心,或看似调侃,或直接恶意,对女博士的贬损绝非从他开始,也并非要求政协委员慎言能堵塞。

我想讨论的是社会在妇女进步问题上的首鼠两端。经一百年的辗转建构,到现在,“经济独立”已经并仍然是社会对妇女的主流期待,是“妇女素质”的代名词,也是大多数城市男性择偶的基本条件。其实这是责备妇女以双重负担,因为家庭中的无酬劳动不被认为是经济贡献,并且,在一个女性平均收入只有男性60%的国家,妇女要做到“经济独立”并不容易。教育的投资价值因此凸显,可以帮助妇女个人超越就业歧视,以更高学历争取和男性平起平坐。

然而另一方面,妇女进步“过头”,也是不受欢迎的。社会已经习惯了男性主导,没有人喜欢权力被挑战和被迫出让。在家庭中,能力和自信的增长,会导致妇女要求重新协商传统的“男主女从”模式和无酬劳动的分工,对男性来说,这就意味着个人特权的放弃。总之,公私领域中继续维持男性统治的最佳状态,是妇女既不成包袱、不添麻烦,也不带来威胁。为此,既要通过“素质”和“独立”的现代性话语来督促妇女,也要设立玻璃天花板,预防妇女太出位。将妇女约束在一个中间层次中,最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在既有模式下稳定。

男性眼光对女性的监视无所不在,其潜台词是:女性的价值应通过男性确认,为此她们应自觉地自我检查和改变。例如“女人味”就是一种无形安检机,把这个词翻译清楚,它其实是指异性恋世界中女性对男性的性吸引力。各种对“女强人”、“女权主义者”、“女博士”的丑化都强调这一点:她们在男性眼里没有性魅力。原因是什么?她们不那么顺从,让传统男性失去安全感,不知该怎么玩性别互动游戏了。对没有性魅力之罪的惩罚,甚至要剥夺女性这个身份,比如这种说法:女博士是“第三性”。因为,不能吸引男人的女人就不算女人。

这一切导致了女性的纠结、分裂和孤独。男性统治绝不意味着男性责任,今天的妇女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即使只为自我保护,也要强大起来,不能指望依靠男人。然而她们又遭受着太多恐吓,阻止她们做出自主选择,或者她们得专注于个人发展,以免沦入“没男人要”的可怕命运。

从这一点看,对女博士们的打压颇有预防功能,甚至其目的就主要是为了预防更多妇女效法,所以才需要依赖谎言,把女博士的婚姻前景描绘得绝无生机。要求妇女在智识、成就和恋爱婚姻机会之间做选择,是不公平也是不真实的。然而目之所见,多少年轻女孩,还真就为这假选择踌躇甚至放弃梦想。那些要求婚姻对象知书达礼、工作稳定、贤惠顾家、秀外慧中……的男性群体,从性别的角度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是怎样的犬儒,而他们也成功规训了妇女的犬儒,让后者试图在兼顾多种标准的中间层次上安身立命,不敢谈生之自由和自我追寻。为了在男人那里多得分,女人们不但自我恐惧还相互吓唬,想证明“我不像另一些女人一样没有性魅力”,而远离姐妹情谊。

在妇女已越来越证明自己之时,男性接受妇女的进步,已经成为社会的紧迫课题,或者说是社会发展的瓶颈。庆幸的是,男人并非铁板一块,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固步自封,但群体性的改造仍是艰巨的任务。坦率地说,男性群体中有阶层优势和话语权,同时也是既得利益更深厚的那一群,经常向公众示范顽固的男权思想,实在是令人失望。

召唤对方的自觉是应做的工作,但在有限时间内的成效却难以期待,妇女有必要回到自己。例如,“没男人要”之恐惧,其实与守贞高度相关,如果相信自己并不需要拴住一个男人和一个婚姻,女人的世界会更大。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